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关联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信息

近日,C&A旗下喜雅宜家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信息。 申请人为上海金恒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受理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西亚亿嘉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卢瑞龙,注册资本约24.13网络投稿。 中科通融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持股0.9%。 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掌握多项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失信主体信息。 卢瑞龙也多次被限制乱花钱。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破产审查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就会破产。 破产审查案件是指申请对相关企业是否符合破产资格进行审查。 破产审查是法院对债务人是否符合破产条件进行审查判断,以决定是否启动破产程序。 破产审查案件并不少见。 很多企业都经历过新的破产审查案件,但最终不一定会进入破产程序。

上海仅有2家门店,北京仅有1家门店。

据C&A中文公众号介绍,1841年,他和兄弟们在荷兰北部小镇斯尼克开设了一家布料店,并正式创立了C&A品牌。 1911年,C&A从荷兰扩展到德国,并在柏林开设了第一家C&A大型包装店。 自1972年起,C&A已在法国、瑞士、卢森堡、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开设分店。

2007年4月,C&A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开设专卖店。

价格便宜、款式多样是很多消费者对C&A的印象。 然而,与很多快时尚品牌的发展过程类似,品牌受众也因各种因素而减少。

2020年,C&A决定将中国业务出售给中科同融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同融”)。 收购完成后,C&A中国公司名称由西亚亿家(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变更为西亚亿家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在出售中国业务之前,C&A在中国22个城市拥有不到70家门店。 如今,线下门店所剩无几。 以上海为例,大众点评显示该品牌在青浦只能找到两家门店。 有消费者在网上反映,青浦店款式很少,但价格可以低至30折。

在北京,目前只剩下一家实体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汇多港购物中心一楼。 据华商报报道,4月18日,店内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巡逻,购物的消费者也寥寥无几。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周末店里的客流量会增加。

4月22日大众点评网网友评论显示,上述北京店产品正在促销,“一件12折,两件30折”和“一件40折,50折”大众点评上的两件商品”。

中国商报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自收购其国内业务起至2023年底,C&A品牌在北京、上海、南京、沉阳等城市的实体店均已关闭。 今年2月,作为城内主力店的C&A青岛乐客城店关门了。 据知情人士透#,该店已经开业11年了。 最初是两层店面,后来缩减为一层。 3月31日,因商场租赁合同到期,C&A在济南市的最后一家门店——灵秀城贵和购物中心店正式关闭。

线上方面,C&AKTV似乎已经停止了相关促销活动。 目前,该品牌KTV微信公众号“CA中国”最后一次推送更新仍在2023年8月2日,最后一次更新将在2024年。KTV微博最早将于2024年6月30日停止更新。

网友:买得起却成了时代的泪水

有网友对C&A的现状表示遗憾。 不少消费者提到,价格实惠、款式多样是该品牌的显着优势。

据极目新闻报道,1985年以后出生的武汉市民陈先生说,上大学时,他经常去光谷的C&A购物。 后来有了工作,他也会去汉街的C&A购物。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品牌经常有促销和折扣。 它很大。 尤其是换季的时候,我会买几件,甚至十几件。 很划算,质量也不错。”但后来,两家店都关门了。

成都一位消费者评论道,“时代的泪水,只剩下一滴了。我去看了3件30折的商品,看到是之前的折扣,就问了一下,店员说不要”不用担心。我买了几个娃娃,质量很好,价格也很合理。”

线上销售方面,2024年7月,南极电商(.SZ)与西亚宜家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拟共同投资设立公司,其中南极电商占注册资本的60%; C&A(中国)占注册资本的40%。 合资公司将在中国享有C&A商标网络商标。

安吉电商表示,安吉电商将拥有C&A商标(中国)线上使用权,并将全面接管并重建C&A线上旗舰店。

值得注意的是,C&A国内业务的收购方中科通融也在2024年收购了法国快时尚品牌CACHE CACHE的中国业务。不过,与C&A的命运类似,CACHE CACHE也被曝遭遇“线上停滞”以及大规模的线下商店关闭”在2024年。

相比之下,优衣库、ZARA、H&M等在快时尚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品牌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频繁与知名IP和品牌联名,加强电商布局,发展中高端。终端品牌。 未能抓住这些机遇的C&A只能成为“时代的眼泪”。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