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永州发展动力澎湃
4月17日,永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资料图)周勇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 小编 严万达 戴琴
通讯员 唐一平
6月10日,永州陆港清晨,伴随着汽笛声,满载罐头国秀的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飞向深圳盐田港,再经水运前往美国市场。
“永州陆港直接带动了永州外贸额的大幅增长。一季度,永州进出口总额近126网络投稿,增长约150%。” 永州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元说。
开放的永州坚持南下向外,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迸发出澎湃动力。 初步测算,一季度永州地区生产总值589.6网络投稿,同比增长5.0%; 永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位居全省第二、同类市州第一。 实现“平稳开门”。
将“出海口”移至“家门口”
——构建高水平开放通道
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永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榜上有名。 这是永州加快现代物流产业链建设、建设国家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新成果。
交通物流不畅一度是永州外贸企业的痛点。 湖南国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罐头食品畅销美国。 需通过江海联运、陆车运输运至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然后出海。 物流成本高,运输时间长。
针对痛点,永州加快开放促改革,坚定南下、向夜店海,把“港口出海”搬到了“家门口”。
大开放需要新渠道、大平台。 永州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历史机遇,加快湘南湘西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以永州无水港为龙头的开放平台大力实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十大工程”。
永州无水港建设累计投资近25网络投稿,已与23家企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投资约120网络投稿。
随着新建的永州北货场,永州铁路年货运量从过去的每年100万吨增加到如今的每年220万吨。
横永、永陵、永新、岭岛、桂新5条高速公路同时开工建设。 永州已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在建数量最多、投资最大的市州。
5月8日,永州—湖南—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为外贸企业吃“定心丸”。 “依托永州陆港专列,国秀产品可直达深圳盐田港,通关海运一体化,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降低50%。” 湖南国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秀表示,5月份已出口货物150个集装箱,货物价值超过300万美元。
痛点变亮点,内陆地区变前沿。 一年多来,永州中欧班列、湘粤非、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常态化开行,永州无水港“南出海、夜店去”通道已经基本成立。 60%以上的出口货物通过铁海联运、铁铁联运和跨境公路运输出口至东盟、美国和香港市场。
永州也成为除广东外全国唯一一个蔬菜陆路直供港试点城市。 全省首条陆海联运香港蔬菜专线率先在永州市启动。 永州南部各县的蔬菜只需从地里运到香港的餐桌上。 7小时。
沿着高层开放通道,“永州制造”畅销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 到2024年,永州将与20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 2024年、2023年一季度,永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将位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 近三年来,永州与东盟双边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8%以上。
大湾区科技研发、永州制造
——开创相互深度融合新局面
6月10日,永州首个县级海关服务站——祁阳海关服务站揭牌; 5月18日,永州四家公园受到全省“五好”公园创建推进会表彰...
行走在永州, 小编被创业氛围感染,被只争朝夕的精神所包围。
永州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奔赴全国各地招商引资。 近两年,永州共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8个,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096个,总投资3513.3网络投稿。
产业集群和开放空间较大。 永州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能源材料、特色轻工、农林产品加工、文化旅游产业“五大千亿产业”; 培育壮大兰山皮包及玩具、道显光电显示及电子元件、祁阳轻纺制鞋纺织、江华智能小家电及电机等4个产业集群。
“园区是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 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彭峰表示,永州园区占全市土地面积0.036%,创造了当地37%的GDP,贡献了26%的税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深度融合带来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实施大产业对接、拓展大合作、建设大通关、推动大招商、优化大环境“五大开放行动”; 推动产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营商环境“六大对接行动”。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正在快速汇聚和扩散,助推永州融入“大湾区”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大湾区科技研发,永州生产制造。” 永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易先平介绍,永州创新科技创新飞地模式支持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2024年建成4个科技创新飞地平台,实现两地协同创新跨区域联动。
引进和走出去并重。 近三年,永州引进投资超2网络投稿的工业项目近60%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永州供港蔬菜货值占全省蔬菜总量的95%以上。 2024年,永州实际对外投资同比增长829.59%,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一批粤港澳知名企业落户永州,沿海高端人才成为永州新市民。 2010年至2020年,永州人口净流入10.86万人,仅次于长沙。
湘商在永州很受欢迎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湖南商人在永州很受欢迎。” 这是兰山湖南商人黄建龙回乡投资后的心底里说的。 他表示,企业只管“墙内”的事,政府部门则负责“墙外”的事情。
为响应“湘商回归”号召,黄建龙组织流动党员、农民工,逐步将广东皮具箱包产业“搬”回家乡兰山。 湘江源国际皮具城迄今已引进企业49家,“一个党支部带回一座皮具城”是当地流行的说法。
永州把湘商回流作为“优秀工程”,扎实推进湘商回流,全心全意为湘商回流服务。 2024年,“湘商回归”项目签约196个,新签约湘商项目145个,总投资772网络投稿,连续12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永州此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永州视营商环境为生命,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制度创新激活开放动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次做一件事”; 举办“政企交流主题日”活动,市领导带头参与,解决问题1300余项; 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联合千家企业办理超额抵扣退税行动。 20.2网络投稿,额外减税9.8网络投稿; 永州海关设立农产品出口“绿色窗口”,畅通地方查验“绿色通道”,实行随报查验放行,持续缩短整体通关时间。
总投资10网络投稿的东莞振阳纺织项目在启阳高新区白水片区启动,但遇到土地问题。 启阳市委、市政府运用创新思路和牵线搭桥,将一家近年来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资产资源闲置的企业按照股权转让的方式打包转让给东莞振阳纺织。法律法规。 这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起到了“合同一签就开工”的示范效应。
风景总是最好的,呆在家里更美好。 永州为湖南“新南大门”构筑了坚实的生态屏障,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增加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含量、黄金含量、绿色含量,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素有“千年打卡胜地”之称的永州,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共享区、生态后花园和旅游目的地。
开放的永州,发展动力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