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重新认识。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使人们认识到,现阶段职业教育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职业教育不是可有可无、可兴可衰,而是必须加强、办好。
职业教育既包括职业学校的职业学历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的技能训练教育,关键就在“职”字。 职业界定了职业教育的性质和范围,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知识的应用必须有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企业的需求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的内容,使职业教育适应实际需要。 当然,这里需要解决的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过去,很多企业不重视、不参与职业教育,这是由企业的生产和产品决定的。 如果一个企业产品单一、生产工艺简单、管理方式粗放、对所需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那么企业就很难有动力关心职业教育。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流水线,从师徒传承到职业教育体系,生产服务企业在提高劳动力职业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丰田技术学校等日本企业知名的职业培训和德国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培训体系是对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的最好诠释。 在中国,企业培训对于产业体系的形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改革后,不少企业的培训内容被纳入职业学校的教育课程。 这也部分造成职业教育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倡导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为解决职业教育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
现阶段,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平台企业,大多在企业内部设有职业培训学校,并与教育系统内的职业学校建立了教学、实习等联系,这不仅解决了解决生产和服务需求的问题,也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期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办的基于美团职业培训体系的首期“乡村振兴电商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培训班,是行业、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最新尝试。 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企业职业培训不同于职业学校的职业学历教育。 只有加强职业能力培训与职业学历教育的互补,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的互学互鉴,职业教育才能同水平起步。 总体来看,发展平稳,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
归根结底,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的互补互鉴必须以需求为导向。 这体现在“乡村振兴电商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培训课程的设计中。 此次职业培训课程的设计,有全国多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参与。 设计者根据县乡实际需求制定课程方案,形成6大板块、62门“菜单式”课程。 部分课程体系迭代升级,培训内容涵盖农产品升级、乡村旅游、民宿线上运营等当前农村需求。 如何将此类职业培训内容提取到职业教育课程中,需要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指出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必须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 企业对接市场、产生需求,职业教育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劳动者。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职业教育培训才能不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