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然无措到奋起前行涛放下“木材碗”

美丽城市伊春举办国际漂流大赛,多国选手参赛。本文图片人民网

伊春市岱岭区红光林场开设民宿,发展特色旅游,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伊春市金山野鹿场森林茂密,风景秀丽。

“不砍树我们怎么生活?”

2013年底,素有“祖国森林城市”之称的伊春市在黑龙江省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出生、长大在林区的上甘岭林业局山顶林场职工刘同涛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

停止伐木四年多,刘同涛从茫然走向前行。 刘同涛放下“木碗”,吃了一顿“生态盛宴”,生活越来越红火。

迷茫、阵痛、蜕变、重生——刘同涛的经历是宜春人的一个缩影。

收起锯子,挂起斧头,人将去往何方? “一棵树”不再“撑天”,钱从哪里来? 林区砍伐已完全停止,开发不能停止。 转型靠什么?

近日, 小编走进伊春林区,聆听林区人民的心路历程,探寻林区的发展变化。

“森林再茂密,树木再多,也经不起这样肆意的砍伐。”

2011年,宜春停止大规模森林采伐; 2013年底,伊春人彻底放下了斧子和锯子。

冰雪消融,林海茫茫,松涛阵阵。

驾车游览林都,心情轻松愉快。 吸气和呼气,感觉神清气爽。 市区内,街道沿河,随处可见树木,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森林中; 林区山路蜿蜒,树木苍劲,山峦起伏。

“有人说,宜春就像镶嵌在东北的一块‘翡翠’玉石。” 与我们同行的宜春市委宣传部干部王贵阳自豪地介绍。

20世纪50年代,伊春开始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伐木主战场。

“当时的宜春就像一个大型木材加工厂。” 刘同涛的父亲刘养顺说。 他当了20多年的伐木工人。

“我们喊着放山的号召,踏雪而行,扛着斧头锯子,走进深山老林去劳动。” 今年65岁的刘阳顺回忆道:“森林列车气喘吁吁地穿过森林和雪原;锯子和绞车的声音响彻整个山谷;粗大的圆木从山坡上滚下来;木材场里,卸货、制作、挑选、归还、装车的流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派热闹的气氛!”

一根一根的“绿色金条”被搬下山,加工生产,然后运往全国各地。

当地统计数据显示,60多年来的采伐,伊春累计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2.4亿立方米,占我国国有林区产量的近1/10。

“长辈们说,如果把伊春捐赠的木材装上火车,一根一根连接起来,就可以从宜春发往海南三亚;如果一根一根连接起来,就可以从地球绕一圈到地球。”月亮好几次了!” 王贵阳说。

然而,慢慢地,刘养顺和他的团队发现,可以砍伐的树木越来越少,越来越稀疏。 “当时森林又黑又密,堪称秘境!两个人抱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后来,很难再找到一棵被一个人抱的树了。”刘养顺说。

原因并不难理解。

“一棵大树成材需要数十年、数百年,但砍倒它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森林再茂密,树再多,也经不起考验。”竟敢做出如此鲁莽的切割。” 刘阳顺说道。

这些年来,砍伐的树木越来越少,山越来越秃,“翡翠”也开始褪色。

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因林而富”的伊春逐渐陷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两危机”局面。 如果只是坐视一切占便宜,森林就会“透支”。

20世纪90年代,伊春开始严格执行森林采伐审批制度,木材产量逐步减少。 年木材产量从高峰期的830万立方米逐渐下降至2010年的136万立方米;

2011年,宜春停止了主要森林采伐,仅剩下33万立方米抚育和再生采伐。 2013年底,宜春在全省率先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彻底放下斧头和锯子。

“以前砍伐树木是对国家的贡献,现在停止砍伐也是对国家的贡献。”

停止伐木对伊春影响很大。 2014年GDP同比下降9%,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说实话,我们对于停止伐木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我们还是感到空虚。” 刘同涛说,停伐前的几年,随着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每年冬天产量都会增加。 任务很少,再加上冬季计件工资和淡季补贴,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干巴巴的。

“停止伐木是正确的,而且非常及时。” 从1988年开始在林场工作的右右区朝阳林场党支部书记董振江说,“树木的生长速度跟不上砍伐的速度,大树越来越少,而森林却蓄不住水,一旦下大雨,河里的水就会涨起来,再这样砍下去,子孙后代就看不到森林了!”

“如果你靠山靠山,如果你只吃木头,无论有多少,你很快就会什么都吃不了。过去,国家建设缺乏木材,我们就砍伐木材。”砍伐树木为国家做贡献;现在国家需要保护生态,停止砍伐保护森林也是对国家的贡献。” 上甘岭区习水森林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秦瑞良说。

“大家逐渐认识到,停止采伐是推动林业发展方式从木材生产向生态修复建设转变、从以林获取经济效益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转变的重要举措。 变。”乌马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秉新说,“对于林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停止切割是有益的,但停止切割并不容易。

商业采伐的全面停止,意味着这片曾经靠砍伐树木为生的地区,将无法再靠砍树卖木来发展。

首当其冲的是刘同涛等人。 习惯了拿斧子和锯子的手还能拿什么? 伐木工、选料工、尺工等一线工人为何要转岗?

间接影响更大。 木材加工企业没有木材可补充,运输企业没有木材可运输,服务业萎缩……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停伐对伊春的影响:2014年,伊春GDP同比下降9%,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GDP负增长。 其中,全面停伐减少增加值约15网络投稿,GDP下降6 .8%; 地方财政收入下降17.4%。

当最后的油锯声缓缓停止,当无人喊出“下山”的口号,当木材车的汽笛声不再响起——伊春,你要去哪里?

“以前我们靠山吃山,砍树卖钱,现在靠山吃山,我们得寻找新的吃法。”

打出一整套生态保护组合,积极寻找转型出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作为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停伐转型是伊春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但如何转向?向何处转向?” 伊春市市长韩库表示,经过痛苦、探索、尝试,他们逐渐明白了,绿水青山是伊春最大的财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伊春最大的优势。

转型和生态保护是前提。

结合停止砍伐,伊春推出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 生态移民让林场工人下山进城,完成55个林场(站)兼并合并,搬迁群众3.5万余人,每年直接减少木材消耗100万立方米; 建设保护区,念诵护林神咒,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21个,面积67万公顷; 严格控制污染,公交车换成节能环保……

森林资源得到恢复。 市资源和林业局统计显示,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从2013年的84.2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97.5立方米,自停止采伐以来年均净增量超过900万立方米。

生态基础扎实。 宜春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居全省第一; 每年提供生态服务总价值超过1433网络投稿; 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 好山、好水、好空气日益成为新的名片。

转型、寻找出路是关键。

砍伐停止后,刘同涛仍留在林场。 但责任却从“砍树”变成了“看树”。 “主要目的是巡山,检查树木是否有病,防止盗窃和火灾。”

“伐木停止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必须继续前进。” 2016年,看到上甘岭习水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越来越多,刘同涛和父亲一起开了一家农家乐。 院子里,红灯笼高高挂起,色彩缤纷的葫芦在风中摇曳,屋檐下的玉米串和干辣椒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充满了农家气息。 红烧鱼、炖豆子、煎饼等特色菜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其中有远至澳大利亚的客人。

“以前,我们靠山吃山,砍树卖钱;现在,我们还是靠山吃山,我们得寻找新的吃法。” 张冰心说道。

“开会吧”“开会吧”……随着滕季一的喊叫,肥黑的猪咕噜咕噜地从森林深处穿过雪地走来,弯腰吃玉米粒。 白雪,黑猪,画面别致。

老滕高兴地说:“他们吃的是野菜、坚果,喝的是山泉雪水,呼吸的是森林里的新鲜空气,这些家伙待遇真好!”

看中伊春茂密的原始森林,宝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网络投稿,在乌马河区、梅溪区建设3个生猪养殖基地和151片林下牧场,养殖森林雪猪。

无污染、可追溯、肉质优良。 一只雪猪的净利润可达400多元。 目前,宝玉公司已经解决了像老滕这样转业的1200多名林业工人的就业问题。 以前的伐木工现在是一名专业的养猪户。

树皮、松针、松子等,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拼贴,幻化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春天图画! 走进五马河区的木艺小镇,凿刻、打磨的声音交织在耳边。 木制工艺画、北方沉香工艺品、山核桃树皮工艺品、松果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已有50多家木艺企业入驻木艺小镇展示销售街区,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张冰心说。

在友谊区万亩蓝莓基地,技术经理董林雪正在忙碌。 “在这里,看看那些凸起的土脊,它们是蓝莓树,它们用土壤作为冬天的覆盖物。” 他说。

停止采伐后,友谊区以发展蓝莓产业为突破口。 短短几年时间,蓝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每年,仅蓝莓基地就可容纳转移或分流的林业工人500余人,当季就业人员1200余人。

“刚停止伐木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是一副耷拉着的样子。现在有了便头,走路都感觉有风。”

从卖木材到卖风景,从森林经济到林下经济,生态资源释放生态生产力

“近年来,我们秉持‘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用好绿水青山、借冰雪之利,重点发展生态主导产业,森林食品、森林生态旅游、北京医药,着力培育健康养老、会议展览、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深入挖掘生态资源蕴含的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变革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 韩库介绍,“临都雪城”伊春已成功跻身中国十大冰雪旅游城市目的地。 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10网络投稿。

目前,伊春市森林食品、生态旅游、京药等主导产业占GDP的40%,生态资源正在加速释放生态生产力。

“农家乐一年能挣10万多元,生活也不错。” 刘同涛感叹道,“刚停止伐木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是低垂的脸,现在有了跑步的头,走路都感觉有风。”

探险队的停止改变了刘同涛和他的同事们的命运。 部分人员被调往资源管护、造林生产、森林防火等管护岗位。 他们有固定的岗位、固定的岗位、固定的责任,保护生态。 他们从“砍树者”变成了“护树者”; 有的人“离开田野,不离山”。 ”,他们就地开农家乐,饲养森林猪,种植黑木耳;也有人南下探险,开辟人生新战场。

下山时,不要离开山; 当你停止切割时,不要停止行走。

在刘同涛看来,生态好,林区人民就有希望。 “只要不偷懒,就能找到钱。就算去树林里采野菜、蕨菜、蘑菇,一年也能‘采’到四五千块。”

从卖木材到卖风景,从林业经济到林下经济,停伐倒林的转型正在产生效益。 2017年,伊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6网络投稿,同比增长6.2%。 彻底摆脱了2014年、2015年全面停伐后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低谷,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我们将进一步把生态视为宜春的‘根’和‘魂’,努力打造绿色、健康、美丽、时尚的‘全景宜春’,把宜春建设成为绿色生态产业聚集地、绿色发展促进区。生态文化,是‘诗意栖居’的理想之地,是共享美好生活的地方。” 市委书记高欢坚定地说,宜春因森林而兴,因森林而衰,因森林而变,也因森林而富。 ,因为森林。

【关联】

天然林保护不断加强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是消除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 我国现有天然林29.66亿亩,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3.6%。 天然森林资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基础。 中央政府对自然保护工程投入巨资。 自然保护工程一期投资1118.7网络投稿,二期计划投资2440.2网络投稿。 自然保护工程不仅保证了江河森林的稳定和森林的休养生息,而且保证了林区人民的生计和稳定,保证了林区职工、林农的富裕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全面加强。 2015年4月1日起,东北、内蒙古所有重点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2016年,全国范围内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标志着我国天然林资源从采伐利用向保护开发转变的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完善天然林保护体系”作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 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 主要政策是不断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寇江泽编译)

(原标题:《不砍伐林区开发不会停止》)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