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阿麦不再有时间和小娟一起看书、看电影、参加展览,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一天晚上,阿麦坐在电脑前加班,小娟坐在沙发上打游戏。
这是两个人一起玩的游戏。 小娟邀请她:“你想玩吗?”
但阿麦只想着工作,所以她强压着心中的不悦,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你可以把比赛调高,现在是你的休息时间。”
小娟明显感受到了阿麦的不悦,默默关掉了游戏机。
一方面,这是双方的妥协和让步,但另一方面,也隐藏着相互的压迫和牺牲,在内心形成隔阂和隔阂。
后来,由于小娟单方面决定跳槽,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
她从收入稳定的财务处跳槽到了收入不稳定、收入较低的策划公司。
原因是她不喜欢做财务,觉得策划公司更有趣。
在阿麦看来,这是一个极其幼稚且不靠谱的决定。
他不明白为什么小娟还抱着学生时代的玩乐心态,不愿意承担责任,考虑彼此的未来。
小娟也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但现在阿麦却一点也不喜欢他们。
一番激烈争吵后,阿麦竟然求婚了:
“结婚后,我会努力赚钱,你就在家做全职太太,做你喜欢的事。”
小娟神情冷漠,满脸失落:
“你是在向我求婚吗?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那一刻,他们真正目睹了爱情幻象破灭后的残酷现实:
阿麦着眼于未来——我要努力工作,赚钱,攒下物质资本,将来娶小娟;
小娟专注于当下——我想享受当下。 如果两个人连续三个月没有性生活,结婚还有什么意义呢?
双方都感到惊讶并痛苦地意识到:
其实我和对方还没有融为一体,彼此的欲望、观念、对未来的想象都有很大的不同。
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错,但此时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来,小娟和阿麦在一次次爱情幻想破碎的冲击下,选择了和平分手。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从甜蜜到破裂的故事。 它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了:
恋爱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让我们误以为“爱是永恒的”。 然而残酷的现实迟早会摧毁这种幻想,也会摧毁我们的爱情梦想。 无论我们爱谁,迟早都要从爱情的束缚中爬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美好的爱情注定是一场幻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爱呢? 为什么要建立亲密关系、结婚,甚至一起组建家庭?
换句话说,爱的意义是什么?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
爱是愿意不断拓展自己的界限,实现自我完善,以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
这个定义主要有四个维度。
首先,爱需要始终如一。
也就是说,恋爱双方的意识和潜意识里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爱。
豆瓣网友@看完视频后评论道:
“这不是爱,这是找到另一个人的接受。”
我同意他的观点。
回顾一下小娟和阿麦的爱情:
意识层面:我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我喜欢你。
潜意识层面: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自己,从此有了存在感。
毕竟,他们真正想要爱的不是对方,而是从未被外界真正接受过的自己。
而真正的爱情应该是:
我爱你。 我爱的是眼前真实的、独立的、不一样的你。 这并不取决于你为我做了什么,也不取决于我能从你那里得到什么,因为我爱的是,就是你的存在。
其次,爱情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小娟和阿麦是“闪恋”关系。 他们在第三次见面后确认了关系并同居。
作为两个成年人,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两人一直沉迷于爱情的幻想之中,对现实的差距视而不见。
甚至在分手当晚,小娟就已经心灰意冷,决心分开,但阿麦却不断否认她目前的感情态度,并不断劝她结婚:
“很多人结婚后感情就发生了变化,对不开心的事情视而不见,如果不行,以后就生个孩子吧……”
由此不难看出,四年的共同生活,两人不但没有更加了解对方,反而变得越来越疏远、陌生。
从这个维度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基于想象的热烈的爱情,这种爱情是美好的,但却非常短暂、转瞬即逝。
而真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在现实的磨练中,爱情的幻象破灭后,两人依然能够看到并接受对方的真实模样,在看到中确认对方的存在,在接受中肯定对方的价值。 让我们携手并进,走向不完美却多彩的现实世界。
此外,真正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两者是两条平行的轨道,不存在谁先谁后、谁比谁重要的区别。
关键是:它们需要平衡。
小娟爱自己。
日常生活中,她经常通过美食、游戏、展览等休闲活动来奖励自己。 无论是面临工作的选择,还是结婚与否的问题,她都会优先考虑自己能否从中获得幸福。
但在爱情中,当一个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满足自己的事情上时,他就会不自觉地忘记去爱对方。
另一方面,Amai 却不够爱自己。
面对现实压力,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我放弃了绘画的梦想,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自我照顾,放弃了与小娟的情感联系。
这种持续的不平衡导致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最后,爱是自我完善和帮助他人完善自己。
这意味着不断努力超越自己的界限,帮助自己和他人成长。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能坐享其成,过分依赖对方; 也不能牺牲太多,阻碍对方的成长。
它要求我们在爱情的幻想破灭后,面对现实,用心去实践,做出真正的努力和行动,促进彼此心灵的成长和成熟。
就像经典爱情三部曲《黎明前的爱情》、《日落时的爱情》和《午夜的爱情》中的男女主角一样。
他们从相思到重逢,从相爱到相知,再到相恨。 他们的感情在争吵中不断破裂,却又在理解中不断团聚。
换句话说,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一开始就遇到对的人,而是双方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对的人。
写在最后
回到上一个问题:
既然美好的爱情注定是一场幻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爱呢?
答案很简单,为了自我完善,为了生活的完整性。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人天生就有残疾”。
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人际关系中与他人建立联系,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亲密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厚的联系。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小娟和阿麦分手一年后。
他们在一家餐馆偶然相遇,并各自有了新的男朋友和女朋友。 他们并不是那么志同道合,也不是100%兼容。
但此时,小娟和阿麦都学会了在“无与伦比”的恋人面前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
耐心表达你的想法,并接受对方可能根本不理解,或者可能理解但不同意你的可能性。
至此,两个曾经在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孤独灵魂,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完成了成长和蜕变,成为了更加现实、冷静、完整的人。
离开餐厅时,他们挽着各自恋人的手臂,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依然有默契的是,他们同时在空中背靠背挥手,作为对过去最轻微的告别。
影片的结局确实有点遗憾。
但正如豆瓣网友@Cosmo人在影评《如何与百分百合你心意的人说再见》中引用蔡康永的话:
爱情的纪念品从来不是你送给我的珍贵礼物,也不是甜蜜的短信和照片,而是你留给我的,就像河流留下的地形变化。
换句话说:
爱情的最终方向从来不是婚姻,而是自我成长。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来源:【美国】《The Road Less 》作者:M. Scott Pike
作者:天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羊说话APP辅导员,来源:吴志红,图片来源:电影《爱情如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