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荆州将新签网络投稿以上项目1050个,同比增长100.4%; 合同总额5523.34网络投稿,同比增长81%,被评为中国首批投资热点城市之一。荆州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3000网络投稿,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文字| 《望》新闻周刊 小编 李鹏翔 熊琪
浩浩荡荡的荆江九百里长,楚天苍穹雄伟三千年。 荆州,一座因水而兴、因历史而闻名的城市,也是荆楚文化的根源。 不久前在湖北荆州举办的首届楚文化节上,一场反映楚国八百年历史的视听盛宴再次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焦点。
两千多年前,以湖北荆州为中心的楚文化蓬勃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荆州牢牢高举继承和发展楚文化的旗帜,自觉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荆棘之路”之势,大力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千年古都古城充满生机。
孩子们参观荆州博物馆(2023年5月20日摄) 肖一久/本报摄
精心呵护,让千年历史辉煌再现
古城墙挺拔,护城河蜿蜒美丽。 这是外地人对荆州的第一印象。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来自全国各地的5.5万名游客登上荆州古城宾阳楼,将古城美景尽收眼底。
荆江两岸的沃野,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上演了闻名中外的三国故事,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复兴。 诸葛亮的谋划、吴圣人的死、八旗的驻军、革命的硝烟……都曾在荆州广为流传。 古城墙依然矗立,见证着荆州新的改革发展。
80岁的荆州市民蒋顺健几乎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绕城墙一圈。 这座周长11.28公里、“东西长、南北短”的城墙,承载着姜舜健温暖质朴的记忆。
在他的印象中,1960、1970年代的古城里回荡着小商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吆喝声。 夜里总能听到熟悉的钟声。 城墙上长满了翠绿色的青苔。 古城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精致……这些印记已经成为老一辈荆州人不可磨灭的怀念。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一些市民开始在城墙内外建造房屋和棚屋。 古城的平静与安宁被打破,功能过度集中、人口过快增长、道路拥堵、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日益##。 ” 南国的完美玉石不能承受重荷。
2017年1月5日,经过多次修改的《荆州古城保护条例》向社会公布。 古城墙、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护城河等河湖系统和古城的自然生态,以及每一片珍稀植被、每一棵古树名木,都包含在其中。保护范围。
“古城一直是荆州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荆州区委书记、荆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万玲玲表示,近年来,荆州古城保护疏散工作稳步推进。 荆州中学、西门中学、荆州区政府委托的学校、机关、医院等均已迁往城外。 与此同时,古城旧民居改造拆除和违法行为治理也在加快推进。
悠久的历史沉淀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多元传统的历史街区以及鲜活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处处承载着灿烂文化的遗迹,见证着古城昔日的辉煌,也吸引着今天人们的期待目光。
文物普查数据显示,荆州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081处。 荆州博物馆曾被誉为中国地市级“十大博物馆”,馆藏文物20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3件。 放。
12年,考古人员在荆州市城北4公里处发掘出距今约5万年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 这是国内第一个证明原始人类在平原迁徙的遗址。 ,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聚落的空白。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荆州更多的遗址和宝藏被发掘。
“如果这些竹简能够‘说话’,或许还会有又一重大历史发现。”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文物修复室内,中心主任方北松正带队检查今年出土的一批简牍。 执行保护性清理。
首先将单条浸泡在蒸馏水中,用软毛刷轻轻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单条放在信息采集台上测量尺寸、记录、编号、扎线,然后开始脱色、脱水、包装。体验20 经过多次的步骤,那些几近腐烂的竹木片渐渐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上面的字迹“神奇”地重新清晰地出现了。
“经过几代荆州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已延长寿命18万件竹木简、1万件木漆器、1100多件纺织品。修复的简牍占10%全国出土的浸水木漆器占总数的80%,木漆器占全国浸水木漆器保护修复总量的70%。 方北松表示,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目前正在为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持。 已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物保护机构。
“2012年我到荆州从事济南城考古发掘研究,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南城工作站站长文磊说。 ,我不仅经历了荆州近年来考古发现的进展,也见证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荆州市投资150网络投稿建设以中国楚文化展示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区为主要载体的济南生态文化旅游区。 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功能区。
如今,荆州的屈原路、天问阁、句松街,随处可见楚文化的元素; 《屈原》《楚乐》荆州方特主题乐园每天精彩上演,八音古乐和谐奏响荆州; 博物馆里的楚文化文创产品和沉浸式体验设施越来越多……穿越千年的楚文化在这片沃土上不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味精装配车间自动化生产线 潘璐/本刊摄
以文化塑造旅游,打造文化创新发展高地
“大禹灭九州,荆州兴起”。 从孕育屈原诗词的楚国故都,到充满战争硝烟的三国名城,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长期以来,由于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吸引力的拳头产品。 外国游客来到荆州,往往只看到城墙,看不到“风景”,只能匆匆“过关”。
如何让沉#千年的历史“活过来”、“火起来”? 荆州开始打破这一局面,引进“文旅领军人物”。 经过6年建设、一期投资超30网络投稿的荆州方特东方画主题公园于2019年9月开业。
“通过对楚文化的深入探索,我们将激光多媒体、三维特效、微缩实景、真人秀等表现手法与历史文化故事巧妙融合,定制了一批有故事性、有感染力的项目,如《楚乐》和《屈原》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 荆州方特总经理童兴表示,作为湖北首家大型高科技传统文化主题公园,东方神画开园三年多来,已接待省内外游客超过600万人次。
“周末和节假日,往往一房难求,而且很多都是来自周边城市的家庭客人。” 荆州市一家度假酒店负责人表示,在东方神画的带动下,荆州市区、县域的核心景点也都被游览了。 他们将共同引领整个旅游市场的全面升级。
“忆昔楚宫,玉塔粉砌。细腰揽明月,长袖舞春风。” 唐代诗人刘希夷笔下的楚王宫殿,金碧辉煌,令人无限遐想。
“北有兵马俑,南有车马。” 走进位于熊家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楚王车马阵出土文物陈列馆:亚克力柱中镶嵌的古代玉石模型,互动大屏让你用AI换装体验楚王贵族服饰,还有楚人冶炼青铜器。 场景还原……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的支持下,荆楚大地上还原了楚国的盛景,广袤大地上展示的遗产真正活了过来并变得“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
行走在故乡济南、长湖畔,一望无际的碧波、充满荆楚韵味的亭台水榭、雄伟的车马雕塑……走进荆州园博会,17个“楚云”主题有“楚韵”主题的地市展园11个,“楚艺”主题的园林作品展园17个。 他们正在向游客展示新时代的荆楚园林水乡。 特征和文化特征。
昔日,在这座毗邻长湖的半岛上,放眼望去,都是连片的村庄鱼塘。 2018年伊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场新区建设、城市发展、生态修复的大战在这里拉开帷幕。 2019年9月,第二届湖北省(荆州)园博会盛大开幕,荆州园博园开园迎宾。 如今,这座因盛事而诞生的公园,不仅实现了“人民园博会”的成功转型,更因“京城旅游”而成为外国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其独特的景观融合了楚文化和园林艺术。
参观完园博园,我们沿着横跨长湖的凤凰大桥向南行驶,到达占地28万平方米的楚文化数字产业园。 从2024年9月试运营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来自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多家领先直播平台、数字游戏公司、MCN机构、数字科技服务公司纷纷落户于此,形成了建立数字内容生产、文化创意开发、商品贸易等特色产业链。
“楚文化数据库将荆楚文化带入‘线上’和‘云端’;神工动画、楚漫动画等新媒体公司让楚国风光跃然纸上,将楚文化带入课堂;数字化直播广播街带来的荆州美景很受欢迎。” 楚文化数字产业园负责人戴志武表示,数字与文化的结合,让景风楚云掀起新浪潮,成为新时尚。 预计到2023年底,工业园区企业总数将达到100家。
“从‘引进’到‘留宿’,从‘过境旅游’到‘过夜旅游’,荆州的旅游格局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湖北文旅荆州集团董事长李友平表示,随着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荆州正乘势而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链做强补补,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荆楚特色。 随着景街、阳泉文化创意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逐步实施,城市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散布各处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成为“一串串的珠子”,开始显示规模效应。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荆州市共接待游客413.9万人次,同比增长46.71%; 实现旅游收入24.96网络投稿,同比增长76.70%。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荆州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是这座滨江古城宝贵的发展资源。” 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荆州将坚持用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凸显文化,进一步抹去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的聚集地。三国、红色文化富饶地、长江文化展示地品牌,构建强大的区域旅游发展体系,推动历史文化“金名片”转变为旅游“金钥匙”经济发展。
“一鸣惊人”,千年古城蓄势待发
“感动的是南国完美的雕刻,伴着千年不衰的青松,是心跳敲响了钟声,是火凤凰让江水汹涌澎湃……” 4月8日晚,首届楚文化开幕式上,荆州作词人王平九创作的歌曲《楚楚感动》激情演绎,表达了游子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感动人心。牵动观众的心弦。
古城墙脚下,一只楚凤昂首高歌,振翅欲飞。 在华丽的水舞台上,通过现代声光技术,穿越古今,连接历史与未来,向观众全景展示了一幅梦幻瑰丽的荆楚文化画卷。
“夜空为幕,古城为风景,没想到我的家乡会如此美丽。” 常年居住在北京的互联网工作者马跃在朋友圈写道。 这场筹备一年的盛会,不仅让楚文化大放异彩,也让荆州人民感到自豪。
3月至4月,首届楚文化节设计了楚史展示、楚艺术大观、楚剧表演、楚寺集市、楚国游览以及楚王车马阵出土等五大板块。文物展、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子活动展示了楚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魅力。 在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楚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上,数百名国内外楚文化专家学者齐聚荆州,共同探讨楚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形成了《楚国八百年“荆州鼎盛”、“荆州是楚文化”“楚文化中心”等学术共识,助力荆州打造楚文化权威解读地、场景再现地、活动聚集地、文化旅游地目的地。
文化搭台,经贸发挥作用。 4月9日,荆州楚商务活动暨重大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重点项目签约64个,合同投资金额1297.3网络投稿,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多个前沿领域。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
“楚人崇拜凤凰,从古至今,荆州楚地大地都延续着一鸣惊人、冲天而起、许诺千金的气质和精神。” 滨化集团总裁任元斌表示,荆州交通便利,产业基础雄厚,战略机遇众多。 近年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坚定了企业投资创业的信心。
近年来,荆州坚持产业优先导向,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实施和发展。 美的“空冰洗”、亿君耀能、九龙纸业等3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华鲁恒升、先河纸业、云图新材料等15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加快了他们的建设。 搅动了荆江两岸的热浪。
楚国自古就是重商之国,如今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得益于荆州近年来抓“一号工程”的高水平、奋力拼搏、营商环境的光明。 2024年深秋,荆州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境外招商活动——一次性派出千余名招商干部,组建284个境外招商团队,进驻长三角、珠三角、北京——津冀等地区招商引资。
有的干部千方百计扩大朋友圈,与来访企业建立联系; 一些干部坚持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投资目标图“五图操作”,逐步调查发现有效成效。 信息; 有的干部根据不同企业、项目特点,认真考虑各项优惠政策、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算好“投资账”……
“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苦指数’,才能获得企业家的‘信赖指数’,才能赢得荆州的‘发展指数’。” 一位投资促进官员总结道。
一系列数据逐渐勾勒出一幅荆州蓄势腾飞的图景:
——2024年,荆州新签网络投稿以上项目1050个,同比增长100.4%; 合同总金额5523.34网络投稿,同比增长81%。 荆州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3000网络投稿,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今年以来,受春运高峰、增开航线等多重利好影响,荆州民航客流量持续增长。 荆州沙市机场一季度完成航班2045架次,旅客吞吐量18.14万人次,同比增长24.39%,创开航以来最好成绩。 等级。
——今年一季度,荆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56网络投稿,同比增长6.1%,增速位居全省第四。 新签约网络投稿以上项目314个,同比增长49.5%。 初步形成每季度签约、开工、投产百网络投稿项目的良性循环。
……
从日益繁忙的机场到川流不息的水道; 从游人如织的文化旅游景点,到机器轰鸣的工业园区; 今天的古城正涌动着发展活力。
“九百里荆江,尽显辉煌;三千年楚英,尽显美丽”。 荆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新时代,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荆州中部天元置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正处于政策支持、综合优势重塑、势能积聚的窗口期。 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