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中国记协以“解读中国经济”为主题的“新闻咖啡馆”在上海举行。 多位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解读。
23日下午,中国记协以“解读中国经济”为主题的“新闻茶馆”活动在上海举行。 小编 范中华 摄
今年一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达到5.3%。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肖力生指出,除了总体经济体量超预期外,各领域也出现好转迹象,特别是工业生产持续回暖。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房地产市场拖累逐步缓解,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外贸出口持续回暖,物价水平触底回升。 “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经济复苏迹象更加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进入新阶段,经济形势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从高位转向低位。”中国必须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调整经济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雷指出。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方式。
事实上,新科技驱动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已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实际GDP增速达到6.0%,对GDP的贡献率同比也提高到42.2%。 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7.6%和7.5%,均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与会专家指出,新生产力是打造双经济循环的基石,中国希望以此与世界建立更加开放、多元化的产业合作链。
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华合作的重要诉求之一,就是利用中国的技术创新、业态和管理经验,为本国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技术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不断拓展未来与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空间。”王雷表示。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指出,新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智力合作,这意味着中国将大力推动全球配置和智力合作。创新相关生产要素流动,通过制度创新引领高新技术。 水平打开。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三新”出口产品合计出口1.06万网络投稿,同比增长29.9%。 现场,德国 小编指出,“三新产品”大规模出口欧洲,将导致制造成本较高的欧洲产业空心化。 这是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对此,肖力生指出,“三新”产业产业链非常长,环节和分工也非常复杂。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垄断这样的产业链。” 因此,不同国家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 携手合作,实现产业链合作共赢。
王雷认为,“新三物”之所以有今天强劲的市场表现,是因为中国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推动技术引领的产业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第二个原因是这种技术和产品符合全球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 因此,世界各国应更加深刻地认识新时代科技生产力和发展方向,努力发展本国科技能力,加强相互协调与对话。
“中国传统制造业和一些新兴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不断扩大,是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世界研究院研究员马涛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 完整的制造供应链体系,配套齐全,装配效率高。 其次,中国不断扩大的中间品贸易是连接上下游产业的重要环节。
专家还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深入、新旧动能交替,一些“旧动能”行业将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而“新动能”行业将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繁荣。 而这种经济“温差”将随着新生产力的增长而逐步化解。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