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跟大家聊过一系列关于太原市、大同市、晋中市等山西省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变迁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聊聊运城。运城是山西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山西省第五大城市。运城常住人口近500万,下辖共13个区县。区划框架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山西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也是我国北方的一个省份。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山西省总人口3490多万,高于黑龙江省,低于贵州省。GDP总量已经达到2.56万亿,从人均经济来看,处于很不错的水平。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产业转型的完成,以及道路交通的全面改善,山西省发展非常迅速。
山西省地形地貌相当复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晋北一直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其中大同、太原都是标准的战略要地,境内有娘子关、雁门关、平型关、偏头关、宁武关等一系列重要关隘,中原王朝利用一系列关隘积极阻拦北方游牧骑兵南下,即使在抗战时期,依然发挥了极大作用。
2024年,山西粮食种植面积将达到315.03万公顷,总产量1464.3万吨。2024年,山西煤炭产量将突破13亿吨,居全国第一,并以长期合同价格向24个省份供应6.2亿吨动力煤。此外,山西省是我国主要水果供应省之一,2024年,山西省水果产量1002.8万吨,其中种植最多的是苹果,产量达418.3万吨,占水果总产量的41.7%,占水果总产量的18.5%。
笔者曾到过山西的太原、大同、吕梁等地,对山西的地形结构、山坡上的果树等印象深刻。目前,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分别是: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运城市、渭南市、临汾市、吕梁市。其中,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山西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
运城市是山西省最南端的城市,也是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是山西省第五大城市。2024年运城市粮食种植面积808.5万亩,产量288.1万吨,属于山西省。2024年运城市蔬菜种植面积79.5万亩,总产量237.9万吨。
2024年运城市常住人口超过470万,2024年运城市户籍人口超过510万,2024年运城市GDP超过5300亿,位居山西省第五位。1区、2县级市、10县,共13个区县。分别是:盐湖区、临猗县、平陆县、芮城县、垣曲县、新乡县、夏县、万荣县、绛县、闻喜县、稷山县、永吉县级市、河津县级市。
那么,运城13个区县的地域划分框架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国的省级制度出现于元代,经过元明清几百年的完善调整,内陆省份的基本框架才逐渐形成。到清嘉庆年间,山西省已形成9府10直辖州的地域格局。
即:太原府、平阳府、六安府、汾州府、大同府、朔平府、宁武府、泽州府、蒲州府、辽州、秦州、平定州、新州、代州、保德府、街州、江州、蓟州、西州。清代,运城市所辖区域大都划归平阳府管辖。平阳府下辖10县1府,即:临汾县、洪洞县、浮山县、岳阳县、曲沃县、翼城县、太平县、相陵县、汾西县、乡宁县、蓟州。
1912年,统治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覆灭后,我国进入军阀战争时期,军阀之间互相攻讦,给山西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利用山西复杂的地形,展开运动战,建立了一系列根据地,与日军进行了英勇斗争。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战后重建、生产恢复、经济发展的阶段。在山西省,建立了一系列的专区。
运城专区成立后,辖17个县,即:安义县、万全县、河津县、稷山县、新乡县、闻喜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新乡县。1954年,撤销运城专区和临汾专区,并入晋南专区。晋南专区的管理范围很大,基本包括整个山西南部,20多个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交通、通讯水平有限,所辖县太多,不利于管理。山西省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坡地为主,管理十分困难。特区改称地区后,晋南特区改名为晋南地区,鉴于晋南地区管辖范围过大,管理难度显而易见。
1970年,山西省设立运城专区,地域框架调整为13个县。分别是:运城县、新乡县、绛县、稷山县、万荣县、永吉县、夏县、闻喜县、平陆县、垣曲县、芮城县、河津县、临猗县。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山西省所辖各区域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陆续开始调整区划。
随着运城地区各县的发展,20世纪80、90年代,运城专区所辖的运城县、永吉县、河津县相继撤销,相继设立县级市。运城市地级市。同时,撤销运城县级市,设立盐湖区。新增2个县级市、10个县,运城市1区2县级市10个县,完全形成。
进入21世纪后,运城市相继成立了多个新区,包括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空港新区、圣辉新区等,这些新区都是功能区,一般不算在内。
关于我国区域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里慢慢和大家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