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概述 光纤到户
1、商业部分:商铺至少使用2芯单模光纤到室内,室内二次布线由用户自行铺设。
2、办公部分:办公室至少采用4芯单模光纤到室内,室内二次布线由用户自行铺设。 满足每40平方米不少于1芯的原则。
3、公寓部分:公寓全部采用2芯单模光纤到室内,室内二次布线连接到端插座。
全光网络布线系统
1、网络机房的OLT通过单模光纤传输到ODN(光分路器)。 ODN分光后,通过单模光纤传输到楼层ONU。 ONU通过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连接到工作区域;
2、布线系统由光纤配线架、单模光纤、六类非屏蔽双绞线、铜缆配线架、组合插头插座、跳线等附件组成。
3、公共区域服务站设有4至6个咨询点; 变电站、生活、消防泵房等重要站点预留1个语言点和数据点,根据工作站要求预留10%用于商业和管理用房; 未规划的工作站配置为1个语音点、1个数据点/5平方米。 机房控制室配置1个语音点、1个数据点/室。
系统功能
1. 工作空间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需要满足招标图纸(或弱电信息插座点表)的数量和要求,并根据招标图纸设计,用颜色和图案区分语音点和数据点。
2. 布线子系统
布线子系统按照招标图纸要求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进行布线。 (根据具体要求也可以使用光纤。)
采用双绞线水平布线系统,布线长度不超过90m。
非屏蔽双绞线护套(UTP)应采用颜色编码以区分不同的用户。
3.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通过单模光纤从网房OLT传输到ODN(光分路器)。 ODN分光后,通过单模光纤传输到楼层ONU。 它形成这些位置和连接到它们的相关硬件之间的主干传输介质。
干线系统应包括配线间建筑物内垂直和/或水平分布的光缆和/或电缆。 骨干系统主要包括大对缆和多芯光缆。 布线应支持语音、数据、视频以及建筑物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布线过程中应遵守所有电缆的弯曲半径、抗拉强度等规格要求。
招标图纸中明确了每层线路的芯数(对数)和主干电缆的数量。 使用星形拓扑方法从 MDF 开始连接。
每根纤维都应进行颜色编码。 单模电缆长度不得超过设备制造商的建议或长度要求,以满足指定的性能水平。
4、机房子系统
机房子系统包括程控交换机房、网络交换机房、各层弱电竖井等。机房子系统需要满足各类弱电机房的功能要求。
按照规范提供并安装等电位接地系统,以连接以下设备:
通信机柜、设备机架和配线架
通讯线槽、梯子和电缆桥架
电信系统设备的所有裸#金属部件
5、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包括建筑物之间的电缆和光缆连接。 进入单体建筑的主配线架可设置在进线室,也可设置在设备房,以招标图纸为准。 建筑群之间的数据中继通过光缆连接,语音中继通过电缆连接。
6、管理子系统
入口室、设备间、交接间、工作区等内的布线设备、电缆、信息插座等设施需统一管理,其标识和记录方式至少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标准。
7.UTP管理系统
铜连接组件应能够通过使用交叉连接(跳线)线或插入(互连)线进行交叉连接或互连。
单独的终端模块用于语音和铜线数据传输。 电话通道、PABX 声音以及铜缆和光纤数据之间的分界/分离应按照图纸上的规定。
允许从接线板上移除接线模块,而不会干扰其他通信服务。 多端口模块包含应用的绝缘放电连接 (IDC) 端子。
配线架上至少留有10%的空闲空间,并预留设备托盘。
8、光缆管理系统
光纤配线架应安装在标准19英寸机柜中,包括ST/SC/LC连接器,包括固定在机柜内的带抽屉导轨的光纤管理架,并包括每个多端口面板之间的跳线环。
允许接线模块从配线架上拆卸下来,而不干扰其他通信服务,并具有用于缠绕、固定电缆等的相关模块。
9. 标签
按字母数字顺序进行标签,以便唯一标识布线系统的每个部分。 必要时可以考虑现有的建筑或客户标签标准。 只有在标签系统提交并获得批准后才能开始安装。 应满足以下一般标签要求:
电缆两端的标签应具有唯一的标识符,并指示其与主电缆路线的位置。
配线架的每个出口处应按照制造商的标准提供清晰的标签架。
插座面板上的标签应与接线标签相匹配。
命名是基于易于识别电缆类型的原则。
光纤到户系统技术要求
1、单模光纤
阻燃等级:不低于B1级。
2、光纤配线箱
根据通信行业标准YD/T 2150-2010设计生产,集光缆引入(固定、开剥、保护)、光纤熔接、布线于一体,独立完成光纤布线管理功能。 适用于光接入网光分配点的室内/室外光纤分纤箱,防水性能达到IP65级别。
A、使用环境:
Ø工作温度-10℃~+60℃
Ø储存温度-25℃~+60℃
Ø相对湿度不大于95%
Ø大气压力70kpa~
B、适配器光电性能:
Ø插入损耗(IL)≤0.2dB;
Ø回波损耗(RL)≥55dB;
C、高压保护接地装置:
Ø绝缘电阻≥1000MΩ/500V(直流)
Ø耐压≥3000V(DC)/1min,无击穿、飞弧。
D、主要机械性能参数:
Ø连接器插拔耐用寿命>1000次;
Ø 全曲率半径控制,保证光纤任意位置曲率半径大于30mm;
Ø对每根光纤进行清晰的标识,避免维护时因拆卸而可能造成的混乱;
五、技术要求:
Ø壁挂式安装,模块化设计,高密度;
Ø 具有完善的光缆引入装置和接地保护装置,方便光缆的引入和固定,安全可靠;
Ø卡入式适配器安装,适用于SC、FC等适配器。 适配器安装与机箱正面倾斜30°,方便插拔,安装方便;
Ø避免弧光直接进入眼睛,方便接线;
Ø 全曲率半径控制,保证光纤任意位置曲率半径大于30mm;
Ø配线光纤、配线尾纤、跳线光纤的出入口独立,互不干扰。 每个核心都有清晰的标记。
Ø适配器倾斜安装,尾纤缠绕自然光滑,曲率半径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光纤的传输损耗。
Ø熔接盒采用叠层结构,可方便地添加和拆卸,操作方便,可适应带状光纤的熔接。
Ø箱体采用密封条密封严密,可有效防止灰尘进入。 同样采用静电喷涂,外观简洁美观。
3、弱电箱/接线盒
A.面板规格:0.8mm优质冷轧钢板,表面白色细纹静电喷涂,美观防刮
B、门板开闭方式:向右开闭,最大开启角度100度
C、门框及底盒规格:1.0mm厚钢板喷塑(白色),底盒墙壁顶部和底部设有φ+φ电缆进线孔,底盒设有φ + 墙壁左右两侧有Φ电缆进线孔。
D. 包装盒内含配件:电源插座x1、设备支架x1、光纤熔接盘x1
E.所有智能系统弱电箱/接线盒均需配备带钥匙的内置锁
结尾
本文结束
点击下图↓↓↓加入弱电领域同仁使用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