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要结合年度财务收支考核,把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列入年度财务收支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把部门预算、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基本审计项目,推动各单位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细化预算编制审计,重点检查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合规,是否符合交通投资政策,是否能为本单位规划工作目标的完成提供有效保障。加强预算资金分配审计,查处挤占、截留资金问题。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检查各项收支是否符合财经纪律,收支是否按计划、按期实施,项目间是否存在互相利用、挤占、调整、虚列支出、超预算支出等现象。 要加强内控体系监督检查,督促单位自觉树立预算约束观念,建立健全以预算为核心的内部收支控制体系。要聚焦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单位、重点资金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薄弱、执行不力,核算不规范,资金管理薄弱,对外投资管理不完善,应收应付账款管理混乱等问题。
2.开展管理效率审计,促进交通投资效率不断提高。
当前,内部审计正由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导向以内控风险管理为主导向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主导转变,由以发现和纠正为主导向以内控评价和风险评估为主导转变,由以发现性、合规性审计为主导向以预防性、增值性审计为主导转变。各单位应主动适应内部审计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审计在总审计工作量中的比重。切实加大交通部门投资企业效益审计力度,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探索开展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注重对资金使用节约责任、效益和效果的考核,重点揭#和查处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监督不力造成的重大损失和浪费,促进交通资金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高。 针对当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指标考核体系不完善、缺乏公认的适用效益标准、缺乏现成的审计操作模式可供借鉴等现实困难,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符合交通部门实际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和技术,把经济效益审计与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3.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交通运输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