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你知道几个?(收藏)

位置: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 东与河南省灵宝市、卢氏县、西峡县、淅川县接壤; 南接湖北省郧阳区、郧西县;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宁夏区西部和西南部。 陕西县、旬阳县与西安市长安区、蓝田县毗邻; 北与陕西省渭南市化州区、潼关县、华阴县相连。

市政府驻地为商州区。 距省会西安及其他6个县人民政府驻地的距离,以高速公路捷径测算:距西安110公里; 距洛南县城48公里; 距丹凤县城51公里; 距商南51公里。 距县城117公里; 距山阳县城62公里; 距镇南县城174公里; 距柞水县城146公里。

地区 从秦朝至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五百年间,商郡、商洛郡(商洛侯国、商洛县)就是现在的商洛地区。 面积相当于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五县市的全部管辖范围。

从西晋到隋朝(265-618)350年间,商洛县、洛州、商州成为现在的商洛地区。 区域范围涵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五县市全境和柞水县东部地区。 这一时期,河南省卢氏县全境和湖北省郧西县西部一度属于洛州境内。

在唐朝(618-907)近300年的时间里,商州成为现在的商洛地区。 辖区包括今湖北省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六县市全境以及柞水县东部和郧西县西部。 这一时期,镇安县首次划入今商洛地区。

从五朝到北宋(907-1127)220年间,商州成为现在的商洛地区。 区域范围包括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五县市全境以及柞水县东南部和现湖北省郧西县管辖。 其间,今洛南县从后梁至后汉末年划入化州长达43年。 今镇安县及柞水县大部分地区属京兆郡。

从金南宋到元朝(1127-1368)240年间,商州成为现在的商洛地区。 辖区包括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四个县市。 这是该区域的最小周期。

明朝(1368年—1644年)270年间,商州曾一度贬为县,后升为州,形成了现在的商洛地区。 范围包括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六县市,以及今宁陕县中部和今柞水县南部。 其间,洛南县于洪武七年(1374年)划归化州,成化十三年(1477年)属商州。

清朝(1644年—1911年)260年间,商州直隶府成为今商洛地区。 范围包括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六县市,柞水县东南部,以及今宁陕县原泰山寺地区北部。

商洛小区_商洛_商洛天气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商洛地区经历了多次变迁: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隶属关中道。还有汉中路。 其中商县(今商州市及丹凤县大部)、洛南县(今洛南县、丹凤县东北部及原商南县沙坪乡、梁岔河乡)、柞水县(今柞水县北部)及原东川区、镇安县洪洞乡)属关中路; 山阳县(今山阳县、丹凤县朱林关区)、镇安县(今镇安县大部、柞水县东南部、宁陕县泰山寺地区北部)、商南县(今商南县,不包括原沙坪、两岔河乡)属汉中路。 十七年(1928年)废路,省直接管县。 按人口计算,下属县商县、洛南为二级县,商南、山阳、镇安、柞水为三级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立第四行政督察区。 辖区包括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宁陕八个县市。 其间,宁陕县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划入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安康区)。

新中国成立后,商洛地区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1市6县。 东西长227.5公里,南北宽150公里,面积19292平方公里。 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6%。 在陕西10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五。 最东为商南县富水镇唐家五场,与河南省西峡县相连; 最南为商南县赵川镇龙木井,与湖北省郧县相连; 最西为镇安县木王镇。 关帝庙与安康地区宁陕县新矿乡谢家湾相连; 最北与洛南县贾鲁乡刘家沟与渭南市华阴县华山镇王家地相连。 2001年12月建市,辖1区、6县、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86个镇,12个办事处。

1. 县、州和地区办事处

晋太始二年(266年)置商洛县,治所位于商洛县,即今商州市。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 大业二年(606年)恢复。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商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商洛县。 治理结构保持不变。

北魏黄兴四年(470年)置东商洛县于商县,行政驻地为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 永平四年(511年)撤销。

西魏大同三年(537年)置莒阳县,行政驻地设在莒阳县。 其原址在洛南县古镇。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止。

昌河县 成县建于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治置商南县。 旧址为枣家堡,距今商南县城西6公里。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取消。 后在此置深县,隋初废。

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在凤阳县置上庸县,治所为今山阳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止。

商洛_商洛小区_商洛天气

北魏太炎五年(439年)置魏兴县,治所为阳亭城。 其旧址在今山阳县西北色河铺附近。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废止。

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2年)置洛州。 行署设在今河南省益阳县府昌镇。 前秦建元十五年(379年),行署迁凤阳县。 旧址现为山阳县,后废弃。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商洛县,原址为今商州市。 北周宣正元年(578年)改称商州。

秦始皇二年(352年)置荆州于凤阳县,原址今山阳县满川关。 建元十五年(379年)迁至湖北襄阳,原址今湖北省襄樊市; 同年(439年)三月,迁商县,旧址现为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 北魏兴安元年(452年)迁商洛县,旧址今商州市; 太和三年(479年)迁至河南卢氏县。

北周宣正元年(578年),商州改称洛州,行政所在地设商洛县。 旧址为今商州市。 隋大业二年(606年)废。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商洛县。 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商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撤销。 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修。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废止。

第四(商洛)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陕西省政府在全省设立六个行政督察区。 商洛为第四行政督察区,行署设在今商州市。

商洛行署 商洛地区行署 1948年6月,山南区行署设立商洛行署,署署驻商南县赵川镇。 1949年7月12日,商县解放,由商南县赵川设立。 四川迁至今商州市南街,后又迁至现车站北门外。 后几经更名,现称商洛区行署,但行署不变。

2、县、区办事处

商洛县商县 商县古为商镇。 秦始皇首先设立商县,行政所在地为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 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名商洛县,治所不变。 唐武德二年(619年)迁至今丹凤县城西六公里的商镇。 金贞元二年(1154年)降为商洛镇,并入商洛县。

商洛小区_商洛_商洛天气

商洛县 商洛县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行政所在地为今商州市。 东汉改商洛侯国,王尊被封为商洛侯。 曹魏改商洛县,至元元年(1264年)撤销。 《左传》记载,哀公四年,“楚司马楚至沣西,至商洛”。 《竹书本纪》:“晋列公三年,楚人攻我南壁,至商洛。” 《战国策》:“楚、魏战于兴山,魏许、秦至洛。” 皆参考此。

建国二年(1913年),废商县,设立商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设商县。 1988年6月,改称商州市,行政所在地仍设商县。

晋太始二年(266年)置钜阳县,废; 东晋太和三年(368年)恢复,治所位于今洛南县东南40公里。 到了公里处,秦朝就取消了。 北魏真君太平二年(441年),在今洛南县五谷川复置,行政驻地迁至今洛南县东南26公里处的古镇; 隋开皇三年(583年),钜阳县改称洛南县。 ,治疗没有改变。 唐显庆三年(658年),将今洛南县迁至洛南县。 明万历元年(1621年),改朱常洛县名洛南县。 民国初期和新中国成立时,仍设洛南县。 1964年9月,设立洛南县。 将生僻字“钒”改为“罗”。

南商县 商南郡 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在商县南部置南商县。 行政驻地枣旧堡,距今商南县城西6公里。 隋初废止。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商南县,行署内仍设无患子店。 成化十七年(1481年)迁至木水溪,即今商南县。 中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仍设商南县,行署不变。

山阳郡凤阳县,建于晋太始二年(266年),治所为满川关,后秦废。 北魏泰安二年(456年)恢复。 唐武德元年(618年)迁城为济川城,但旧址不详; 林德元年(664年)恢复旧制。 金贞元二年(1154年)贬为凤阳镇,并入商洛县。 明初设巡检司。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复置山阳县,治所为今山阳县。 中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仍设山阳县,行政驻地未变。

阳亭县、南阳县 阳亭县建于南朝、宋代,行政驻地为今山阳县色河铺。 南齐时废止。 北魏太炎五年(439年)复置,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改称南阳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 )。

满川县建于西魏二年(553年),旧址为满川关,距今山阳县东南70公里。 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撤销。

安野县、乾元县、前游县、镇安县,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置凤阳县,置安野县。 治所位于今柞水县城南7.5公里的下凉乡野竹坪(今竹坪)。 乾元元年(758年)正月改名乾元县,光启二年(886年)迁西黄峪。 龙腾元年(889年)迁回旧城。 五朝后汉干佑二年(949年)六月,改称干佑县。 金代贬为前游镇,并入咸宁县。 元二十九年(1292年)复置黔游县,元三十一年(1294年)撤销。 明景泰三年(1452年),在野竹坪置镇安县。 明顺七年(1463年)二月,迁至谢家湾,即今镇安县。 中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仍设镇安县,行政驻地未变。

孝义堂 孝义县 柞水县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咸宁、镇安、蓝田等县设立孝义堂。 行署设在柞水县营盘街北1.5公里的大山岔。 嘉庆二年(1797年)市政府被洪水冲毁,1802年迁至现在的柞水县。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孝义堂改称孝义县,次年(1914年)一月,孝义县改称柞水县。 中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仍设柞水县,行政中心未变。

龙局寨设立管理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丹凤县第四行政督察区专门设立龙局寨办事处。 次年8月,成立龙驹寨管理局(三级县)。 1949年6月,龙居村解放,设立丹凤县。 龙居寨仍设行署。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