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猫哥
来源 | Big Cat
01
“我将于 2020 年退休。”
王健林是在2012年说这句话的,那一年,王健林58岁,精力充沛。
当时万达营收突破1000亿大关,全国各地官员都来求他建万达广场,王健林有理由不满足,他的下一个小目标,是把1000亿人民币变成1000亿美元。
不过,在国内单纯依靠房地产还是有些困难,王健林的新战略是走出海外,赚美元。
当年4月,王健林在与清华学生交流时,透#了万达的下一步计划:
“万达今年将会有一件震惊世界的跨国并购案。”
果然,一个月后,这起震惊世界的跨国并购案就完成了。
2012年5月21日,万达斥资26亿美元收购美国院线巨头AMC,其中只有7亿多美元用于购买股权,剩下的18多亿用于承担债务。但作为万达首个海外项目,王老板依然觉得这并不亏。
他粗略算了一下,AMC账面上还有好几亿美元现金,持有的美国最大电影广告公司的股份也超过两亿美元,剩下的影院和影院总价值也有20亿美元,更何况,有中美两国的支持,万达院线绝对是全球第一大院线。
随后,老王又投入了5个亿对影院进行改造,并给予了一定的内部激励。管理层兴奋不已,立刻喊出了新的口号:盈利!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连续亏损了3年。
就好比美国资本栽种树木,老王来摘果实。
进入世界500强,是小菜一碟。“万达给自己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到2020年,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至少要进入世界100强。”王老板估计,到那时,万达的规模至少有1000亿美元吧?
02
王老板对此很有信心。
毕竟,王老板和万达的共同信条之一就是“富贵险中求”,敢于冒险才能富贵,不敢冒险就没有发展,正如他的名言所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大包天”。
无法停止海外扩张的万达开始大举收购。
2013年6月,王健林爱上了伦敦,以9000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泰晤士河畔的一块地皮。Nine Elms在伦敦算是高端成熟的社区了。万达的首个海外地产项目自然不能太寒碜,所以一开始就打算花10亿英镑。
对于以住宅起家、靠商业地产成名的万达来说,建房是小菜一碟。伦敦ONE的公寓和酒店布局清晰,对了,还收购了伦敦的游艇公司,这显然是当地富豪们的爱好。
这个买入还算划算吗?如果参考当时伦敦的房价,估计能赚不少!
好的开始,让人停不下来购物的脚步。
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王老板眼也不眨地花钱。
来吧,展示一下:
在西班牙,我买下了马德里的地标建筑西班牙塔,并将其改建成酒店和公寓。未来应该会很好。
在美国,首先是芝加哥ONE项目,该项目地处黄金地段,将成为芝加哥第三高楼,是值得谈论的头等大事。其次是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的项目,毗邻好莱坞富人区。
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Jewel Tower项目是海滩上唯一的五星级酒店度假村,堪称奢华;在悉尼,万达一次性买下两栋大楼,均能眺望悉尼湾的悉尼歌剧院。
总之,除了地标建筑之外,万达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
然而,购买地标需要钱,建造地标需要更多的钱。
这些项目,初期要投入80多网络投稿,后续的开发费用将近400网络投稿,而且这些还只是公开的数据。
03
这只是买一栋楼而已,硬件是必须的,软件更重要。
王老板在文化产业上也是舍得花钱,要玩就玩大的。
万达院线(.SZ)上市五个月后,从王健林好友孙喜双手中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二大连锁院线HOYTS。这并不奇怪,因为当孙喜双收购时,大家就已经猜到这家连锁院线肯定会卖给王健林。
一个HOYTS肯定不是重点,后面还有更大的事情,后来万达又花35亿收购了好莱坞传奇影业。
后来AMC也在美国上市了,通过AMC,万达买下了欧洲最大的连锁院线Odeon,北欧最大的连锁院线,这些影院的银幕加起来,万达已经成为全球院线巨头,王老板要的是全球票房的20%。
文化和体育密不可分,万达的另一大投资主线就是体育,投资马德里竞技圆足球梦,收购世界铁人三项公司,在中国发展铁人三项,并购瑞士盈方,体育赛事版权和转播业务看似稳定。
这些项目总价值加起来接近800网络投稿,多年来的海外收购几乎打造了一个新的万达。
这笔钱没有浪费。
那些年,万达正处于鼎盛时期,成为控股五家上市公司、跻身世界500强的巨头,王健林更是多次荣登中国首富宝座。
于是2016年,当王老板再次畅想自己的退休生活时,他的目标已经变成了“2211计划”:
2020年,万达资产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营收1000亿美元,净利润100亿美元,其中30%的收入来自海外。
04
然而,所有的理想或许都已经留在了2016年。
2017年,风向变了。
对于购买海外资产,态度从鼓励支持,变成了谨慎,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只要钱是自己的,用得合法合理,谁也拦不住你。但万达有一个问题,就是收购资产的钱,很多都是借来的,巅峰时期,各种债务加起来有4000多亿,钱都来自各种金融机构。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有点“不劳而获”的感觉。
大家都知道,当时的一大政策就是大力去杠杆,在这样的背景下,万达的处境很艰难。
借的钱总得还,还不上怎么办?
金融机构迅速展开调查,有人拍下银行内部通知,发布到网上,全网沸腾。万达,大眼睛、浓眉的公司,负债这么高,2017年6月23日,万达遭遇股票、债券双重打击。
万达曾试图以“不信谣、不传谣”来灭火,但文件泄#出去太多,靠辟谣来灭火已经没有用了,正确的做法是“还钱”。
从此,万达就从买家变成了卖家,买的时候热情高涨,卖的时候垂头丧气。
2017年7月19日,万达索菲特酒店,众多 小编受邀参加万达新闻发布会,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发布会却怎么也不开始。发布会的背景板换了好几遍,对方的名字也添了又删,热闹非凡,贵宾厅里不时传来杯子被摔碎的声音。
“你这个时候还降价,在全世界面前出丑。”据说这是王健林的怒吼,毕竟他这次卖的是他“心仪的”万达城,他曾豪言万达城要“让迪士尼20年不赚钱”。
最终,13个万达城卖给了融创,77家酒店基本都卖给了富力,万达收回了637亿资金,一年后干脆把13个项目相关的公司全部卖了。
购买资产的人很多,出售资产的人也很多。
不管是融资还是回收资金,地产项目、股权、百货、幼教等,能卖的先卖,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05
这些曾经期待赚钱的海外项目到底赚到钱了吗?
西班牙的项目基本是亏损的,西班牙塔被拖了三年,装修审批都没能完成,原本以为1亿欧元就能完工的,最后花了3亿欧元才完工,最后还是卖了。
马竞20%的股权在收购后不久就被稀释至18%,而之后出售时也没有太多的溢价,这两个项目加起来的亏损超过了1亿。
后来伦敦、澳洲、洛杉矶的房地产项目售价都不高,加上投资额度考虑,基本没赚到钱。
7月,世界铁人三项公司被出售,为了缓解暂时的危机,恐怕没人舍得卖。不过,像传奇这样利润不高、价格又太贵的公司,卖出去确实有点难,业内人士说,“谁买谁傻。”
不久之后,万达芝加哥项目也找到了买家,与万达合作开发的麦哲伦公司主动向原合作伙伴收购股权,并承担项目债务。未来,这个项目将彻底以“麦哲伦”命名,不再叫“万达”。
交易完成后,万达海外房地产项目全部出清。
06
四年过去了,终于到了退休的时候,王老板自己也不再提退休了。
反而更换了管理团队,2020年初,曾帮助老王掌舵万达多年的丁本熙退休了。
丁本熙2001年加入万达,从项目经理做起,很快升任万达商业总经理,后来又担任万达集团总裁。丁本熙的确能干,万达的“直通车”不仅是王老板的功劳,也是丁本熙的功劳。
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新的团队必须接手。2000年加入万达的齐杰接替了丁本锡。地产集团的陆正涛辞职,由同样在2000年加入万达的原文化集团总裁张林接任。文化集团则由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接任。
核心团队更加年轻,但他们接手的却是更加艰难的万达。
新业务迟迟未能发展起来。此前,万达曾大张旗鼓地推出飞凡,由老将曲德君执掌,腾讯、百度均有涉足,但闹得沸沸扬扬,花了不少钱,但几年没掀起波澜。后来,曲德君又去搞新业务万达宝贝王,这也是王健林寄予厚望的业务。
如今,飞凡早已销声匿迹,其早教业务已被出售。
2020年,老生意同样艰难。
自春节前电影撤档以来,电影院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院运营商,规模越大,生意就越差。电影院关门,宣传了很久的电影也被跳过。虽然现在电影院已经开门迎客,但愿意花钱买老电影的人并不多。
继续期待康复。
万达在减租这件事上反应迅速,名声大噪,虽然减租时间不长,但对本来就收入不多的商管团队来说,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再看万达体育,上市以来发行价就是其股价巅峰,至今已跌去75%;万达酒店发展(0169.HK)早已是仙股,如今旗下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加起来也才400多亿,仅为万达电影巅峰市值的五分之一。
怎么做?
看来,万达终于又开始把重心转向国内房地产业务,想要重振“房王”的昔日辉煌。
虽然万达商管与地产业务分离已经完成,但“新一代万达广场”仍需打造。按照对赌协议,万达商管必须在2023年上市。对于王健林来说,或许是四个字的选择:
去做就对了。
万达城虽然卖了,但王健林的文旅梦并未结束,他又成立了新的规划院,建起了新的万达城。从5月份到现在,王健林马不停蹄,先后拜访了一省八市的地方领导,洽谈发展与合作。
至于退休,不知道再等4年是否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