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处处有新变化
——河北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一线调研
7月19日,无人机航拍雄安新区中心绿谷美景。河北报 小编 耿辉 摄
7月19日,参观者在雄安新区科创中心试点基地(一期)体验操作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河北报 小编 张浩 摄
7月19日拍摄的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中心试点基地。位于藏港区的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中心试点基地是新区承接搬迁设立的科技创新平台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高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河北报 小编 张浩 摄
千年计划,未来之城。
这是一个布满塔式起重机和轰鸣机器的建筑工地。 建设者们精神抖擞,奋战在一线,不断创造“雄安品质”; 这是一座蓝与绿交织、水与城融为一体的美丽城市,千年秀美森林绿意盎然…… ——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入雄安新区高铁车站、社区、建筑工地等,感受雄安发展脉搏,感受雄安共同成长活力。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 这是千年大计,也是国家大事。
在 的亲切关怀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坚持蓝图绘制最终,严格落实雄安新区规划,优化重点项目建设顺序,推动完善。通过放松激励约束政策体系,拓展雄安这座城市“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景象。未来已在路上。
狠抓重点领域开发建设,打造无“城市病”的未来城市
小编来到雄安新区雄安城际车站和国贸中心片区,站在观景台上环顾四周。 不少塔吊、卡车驶过,场面一片繁忙。
雄安城际站和国贸中心片区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核心位置。 整个区域由雄安至新江高铁雄安城际站、京雄高速客运站、国际贸易中心和东西轴公交组成。
“我们正在建设的雄安城际站和国贸中心片区将成为雄安新区的活力门户、城市地标和城市名片,也将成为加强通讯服务的功能区。” 中国雄安集团雄商开发公司总经理助理罗爽告诉 小编,他们将“雄安品质”融入到整个片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解决了“雄安品质”问题。 “城市病”,致力于打造充满雄安活力、具有雄安特色的城市。 特色城市TOD(公共交通主导型发展模式)。
罗爽介绍,雄安城际站和国贸中心片区建成后,将成为雄安新区重要的内外交通枢纽。 距离不超过270米,实现同层3分钟换乘,形成“公、铁、铁、空、水”多种出行方式的新型交通模式。
聚焦重点领域开发建设,真正把高标准城市规划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城市发展现实。 雄安新区合理把握开发建设节奏和时机,启动重点功能区高水平开发,有序推进雄安城际车站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三级枢纽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着力打造一座没有“城市病”的未来城市。
雄安新区建成的每一栋建筑都将形成孪生数字模型; 城市地下铺设的综合管廊将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实现智能管理和控制……雄安新区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个地上城市、一个地下城市。 城市的概念就城市和“云”而言。 “云上之城”指的是数字孪生城市,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雄安城市计算中心的“城市大脑”。
“隐藏”在雄安新区悦榕公园南侧,一栋形似眼睛的建筑,就是雄安市计算中心。 走进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 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综合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网络平台和CIM平台。
“数字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算力的支撑。” 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高级工程师陈金创表示,雄安新区已初步建成的边缘计算、云计算、超级计算等各类算力设施雄安数字孪生城市运营服务体系算力基地为打造“云上雄安”提供重要支撑。
从一张“白纸”开始,稳步推进,未来城市的雏形将全面显现。 如今,雄安新区重点区域功能更加清晰,形成了以起步区为主体的集中承接区、以赞岗片区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支撑区、以荣东为基础的居民区、容西、雄东地区。 在居住及生活服务保障区,三大功能区同步推进、融合发展。
把握集中承载区功能定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导
雄安新区起步区,首批纾困央企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火爆:中星网络总部主体封顶,中化项目破土而出。 “正负零”,中国华能总部建设加快推进……
小编看到,中化总部大楼项目塔吊高高在上,机器轰鸣,“金芦苇”的八边形轮廓开始显现。
中化集团是雄安新区首批标志性解建项目之一。 总部大楼项目将采用“金芦苇”生生不息、共同成长的设计理念,打造创业区总部商务区的标志性建筑。
同样位于起步区的中国华能总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总部大楼项目将利用能源企业优势,实现建筑光伏一体化,打造绿色低碳示范标杆项目。
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枢纽,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初衷。
相关产业项目和子公司将加快下放、落地。
7月12日,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签署医疗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援建的雄安新区宣武医院进入筹建运营阶段。 至此,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进入合作办学、医疗互助的新阶段。 北京“交钥匙”建设“三校一院”,为雄安新区注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
去年11月,中国中铁产业集群重组至雄安新区并揭牌。 中国中铁旗下多家企业将同步搬迁至雄安新区。 这是首个落户雄安的央企产业集群。
今年年初,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雄安电建智慧城引进并签约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的40多家企业。
7月26日,中冶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榕东片区电建智慧城正式揭牌,提出用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早日实现高水平发展。 ——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
每一个疏解项目实施的背后,都是新区作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地作用的进一步显现。 截至目前,已有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集团等4家国有企业总部及150余家子公司落户,并选定4所大学、2家医院。
救灾目标落实到位、保留到位、发展好,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
7月18日,中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 该公司是中国矿业集团投资设立的第二家全资子公司。
“提交材料后,半小时就拿到了许可证、公章等,顺利落户雄安新区。对你们的服务和效率我要表扬一下。” 中国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涛对雄安新区的服务赞不绝口。
简政放权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全方位的高质量保障。
为加快项目实施,雄安新区设立了承接企业总部、高校、医院三个专班,采取“一个项目、一个班组、一套方案、一个跟踪”的服务工作机制。直到最后”。
近期,雄安新区KTV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分散总部企业创新发展六项举措,制定中央企业二三级子公司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制定住房、工资、社保、医疗保险、人才引进等一揽子配套政策。 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1+10”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将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窄鼻子”,提前谋划对接总部与二三级子公司或承接北京央企创新业务板块搬迁,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
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打造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点
雄安新区之新,关键在于创新。
走进位于藏港片区的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建有标准厂房一栋,满足企业研发、中试、成果转化等需求。 成为大型科技创新“试验场”。
试点基地展厅内,巡检机器人在展示轨道上来回移动,下面的设备四处扫描,随时发现问题。 “这款机器人可以在电力、化工、铁路、隧道等场景中替代人工巡检。” 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泽文表示,人工巡检是有时间限制的,非巡检时间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但巡检机器人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并及时传输到后台解决。
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 2019年,成为北京首批主动搬迁至雄安新区的民营企业之一。 今年年初,公司成功入驻科技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并顺利完成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中心项目的实施。
“雄安新区是创新创业的热土,我们有更多机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落地更多应用场景。” 于泽文告诉 小编,雄安新区为他们提供“前三年免收租金”。 “未来两年租金减半”的扶持政策,减轻了初创企业的成本负担。 正是因为看好这里的营商环境,未来公司在深圳、济南的团队也将搬迁到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工作人员王新驰表示,科技创新中心试点基地根据不同企业类型,提供从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 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驻试点基地。 未来,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更多高端高新技术集聚发展。雄安新区产业。
创新创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7月19日,在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应届毕业生崔若甫正在咨询如何申办“雄才卡”。 “雄才卡”是雄安新区人才引进卡。 根据社会贡献、专业水平和学位水平分为ABC三类。 持卡人可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雄安新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业与人才融合效率,通过实施“人才引进”一揽子计划,集聚高端创新人才,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截至目前,新区已引进院士等高端领军人才12人,引进规划建设重点领域人才100余人,引进“双一流”大学人才3000余人,新增2.5万余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雄安新区围绕“5+6”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企业和人才立足新区,成立12个产业人才引进服务群,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 “我们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对宝联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建立了台账清单,收集反馈意见并尽快解决。” 雄安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引进服务队成员郝丽君说。
一张“白纸”绘制蓝图,为技术创新提供广泛的应用场景; 吸引各类人才落地生根,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让创新企业加速集聚……今天的雄安,空气中弥漫着创新的气息,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新时代宜商宜居的“人民城市”
金湖公园位于雄安新区榕东区,被誉为“城市绿色客厅”。 7月18日, 小编登上金湖公园中心湖区的大型仿古建筑定安阁,倚栏杆,榕东片区的整体风貌尽收眼底。
现在已经搬回荣东区怀香园社区的刘小果每天都会在金湖公园散步。 “我和妻子在这里散步很方便,看到树更粗更绿了,我们心里舒服了很多。” 刘小果说道。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刘亚庆介绍,金湖公园由北部生态林带、中心湖区和5个主题公园组成。 它以多种方式与不同功能的城市建筑相连,形成“一心、一环、四廊、多花园”的空间布局,承担综合性的城市绿地建设。生态保护、游览休闲、文化艺术、城市排水等功能。
进入森林3公里,进入林带1公里,进入公园300米。 雄安新区持续推进千年森林、园林景观带建设,累计造林47万亩,绿地面积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 悦榕公园、金湖公园等建成投入使用,新区“一湖、三带、九片区、多廊道”的生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公民需求出发,宜居环境和优质公共服务的城市不断成长。
干净的餐桌、丰盛的饭菜……走进南文营社区食堂,饭菜的价格令人心动,便捷的养老服务更让人暖心。
午餐时间,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71岁居民段峰来到社区食堂,选餐、刷脸确认身份、付款。 简单几步,他就吃到了可口的饭菜。 “食堂干净整洁,饭菜好吃又实惠,在这里吃饭很方便。” 段峰说,南文营社区食堂已经成为这里老年人就餐的首选。
“2024年人们搬回来后,我们通过大规模走访发现,该地区的老人大多不和孩子住在一起,所以老人吃饭面临一定的困难。” 雄安新区榕东区南文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维孝告诉 小编,经过多方调研,他们探索出“市场+公益”的社区食堂运营模式,让辖区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关于餐饮。
南文营社区食堂于今年2月1日正式开业,并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推出优惠。 目前,社区已有1000多名老年人完成实名认证,可以在食堂刷脸吃饭。
南文营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让返乡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就业更加充分、养老更加有保障。 王伟晓介绍,南文营社区依托荣东片区建立的“1+N”就业服务体系,通过邻里站、党群服务中心,精准向居民推介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 截至目前,南文营社区已解决200余名居民就业问题,努力确保“零就业”户动态清理。
人民城市是人民建设的,人民城市是为了人民的。 展望未来,雄安新区将全面打造新时代宜商宜居的“人民之城”。 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安置工作,缩小安居乐业差距。 大力引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做好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托幼养老等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幸福指数群众。 ( 小编郝东伟、郭栋)
小编手记
未来之城正在向我们走来
雄安新区生机勃勃,雄风初显。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 这是千年大计,也是全国大事。
雄安新区牢记 的指示批示,始终坚持“世界视野、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水平定位”的理念,牢牢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搬迁的初衷发挥职能、稳步推进、取得长期成效,一幅高质量城市发展的现实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北主题采访活动中, 小编前往雄安新区多个地点走访。 在这里,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创新的气息,地面上涌动着澎湃的创新动力。 雄安、地下雄安、云端之上雄安,雄安“三城”共同成长。
在雄安,水、电、气、热、管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道均集中于地下综合管廊。 街道上没有井盖,地上也没有电线。 从城市治理到生态监测,从社区生活到交通,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
行走在雄安新区,“智慧”路灯、充电机器人、5G+VR沉浸式环境质量监测……无处不在的智能元素让人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高效和便捷。 雄安正在实现“科技点亮生活”的真谛。
人民城市是人民建设的,人民城市是为了人民的。 这是一座宜商宜居的“人民城市”。 学校、公交站、医疗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雄安新区着力打造“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雄安新区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枢纽,继续对第二批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提前实施第一批疏解项目和方案北京将进行权力下放的部门。 执行计划。
随着蓝图的逐步落实,雄安这座“美妙无比、向往已久”的未来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 ( 小编郝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