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进,打开新局面。 5月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向成都东部新区颁发牌照。 这也是继高新区、天府新区之后,成都第二次变“新”。
同日,《成都市东部新区总体规划》和《成都市东部新区空间发展规划(2020-2035年)》也同时发布。
01 为什么要建设新区?
4月28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成都东部新区。 仅仅一周后,成都东部新区正式启动。
一切似乎都发生得太快了。 事实上,成都东部新区已经进展三年了。
基于呼应国家战略、促进成渝两地共同发展等因素,2017年,成都提出“东进”战略。 2018年,四川省委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了成都的“脊梁”地位,为“东进”增添了更多动力。
随后,“东进”片区规划了建州新城、怀州新城、空港新城、简阳城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四城一园”战略框架。
三年来,经过分区规划、规划整合、地质勘探、片区设计、功能完善,整个东区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日趋稳定和成熟。 为什么要设立东部新区?
成都市主要负责人表示,设立成都东部新区主要考虑三点:
一是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高能载体。 成都东扩需要国家级新区载体架构。 通过设立省级成都东部新区,为今后创建国家级新区做好准备。
二是搭建优质平台吸引“新成都人”。 成都东部新区以“人、城、楼”为城市管理逻辑,将针对新区量身定制人才和户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
第三,也是需要打造集聚优势资源要素的高水平核心。 为更好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各类资源要素聚集配置能力,需要构建“东进”片区新的区域管理体制机制。
02 新区将肩负什么使命?
成都东部新区战略定位明确:国家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都城市一体化新支撑德、梅州、紫苑,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展示公园城市理念的新家园。
“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对于成都打破单一中心摊饼的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活力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未来,新区将为重塑成都产业经济地理、增加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成渝两地共同发展中发挥着“极核领军者”的作用。 “将带动龙泉山东侧四川主要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带动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新区明确了“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25年,城市形态基本显现,常住人口达到8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网络投稿; 到2030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1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网络投稿。 产值将达1300网络投稿;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城市、环境、产业和谐融合的现代化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6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网络投稿。
依据是什么? 成都市东部新区党工委委员、总经济师王正丹介绍,阶段性目标预测年的确定对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年和“十六五”规划。 此外,参考深圳早期发展和快速发展时期的人口增长特征,采用统计数学模型预测新区常住人口的发展目标。
03 新区在哪里?
这是一座无国界的公园城市,这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个街区都是一件艺术品; 智能便捷,四通八达,人才、老人、儿童“三圈”; 拥有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 、总部经济……
“新区在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建设方式、治理方式等方面都充满了创新和突破。”参与规划编制的成都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晓琪说。东部新区。
未来,成都东部新区不会有单一的区域中心,而是构建“两城一园一轴一带”的空间格局。 “两城”是指空港新城和建州新城; “一园”是指天府奥体公园; “一轴”是指沱江发展轴; “一带”指的是金建仁产业带。
在上述空间格局内,成都东部新区将构建“城区-新城-社区”五级城市单元体系,覆盖不同人口规模,承担不同能级的城市功能,形成精细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
成都东部新区的“新”一定是生活的便利性。 根据产业群体差异化需求精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人才活力生活圈、15分钟老年人健康宜居圈、5分钟儿童安全成长圈。
成都东部新区的“新”还体现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上。 这里充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污水处理率可达100%。
成都东部新区的“新”还体现在城市治理上。 未来,成都东部新区将迈向现实与现实并存的智慧城市。 城市大脑将全面感知和动态监测城市运行状态,实现城市治理的实时化、流程化。
观察:从开工项目中感受新区建设“脉搏”
成都东部新区成立后,下一步怎么走?
5月6日上午,授牌仪式刚结束,成都东部新区就迎来了下一个重要议程:项目建设密集开工,5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385.03网络投稿,完成投资233.12网络投稿。元计划今年完成。
从这些项目中,我们能感受到成都东部新区哪些“脉动”?
建设新家园,吸引人才
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过程也将是一个人口加速集聚的过程:根据公布的规划,东部新区常住人口到2025年将达到80万,到2035年将达到160万。
“与规划人口相比,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这些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赵伟认为,这是东部新区建设“凸显公园城市新家园理念”的重要一步”。 动机在哪里。
正因为如此,城市建设成为当前成都东部新区的重中之重。 修路、建水厂、建人才公寓……梳理当天开工的51个项目后,我们发现一大批基础工程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一张表格中, 小编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2020年,成都东部新区共有建设项目402个,其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46个,占比超过30%。
新家园在展现公园城市理念的同时,也蕴含着更多内涵和更多期待。 针对这样的期望,在已密集开工的51个项目中,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项目超过8个,其中就包括古猗文化公园,可以有效改善居住地周边的空气环境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区域生态环境。
先进制造业加速“东进”
东部新区是成都产业空间增量的主要拓展区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承载区。 肩负着开辟“成都制造”第二战场的重要使命。 根据部署,成都东部新区将重点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等五个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以新经济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 现代产业体系类型。
梳理本次开工项目,航空项目是一大亮点:北京联动集团将投资13.5网络投稿,重点发展航空精密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无人机研发生产、智能机器人等主导产业; 成都富凯飞机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将投资3网络投稿建设富凯飞机改装设计及维修基地...
智能制造开启东移:通威集团将投资200网络投稿在空港新城建设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智能化工厂)。 项目将围绕高效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打造智能化工产业。 工厂、数字化车间、物流仓储等
片区发展为新区建设注入动力
当天开工的51个项目的分类也引起关注。 除工业化项目和基础项目外,区内还有综合开发项目23个,主要涉及路网建设、生态环境创建与改善等,总投资169.86网络投稿。
这种分类方式的背后,凸显了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区域综合发展。
“传统‘分饼’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各种大城市病。” 成都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晓琪认为,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应该从头开始。 只要避免这种模式即可。
该片区的综合开发,是成都东部新区打破“点扩散、圈层发展”模式,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的有益探索。 是成都东部新区全面建设的起点。
据了解,成都东部新区共规划9大片区,规划面积81.5平方公里。 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未来10年9大领域计划投资总额为3086网络投稿,今年计划投资总额为289网络投稿。
【专家解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东部新区应与天府新区互补
“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将有利于与天府新区高效联动、优势互补。” 5月6日下午,新成立的成都东部新区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为成都东部新区市民中央报告厅讲解成都东部新区规划成都。
李晓江认为,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四川省战略要求的重要举措。 “东部新区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有利于成渝中部地区城市快速崛起,促进成渝两地共同发展。 同时,东部新区地处成都、德梅子中心腹地,有利于推动成都、德梅子三市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提升,对于成都来说,成都东部新区的规划建设是成都打造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打破流域资源约束,保护都江堰灌区良田沃土,塑造成都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李晓江认为,决定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可行性的因素有四个,包括水资源工程保障、通风环境、土地资源支撑、地质条件。 有了沟沟等水库,成都东部新区供水量可达12.91亿立方米/年,满足2035年300万人12.49亿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
对于成都东部新区未来的建设,李晓江也提出了很多意见。 “人跟着城市走,企业跟着人走,这已经成为世界趋势。对于东部新区来说,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招揽人才。” 他认为,东部新区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打造吸引人才的城市环境、生活品质和公共服务体系。 “在基础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成都东部新区要充分利用与主城区的依托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打造成都极核“战略芯片”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规律具有突破行政和经济壁垒的内在动力,但目前的行政和经济约束会削弱其效率。城市群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现状。” 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规划解读在媒体发布会上,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教授表达了对城市群的看法,“新时代城市空间总体格局是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城市间竞争时代。 已经转变为城市群和都市圈之间的竞争。”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再次备受关注。 两地如何唱好“两城故事”,共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杨继瑞认为,唱好“两城故事”、建设优秀“经济圈”,需要川渝两地解放思想,不求“带头”,将传统“火车头”理念转变为“引领”。高铁“动车组”意识。 “成都东扩、重庆西扩,都是‘经济圈’规律的要求。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是四川、成都做强做优‘经济圈’的先行示范。”
同时,杨继瑞也认为,如果《两城记》中的成都“不大、不强、不优”,就无法很好地发挥辐射“经济圈”的作用。 在他看来,成都极核是一个“东进、南拓、北改、西控、优化中部”的多中心组合极核。 成都东部新区是成都东部新的城市中心。 是成都核心的“战略芯片”。 对于做强做优“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 “向东跨越龙泉山发展,成都城区版图进入川中浅山丘陵地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赢得了广阔空间,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将大幅增强。”
作为成都“高金”新中心,杨继瑞建议成都东部新区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走在产业发展前列、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等领域。 先行先试突破,全面提升高端要素资源聚集配置能力,打造跨越龙泉山的“成都新极核”和“成渝双城经济新辐射源”圆圈。”
四川新闻 小编 李秋仪 罗向明 姜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