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吉:灯火辉煌的边境城市,物价直追长春,夜景堪比首尔

晚上八点,我坐着出租车,行驶在延吉灯火通明的街道上。

没想到在吉林边境还有这么繁华的城市,酒店、宾馆、百货商场、KTV、各种娱乐场所林立,色彩斑斓的夜景就连省会长春都黯然失色。

或许是真正受到韩国的影响,相比于国内其他同级别的城市,这里商铺的灯箱招牌在字体上更有设计感,看上去非常时尚。

延边大学对面美食

这个时尚小镇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因随处可见的韩国招牌和韩国料理而被称作“小韩国”或“小首尔”,是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经济活力城市之一。因此,延吉除了夜景绚烂,消费水平也直追长春,物价高昂在全省闻名。

延吉不是东北传统的重工业城市,也没有高新技术产业,也不是典型的旅游城市,但居民消费却异常旺盛,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说得学术一点,是因为延吉的外汇收入高,甚至比财政收入还高;说得通俗一点,这些钱主要来源于韩国,是延边州的朝鲜族到韩国打工赚来的钱。

延吉市街景

这支能撑起一座城市、成为一项产业的劳动力规模究竟有多大?据统计,1989年至2008年的20年间,延边共向韩国输出近20万名劳工。2017年,韩国媒体报道称,旅居韩国的中国朝鲜族有49万,其中大部分来自延边州。

随着大量务工人员出国,延边朝鲜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虽然建国以来朝鲜族在延边州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在下降,但15年前延边州朝鲜族绝对数量还是逐年增加的,直到15年前延边州人口才开始出现负增长,目前朝鲜族只占全州人口的36%。

韩国人到韩国打工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那时候正是韩国最辉煌的时候,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工业的兴旺导致劳动力的短缺,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韩国开始引进外国劳工。

1992年中韩建交,延边朝鲜族与韩国开始了正式的人员交流,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东北地区经济不景气导致工人下岗,因此大批人前往韩国务工。

当时在韩国打工一年能挣十几万人民币,这对于当时普通的中国百姓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样的赚钱好办法很快就传开了,而且不光延边朝鲜族,几乎所有东北地区的朝鲜族都逃到了韩国。

开山屯是延边州龙井市靠近朝鲜的一个小镇,上世纪90年代前这里曾是繁华的地区,因这里有日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造纸厂,曾是全国唯一的大型高档精制木浆生产基地,最鼎盛时期,基地共有员工近万人。

不料1988年木材厂发生火灾,造纸厂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顽强经营了十年后正式申请破产,下岗工人不得不到外地谋生,几乎所有的朝鲜族体魄强健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在韩国,年轻的汉族青年也纷纷离开。

开山屯如今已是一片荒芜,山脚下图们江边的居民已全部搬走,大部分房屋被拆除,只有少数不愿搬走的居民还住在老房子里,其余的都搬到了山上新建的房子里。即便如此,小区里仍有一半以上的建筑处于空置状态。

废弃的开山屯火车站

从延吉回开山屯的路上,我遇见了一位50多岁的韩国女士,因为韩国7、8月份放暑假,所以她回国探亲。这位女士是开山屯人,和丈夫都在韩国的工厂上班,她去打工,月薪230万韩元左右。和很多去韩国打工回国的韩国人一样,他们也在延吉买了房子,打算等工作不能再干的时候回延吉养老。我弟弟是那里唯一还留在那里的亲人。

在开山屯的菜市场,一位刚从韩国回来的男子与菜店里的一位老熟人聊天。

开山屯的情况,在延边州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现实。除了延吉、敦化,延边州其他县市的经济都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大量韩国人已经离开,只剩下汉族人。即便从韩国回来,也都去了首府延吉。近年来,韩国经济增长放缓,很多韩国人都回国了,所以延吉的韩国人口逐渐增多,这与全州的情况正好相反。

现在正是大蒜收获的季节,两位阿姨在一棵大树下清洗蒜头,准备腌制大蒜。

我在开山屯遇见了两位阿姨,和她们聊天时得知,开山屯的汉族人大多是1969年复员的,她们两家人都是电话兵,除了复员兵,还有一些吉林造纸厂的。说起开山屯现在的情况,一位阿姨不禁感叹,当初不该坚持让儿子回来在造纸厂上班,自己曾借助了不少关系,以为那是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没了,只能到其他地方打工。

说到朝鲜族,大妈们都羡慕的说,以前朝鲜族很穷,现在富裕了,女的嫁到朝鲜就再也没回来,回来赚了钱的都搬到延吉去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汉族老人和朝鲜族老人,很少。

在延边,随处可见办理韩国工作签证、购买韩国银行卡的广告,这是一个#利的行业。

延边朝鲜族大规模跨国迁徙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新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2010年,韩国导演罗洪真拍摄了一部电影《黄海》,讲述的是中国朝鲜族在韩国的生活。虽然影片在内容和形式上略显夸张,但还是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

黄海电影海报

虽然韩国人回国时光鲜亮丽,但在韩国工作却极其辛苦,第一批去韩国的韩国人只能干最脏最累的活,被称为3D工作(脏活)。而且很多人都是非法入境,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一旦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就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因此朝鲜族在韩国的名声很差,尽管他们和韩国同属一个民族,却经常遭受歧视,无法融入韩国社会。

延边州图们市

朝鲜族的国家认同与身份焦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电影名《黄海》借用地理上夹在中韩两国之间的黄海,隐喻朝鲜族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矛盾,夹在两国之间无处安放。

不过朝鲜族的身份认同也并不一定要蒙上一层悲剧色彩,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与留在延边农村的汉族相比,在绝境中多了一种选择,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多了一种可能,也是这种多重身份认同带来的好处。

而且随着两国经济差距的缩小,大批赴韩务工的现象也将逐渐成为历史,如果韩国年轻人能在自己成长的环境中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就不会再经历身份焦虑的痛苦。

那时候的延边已经不再是小韩国,也不用是小朝鲜,根本就是延边。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