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
1、整体市场环境分析
1.1中国经济脱胎换骨,成为世界上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1.2国内社会消费需求快速恢复,线下消费逐步向线上转移
1.3疫情严重冲击下,食品、物资等必要消费成为重要稳定因素。
1.4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线下品牌营销场景加速向线上转移,Q3广告进一步释放,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提升
2、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盘点
2.1 用户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一、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趋于稳定,2020年1-9月净新增用户数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速。
二. 受疫情影响,全网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进一步加深,日均使用时长和人均打开应用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三. 从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来看,2000后、70后用户占比进一步扩大,下线市场流量增速放缓。
2.2 互联网巨头争夺用户注意力的竞争加剧
BAT三大公司的用户基数逐渐饱和,增速放缓。 在短视频系列产品持续推广的带动下,头条、快手用户渗透率加快。
腾讯系在社交、办公领域增长显着,阿里巴巴系持续发力电商、办公、支付领域,百度主打信息流,短视频是今日头条、快手主要增长来源部门
互联网巨头正在加剧对用户时间的争夺。 今日头条、快手的“短视频+直播”产品业态抢先效应明显。 阿里巴巴系列保持稳定,而腾讯和百度则双双下滑。
2.3 全景生态
在生活服务、移动购物等热门领域选择全平台布局
平台特征的分化体现在行业分布上:移动游戏在微信小程序中更为突出; 支付宝的支付和消费场景叠加,为大量服务型小程序提供流量入口; 百度的搜索和信息流优势为众多基于视频内容的小程序提供了精准推荐支持。
随着疫情常态化,“健康码”小程序广泛使用,生活、工具等服务类小程序增长突出; 小程序用户规模已突破500万,向主导行业集中趋势明显。
微信小程序的用户习惯正在逐渐成熟。 基于线上场景的延续和实体场景的补充,微信小程序的月均使用时长大幅增长,已超过1小时。
四. 疫情带动了医疗、教育、办公、生活等领域用户场景的重构。
五、教育类小程序多用于课堂管理、课程辅助,医疗类小程序则用于患者挂号、在线问诊,提升用户体验。
2.4 智能终端
在华为等国产终端品牌的带动下,系统在中国智能终端中的份额进一步扩大,而iOS系统的份额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华为活跃设备数量占比持续扩大,vivo、小米、苹果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三星反弹,小众终端品牌份额进一步受到挤压。
华为、苹果的用户品牌忠诚度较高。 原品牌依然是近一半换机用户的首选。 双方为争夺用户第二大热门替换目的地而展开激烈竞争。
5G已成为2020年推出的新手机的标配功能,高刷新率和快充成为新的卖点。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形态
1、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后疫情时代,居民生活正在逐步恢复。 上半年,出行、汽车、旅游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服务和应用需求快速回升,回升幅度明显。
图片说明...
房地产、医疗、办公等行业活跃用户数量大幅增长,线上应用服务成为线下生活的重要流量来源和补充。
每天出示“健康码”,助力疫情防控新常态。 高级别城市防控依然严格,“健康码”成为日常必备工具。
移动互联网构建中国数字经济结构新模式。 各功能板块有机组合形成的云经济模式覆盖宏观经济整体。
各应用单元的流量边界逐渐模糊,相似的应用单元有机互补,形成云功能版块。 路段无缝衔接,交通相连,形成云经济模式。
应用流量边界的模糊,使得平台流量来源更加多元化,很多庞大的应用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长。
三. 围绕人们日常生活的社区服务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经济单元
受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半径缩小到社区。 社区服务需求显着增加,政府越来越重视社区服务建设。
围绕社区生活的服务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凸显出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Ⅴ. 但与一二线城市生活化的移动互联网相比,三线及以下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3 城管服务全面线上化发展
无论是疫情的影响,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城市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各个城市蓬勃发展的方向。
电子政务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使用迅速普及。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时事媒体也在加强线上布局,影响力已全面覆盖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 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他们的主要传播渠道。
四. 19-35岁人群是时事资讯KOL的主要用户群体。 但随着时事媒体网络影响力的加强,35岁以上的用户群体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移动互联网人群的“新变化”
2.1 90后成为移动互联网新主流群体
90后用户规模和比例超越80后,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新主流群体。
二. 90后的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移动社交、移动视频和移动游戏行业。 免费阅读、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推动数字阅读、移动购物行业时长增长。
三、移动视频超越移动社交,成为00后使用时长最高的行业
2.2 移动互联网发展促进新蓝领群体快速增长
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大众生活的同时,也成为很多人工作的基础,形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下的新蓝领群体。
新蓝领群体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新的商务群体。 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
三. 新蓝领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 00后群体正在快速增长。 与全网相比,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高。
工作端APP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基础,全面覆盖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还在不断加深。
3、品牌数字营销的“新格局”
3.1 品牌重点抓住新渠道红利期,加强微信小程序、直播电商运营
品牌小程序电商持续快速发展。 它通过朋友圈广告引导用户进入自有电商平台,引导用户购买转化为典型的增长路径。
餐饮超市品牌利用小程序维系线下会员用户,为其提供智能推荐、专属活动等深度服务。
直播开创了明星与品牌合作的新方式。 明星、明星直播频率加快,部分明星与品牌有长期合作。
3.2 细分品类新兴品牌快速崛起,通过KOL营销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代餐品类快速崛起,用户以高消费能力的年轻女性为主。 新兴品牌利用KOL内容营销宣扬“低热量”“满意”的产品理念
速溶咖啡品类还面临着高消费能力的年轻女性。 其中,一线城市用户TGI较高。 新兴咖啡品牌通过短视频KOL的创意内容传递文化品味。
4、用户消费结构明显变化,广告注重刺激消费。
4.1 用户消费支出结构逐渐改变,享受生活已到
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受娱乐消费场景向家庭场景转移、购买场景向线上转移的影响。
4.2 夏季是酒类及饮料制剂的销售高峰期。 上半年减少广告预算的细分行业正在逐步恢复或增加广告。
4.3 受疫情影响,今年啤酒行业广告投放普遍保守,夏季前后广告将逐渐恢复。
啤酒行业更喜欢关注体育赛事进行相关广告。 另外,由于线下聚集消费场景减少(Q3逐渐恢复),整体销量受到影响,相应的广告预算也有所减少。
4.4 在饮料配制市场,电商+品牌双LOGO广告已成为典型的广告形式,其中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网红饮料品牌最为受青睐
4.5第三季度迎来秋季装修热潮。 同时,结合各大电商平台的购物节营销活动,家电行业广告投放增多。
4.6 家电领先品牌集中在京东电商投放广告,配合京东家装旺季营销活动,提高交易转化
4.7 男女服饰行业广告投放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户外运动服饰行业广告投放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带动交易增长。
4.8 为刺激消费,美妆行业广告主增加互联网广告,领先品牌高度重视提升广告创意。
5、广告主更喜欢新的媒体投放形式、深度参与流量和基于LBS的转化
5、网络媒体收入进一步向新媒体倾斜
5.2 短视频广告因其强烈的用户关注度而持续增长。
5.3 社交广告与内容营销融合或与LBS投放结合成为广告新热点
移动互联网典型行业观察
各行业服务应用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泛娱乐-短视频行业
2.1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在线娱乐需求不减,短视频、多元产品、内容形式助力用户数量增长。
2.2 短视频行业流量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2.3 抖音、快手多产品竞争,极速版引流效果明显; 面对两大短视频巨头的竞争环境,西瓜视频定位视频尝试开拓增量市场
图片说明...
2.4 随着疫情常态化,短视频与生活场景的联系不断加深,短视频日益成为时事资讯、种草售卖、影视宣传的重要渠道。
2.5抖音、快手加快电商生态布局,通过外部合作、赋能、产品优化等方式推动电商业务发展。
泛娱乐-网络视频行业
3.1复工复产以来,网络视频行业下滑趋势明显。 该行业已进入存量游戏。 持续打造优质内容、深度挖掘用户价值成为平台的重点。
3.2 进入暑期综艺季,头部平台密集推出各类自制综艺、独播剧,带动流量增长。 音乐节目仍然是夏季的重要主题。
3.3 网络视频付费会员以女性用户为主,在一线城市占比接近50%。 低端市场仍有扩张空间。
泛娱乐直播行业
4.1 直播已逐渐成为各行业的基础设施。 垂直直播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游戏直播、娱乐直播的用户规模大幅下降。
4.2 游戏直播和娱乐直播的用户存在较大差异。 游戏直播用户90%以上为男性,以19-24岁的年轻用户为主; 娱乐直播的主流用户群体集中在25岁以上。
4.3 游戏直播行业领先平台用户规模优势明显,CR2渗透率超过90%。 斗鱼和虎牙两大巨头的合并,让行业从竞争转向资源整合。
泛娱乐-网络音乐产业
网络音乐行业增速呈现下滑趋势,用户规模趋稳,存量用户价值挖掘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5.2网络音乐平台在拓宽音乐场景的同时深化版权布局,增强音乐多维活力,吸引更多年轻流量,用户在线中高端消费意愿显着提升。
6、泛娱乐-手游产业
6.1
移动游戏行业往往集中在顶端。 腾讯、乐元素、网易的渗透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前三名的公司占据了移动游戏行业近80%的份额。
6.2 高品质游戏趋势已然显现。 开发周期长、难度高的游戏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 消除类、益智休闲类等玩法简单的游戏仍是热门类型。
6.3 得益于手游微信小程序无需下载、随时随地即可玩的特点,手游体量快速增长,为手游厂商和个人开发者提供了较大的增长空间。
7、泛娱乐-在线阅读产业
7.1 在线阅读行业竞争加剧。 免费阅读模式APP保持快速增长,改变行业格局。 听书加上金币兑换和提现激励,带动了用户使用时长的增长。
7.2 网络阅读行业新增用户中,以35岁以下、男性为主; 番茄免费小说的新增用户中,30岁以下的比例突出,而七猫免费小说则受到更多女性的青睐。
8、移动购物行业
8.1 网络购物热情持续高涨。 2020年6月移动购物行业活跃用户数突破10亿后,渗透率仍在不断提升。
8.2 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持续发挥。 电子商务巨头继续发展并在下沉市场中竞争。
淘宝特价版基于C2M模式在下沉市场降本增效,成为今年增长的黑马之一。 京东极速版保留了京东核心服务能力,满足下沉长尾用户。 上线不到半年,活跃用户已达700万。
8.3 集中直播方式成为综合电商APP标配营销手段,吸引用户投入更多时间
8.4 直播带货更受城市年轻用户欢迎
8.5 疫情加速生鲜电商场景拓展。 小程序生鲜电商增速明显超过APP,近一年增长近70%,行业产值突破1亿。
8.6 与APP行业相比,生鲜电商微信小程序行业获得了更多来自“五环外”的中年顾客
8.7 以兴盛优选、同程生活为代表的社区团购走在前列。 通过合作门店降低固定成本,利用团长私域获得稳定流量,深入寻常百姓家。
9、泛生活社区交友行业
9.1
移动社交行业增长逐渐稳定,其中社区交友行业增长较为突出。
9.2 社区交友行业APP的功能主要分为强分享和强社交两大模式。 强分享APP大多是所属互联网巨头的核心用户互动社交平台。
9.3 注重强社交功能APP的用户使用频率更高,不少强社交APP开始突出和强化直播功能。
10、泛生活服务业
10.1 生活服务业在经历了今年前8个月的负增长后,终于在9月份迎来了正增长,这也体现了后疫情时代人们生活的全面恢复。
10.2 生活服务行业用户规模虽然增长缓慢,但用户粘性明显增强。
10.3由APP和各类小程序组成的全景应用矩阵,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充分实现流量覆盖。
11、泛生活旅游服务业
11.1随着国内全面复工复产,5月份旅游服务业实现正增长,目前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11.2 旅游服务业各子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由于高铁是人们跨城市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相应的列车服务业增长最为突出。
11.3 在汽车服务行业,不少具有车企背景的应用平台开始快速成长。
12、泛生活旅游服务业
12.1旅游服务业受疫情冲击严重。 用户数量仍在恢复,但恢复速度明显提升。
12.2 旅游服务业不再单纯依赖APP平台。 许多应用小程序也成为重要的流量来源。
12.3 旅游KOL是很多人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信息来源。 其中,KOL对自己真实生活的记录普遍更受大众欢迎。
13、泛生活-地产服务业
13.1疫情也激发了人们对住房的更多关注。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散,房地产服务需求开始快速增长。
13.2 房地产服务领域呈现巨头高度垄断格局,多平台服务相互补充成为当前各大房地产服务派系的发展策略。
13.3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也让人们可以选择更多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应用,市场优秀应用平台的用户重叠率也在不断增加。
14、财务管理行业
14.1
疫情加深了用户对消费理性、理财、风险防控的思考。 “零接触”金融服务需求增加,线上多渠道增长。
14.2 头部支付平台与传统网银阵营格局稳定,日益丰富的场景链接助推终端钱包应用大幅增长。
15.高效办公行业
15.1
疫情加速了远程办公。 虽然用户数量较高峰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3亿的水平。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0%以上。 用户使用习惯逐渐养成。
15.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典型办公类APP用户规模保持稳定
16. 教育学习产业
16.1
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异军突起,但随着人们学习生活的正常化,用户市场也在回归正常。
16.2随着流行病的流行,在线教育各个领域的用户数量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多数行业仍然具有显着增长。
16.3尽管在流行后时代,在线教育行业的用户数量有所下降,但用户在其行业中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却有所加深。
16.4为了抓住这个突然的市场机会,K12行业的主要应用平台大大加强了广告,促进核心平台 +辅助应用已成为其主要的营销策略
17.汽车服务业
17.1
受流行病的影响,大规模的离线自动节目已被取消。 诸如在线云汽车展览之类的新情况有助于增加汽车信息行业的活跃用户数量,从而在2020年第三季度达到同比增长。
17.2领先的汽车信息平台不仅改善了其产品和服务,而且加深了与娱乐和综艺节目以抓住年轻用户的合作,并对流量增加产生了重大影响。
17.3
汽车品牌正在加快其在线部署,微信迷你计划已成为汽车品牌推广新产品,促进销售并提供约会测试驱动器和其他多元化服务的新渠道。
18.医疗服务业
18.1
该流行病加速了医疗服务方案的扩展。 医疗服务行业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迷你计划的应用程序,在过去的一年中增加了四倍。
18.2医疗服务申请可以推动医疗和健康消费需求的升级。 作为轻量级应用程序,迷你计划降低了患者进入医疗机构服务过程的阈值。
18.3
中年和老年用户越来越喜欢医疗服务行业的微信迷你计划
2020年秋季中国移动互联网实力和价值清单
Top50曲目中的用户群的第1号应用程序
应用增长最高列表
微信迷你程序用户比例最高列表
全景生态交通优秀玩家
媒体广告和营销价值的首位清单
流行的行业KOL综合影响力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