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标”变身“金科新区”核心区。 图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大楼内部。 (方飞摄)
由此前“动态审批”转变而来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以下简称“金科新区”)核心区于2024年2月底正式揭牌。目前,12个服装批发市场改造为高端商务楼8栋,改造7栋,建筑利用率超过60%。 一手托金融街、一手托中关村的“金科新区”正在北京新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加速转型。
旧的“动态批处理”已经结束
北京人对“处置”都很熟悉,指的是北京动物园周边的服装批发市场群。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聚集了聚龙市场、金凯利德、天河白马等12个服装批发市场。 最高峰时有员工3万多人,日均客流量10万人次。
那时的“东票”热闹非凡,没来的顾客常感叹:“四面八方都是集市,不知从何下手”。 然而,交通、拥堵和噪音却让附近的居民深感不安。 35万平方米的“搬家批次”每天要运载10万人,火灾、踩踏等隐患就像“定时炸弹”。 不仅市场内部秩序无序、混乱,巨大的人流量也给周边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数据显示,当时“动态审批”为西城带来年均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但政府每年缴纳的管理费却超过1网络投稿。 “动态审批”繁荣的背后,是人口不断增加、资源有限的“大城市病”。 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当务之急。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疏解和腾空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以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2013年12月3日,北站区建设指挥部成立; 2015年1月,“动批”发布时间表公布; 2017年11月30日,随着东鼎服装批发市场正式休市,“搬迁审批”缓解腾出工作已经完成。
“金科新区”接手
“金科新区”为何接手“东坂”转型升级? 最先决条件无疑是“动批”的优越区位——紧邻金融街和中关村西城公园。
早在“流动审批”启动之初,西城区就已经规划了未来产业转型的路径。 有关部门对毗邻的金融街和中关村西城公园进行了广泛调研和走访。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金融街已成为集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换、标准制定、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一街聚集金融机构1900家。 是全国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最集中的地区。 也是全国高端金融机构最集中、高端金融人才最集中的地区。
依托区位优势拓展金融街和中关村发展空间,“动态审批”改造的目标是金融科技示范区。 2018年5月底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关村管委会与西城区政府签署共建金融科技示范区协议,并接受市政府牌照。 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金科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 “金科新区”包括“搬批”所在的北站片区、西城区德胜片区、广安片区,以及海淀区北下关片区和中关村大街沿线区域。
如今的西外南路早已没有了昔日喧闹的景象,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昔日的“活力批次”,如今已成为“金科新区”的核心区域。 改造后,原12个服装市场已成为8栋高端商务楼,其中7栋已完成装修。 建筑利用率超过60%。 “搬迁审批”区域重点建筑约20万平方米空间已投入使用。 “金科新区”建设承载空间充足。
打造“新一代智慧城市综合体”
如今,从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E出口出来,一抬头就能看到一座经过翻新的宏伟建筑。 这就是新投入使用的“金科新区”标志性建筑——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
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前身是星大厦,从事服装批发。 改造后的青色玻璃幕墙和顶层约4000平方米的#天平台,展现出简约、现代、时尚的设计风格。
走进大堂,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明亮、流畅。 白色的内立面简约又时尚。 中心区地上9层,地下2层,功能明确。 一层和地下一层为地铁、公交换乘枢纽,地下二层为智慧停车场。 二层至顶层为办公及商业设施,面积约6万平方米。
负责该大楼运营的新动力金科公司负责人李谦表示,作为“国家金融科技示范区”核心区的首发大楼,汇聚了优势资源。依托中关村、金融街资源,抢占金科新区发展机遇。 ,打造成为集产业落地空间、专业服务平台、智慧建筑示范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智慧城市综合体”。
据介绍,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作为金融科技“国家队”、“独角兽”、“新势力”企业落地的重要载体,已与以下行业知名龙头企业签约:中央结算公司、奇安信公司、中国信息公司。 。
创建生态街区
与业态变化同步,原本被“批”的街区环境也在密集改造升级。 为打造金科文化圈地标,金科新区核心区建设了中心广场,位于北康金融科技大厦东侧,总面积6200平方米。
中心广场以安全的交通环境、城市公共艺术、共享互动空间和完整的城市基础为基本构成,打造成为地标性城市广场。 通过改变场地高差创造层次,形成不同的空间; 设置台阶和无障碍坡道,化解高差,使空间畅通无阻; 绿色软景观合理布局,提供适宜活动的公共空间。
如今,竣工的中心广场已投入使用。 每天下午和晚上,你都能看到金融白领慢跑、散步的身影。 周边居民也在这里活动、锻炼。
中关村西城公园管委会主任袁文表示,这里的整体环境将围绕高品质街区创建不断改善。 2024年,完成慢行系统升级、景观绿化改善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区域综合环境质量,道路遮阳全覆盖,慢行道路宽度全面达标,无侵权行为。有步道和非机动车路权,且无步道设施。 改造原则是提高乘坐和慢行环境的舒适度、交通衔接质量、街道活力、道路设施智能化水平,打造步行骑行示范区。
升级改造完成后,金科新区将开辟1600米长的林荫慢行系统,让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出门、下楼都看到绿意,营造健康的邻里生态。
金科新区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
2020年,金科新区建设被列为北京“两区”建设重大项目。 该区将主动承接“两区”金融领域政策创新试点,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金科新区广场改造已完成,已成为“东坂”地区城市振兴的标杆。 启安信大厦(原万融天地市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原星光大厦)、北康金融科技大厦(原天河白马市场)等近20万平方米升级改造建筑逐步投入使用,为金融业提供金融服务。 科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空间支撑。
2024年,西城区将继续结合原有“搬迁审批”成果和周边地区放权,加快区域产业升级,推动建筑升级改造。 其中,首都新都金融科技产业园近3万平方米将进行改造。 北站地区的中堂大厦、金茂大厦、西环广场等建筑也将陆续进行改造。 世纪天乐、冠片、天一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正在规划平方米,逐步为金科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提供优质建筑空间。
未来三到五年,金科新区核心区将引进高端商业业态、各类首店商户,增加生活休闲配套设施,让金融科技人才一站式体验服务这里的工作、生活和消费,并吸引更多的金融科技机构。 预计“十四五”期间,金科新区核心区平均土地产值将达到每平方公里500网络投稿。
这只是金科新区的起步阶段。 为了与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竞争,金科新区着眼于未来。 到2035年,建设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制度标准的策源地、创新人才的首选地。
实现地区华丽转身、凤凰涅槃。 老“行动批”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张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