光明日报 小编 张世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东
盛夏,走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登上39米高的观景亭,满眼都是绿色。 远处,稻田为布,稻苗为刷。 栩栩如生的稻田画,让人惊叹现代大农业的神奇与壮丽。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体验农耕文化,参与赛猪、可爱的羊宝宝等娱乐活动。 传统农业不仅被赋予了文化维度,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0年,水稻公园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从田间到餐桌,安全新鲜尽收眼底; “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就业致富; “互联网+农业”让更多“名牌”农产品走向全国……“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着力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强化科技、推进改革、拓宽渠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老农民使用新技术工具
在富锦长安镇永胜村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里,东北水稻现代农机合作社董事长刘春此时是最轻松的。 打开手机,刘淳的手指不停地在页面上滑动。 预警发布中心的信息可在微信群、QQ群、短信中找到。 “一切农事都可以交给科技来解决。”刘春说。
“以前我们种地,都要在星空下出去,背着干粮到地里去,一整天都没有,农机简直就是没用、没用……”传统的方式让刘纯认识到,只有依靠科技的规模化运作,才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2013年,刘纯带领当地农民成立富锦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858亩,统一种植、集约化生产、品牌营销。 刘春说:“我们现在采取‘生产+加工+技术’的经营模式,2020年合作社收入增加190万元,农民亩均收入增加175元,带动全市规模经营面积向420 万英亩。”
刘纯为何如此迷恋高科技? 富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站站长张宇给出了答案:“这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寒地水稻生态系统田间气象站,还连接了70个农情预报点和34个‘互联网+’农业“城里”示范基地实时掌握全市农业情况,农业全过程管理措施、作业标准、气象信息等将及时向农民发布,让农民不要被蒙蔽。”
小编了解到,示范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大米生产全程追溯。 此外,示范区应用土地整理技术,增加耕地面积2%; 还采用侧深施肥、鸭米、蟹米、鱼米共生等减重增效技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个百分点。 化肥用量减少13%,除草剂用量减少11%。 通过应用水稻节水技术,亩耗水量从900立方米减少到460立方米。 “利用新技术,让黑土变得营养丰富,产量自然就会增加。” 张宇形象地说道。
农舍变客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走进汤原县北宝山村门口,一座16米高的抗联主题雕塑映入眼帘。 村内主干道两侧长1200米的红色抗战历史文化墙上挂着“抬车送粮”、“夜袭汤圆”等字样。 ”等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始终渗透在这片热土上,成为如今北宝山村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
“以前我靠家里十几亩地赚钱,自从村里建了生态公园,我一下子从农民变成了上班族,月薪3000多元。 ” 靠山屯生态园餐厅经理王莉说。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建设民宿,增加了村民收入。2020年,村里还投资建设了6.6万平方米的靠山屯四季果蔬采摘园相信未来,北考山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北堡山村党支部书记李祥林信心满满。
近年来,佳木斯市以生态旅游、休闲采摘为主的乡村旅游、周边旅游等短线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汤原县胜利乡新丰村富盛果蔬产业园里弥漫着果香。 园内种植的礼品西瓜、牛角蜂蜜、哈密瓜、茄子、豆类等已投放市场,吸引了大批周边市民前来采摘。
“通过与佳木斯大学科研团队的合作,不仅产量增加了,而且味道也特别好。在园区4.3公顷的土地上进行特殊种植后,年收入是原来的十倍。”玉米种植,带动30余人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园区主任梅丛林说。
2019年,佳木斯市突破县域界限,打造“乡村旅游经济带、现代农业示范带、边疆富民发展带”。 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工程,力争实现所有县乡全村优质覆盖。
从田间到市场,高品质、高价格
“姐姐,我们的煎饼都卖完了,很多人还扫了店里的微信,又回去网上买了。” 电话中,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高景超获悉,该合作社新推出的山药煎饼产品已上架销售。 福州的热销消息让我非常兴奋。 “本来我只专注种地,以为卖东西是别人的事。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我们发现,要想把好东西卖个好价钱,就得自己走出去,进入市场。” ” 高敬超相信。
2017年,合作社成为全省“互联网+农业”有机山药种植示范基地。 去年合作社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专门聘请了4人负责电商运营。 “我希望把山药粉打造成网红产品,用流量换销量,把优质产品变成名品,让更多人吃上黑土地出产的好产品。” 高敬超尝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充满了热情。
“大家欢迎来到我们直播间,我现在手里拿着的是我们桦川最有名的大米,大家来看看……”桦川县电商产业园“星火厨房”直播间主播农副产品正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介绍,订单不断出现在屏幕上。
水稻产业是桦川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但酒香也因巷子深,好米卖不出好价钱一直困扰着种植户。 2016年,桦川县政府建立了“有机桦川”电商平台,在全县复制推广“电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如今,已有数十家当地企业、合作社入驻,引导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真是太神奇了,我家种的大米可以销往全国各地。” 星火朝鲜族乡中兴村村民徐晓峰感慨地说。 2014年,他创办了星火家庭农场,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科技化、电子商务化的现代农业家庭农场。 “我们一定不能辜负消费者的信任,继续种好稻米。”徐晓峰说。
《光明日报》(2024年7月19日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