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经济将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加之部分房企资金爆表、新冠疫情再度爆发等多重不利因素,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 尽管基建在适度超前的投资政策推动下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资金短缺和消费者信心低迷导致今年整个建材行业利润大幅下滑。 整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供需下降、成本高企、利润萎缩、平均价格下移”。
2023年消费短期内可能难以反弹,房地产行业仍处于下行通道,基建仍是稳定增长的主力。 预计2023年,建材行业供需持续萎缩,成本居高不下,均价波动收窄,利润见底回升。 没有高度”。 在此背景下,各建材产业链或将加速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24 年建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回顾
随着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建筑行业的行业利润率近年来大幅下降。 但在“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下,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将扭转2024年单季度增速大幅下滑、本季度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会逐渐稳定下来。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建筑业累计对GDP的同比贡献已达10.51%,比去年同期增长7.58%。
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进程来看,过去20年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牛市”,总产值近30万网络投稿。 2023年,我国建筑业也将进入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高质量发展时期。
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见效,各地重大项目开工,为2024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奠定了基础,行业持续升温,投资持续增长。
据“世纪建设”不完全统计,2024年11月,全国共开工项目5008个,环比增长77.09%; 总投资额约36206.1网络投稿,环比增长116.95%,同比增长35.53%。
自2024年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以来,房地产行业整体上很难说乐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万平方米,下降6.7%。 房屋新开工面积1万平方米,下降38.9%。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1734万平方米,下降39.5%。 房屋竣工面积55709万平方米,下降19.0%。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442万平方米,下降18.4%。 2024年1月至11月,从累计同比增速看,仅有3个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小幅增长,其中浙江增幅最大,同比同比增长4.36%; 28个省市同比负增长。
11月以来,各地房地产政策愈发积极主动,从降低房贷利率到利用债务和股权融资来避免信贷危机蔓延。 行业政策环境回暖,需求逐步边际改善。 在中央层面暖政策频吹下,房地产基本面或将逐步复苏。 在“保主体”、“保交楼”、“保交付”下,预计2023年房地产竣工量将回升。
2024年国内建材市场回顾
聚焦建材市场,欧美高通胀、国内疫情反复、房地产低迷等因素成为拖累材料价格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2024年国内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
《百年建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8日,全国水泥、混凝土、砂石、扣扣脚手架、玻璃价格分别下降17%、13%、9%、17%、25%分别同比。 受国外供应萎缩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木材价格同比上涨2%。
水泥方面,2024年价格将呈现高开低走的走势。其中,东北地区降幅最大,达到22%,主要是当地水泥产能严重过剩。 华北地区降幅最小,年均价格降幅为5%。 一方面,华北地区环保管控严格,水泥企业错峰生产执行力较好,库存压力不大; 另一方面,当地煤炭价格高,基建项目多。 成本和需求相互支持。
混凝土方面,2024年价格将跌至近三年来新低,华中、华南、东北、华东地区降幅较大。 总体来看,受房地产企业新开工数据持续疲弱、疫情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混凝土整体需求依然低迷。 “百年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7日,全国506家混凝土企业产能利用率为13.87%,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砂石方面,一季度,受疫情抑制需求影响,砂石价格大幅下跌; 二、三季度,天气转暖,防控形势好转,下游需求回升,砂石价格出现反弹; 三、四季度,部分工程项目进度放缓,砂石价格稳中偏弱。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基建需求的支撑,主要用于重点工程项目的碎石出货量在“世纪建设”调查样本中占比超过50%。
玻璃方面,国内浮法玻璃价格在2024年一季度创近五年高点后将继续下滑,二、三季度现货价格跌至近五年低点。 全年总体趋势是先增后减,年内最大增幅为36.85%。 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以后,需求端特别是房地产疲软; 销售低迷,制造企业库存持续积累,供需失衡更加突出; 企业亏损经营压力巨大,悲观情绪加剧。
2023年建材市场展望
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增长仍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 首先,疫情很可能会持续到第一季度。 从全国来看,城市感染率在1月份达到峰值,农村地区的峰值可能晚于城市2月份。 疫情对经济和建筑业的影响预计在3月份将加速。 。 此外,预期的疲软仍将是2023年经济增长的沉重压力之一。持续的信心不足将从短期影响转为长期影响,即经济衰退造成的疤痕效应。 2024年压力较大。笔者认为,如果理性看待,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恢复到4%以上,但达到5%难度较大。 在此背景下,建材的主要需求领域仍将是“基建支撑”,住房建设下行速度至少会放缓。
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稳经济、稳投资的政策仍在加紧中。 近日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纲要》对扩大有效投资作出了部署,加大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力度,系统布局新基建。 财政政策对“基建稳增长”的支持也不断深化。 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消费成为最受欢迎的。 看好2023年的增长点。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仅达到发达国家的20%至30%,“老基建”的需求潜力依然存在。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需要重视民生领域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从住房建设来看,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前提下,由于政策倾斜,住房建设项目总数将好于2024年。上半年,国内“保交工程”将加快现有项目的完成,材料供应商的回款情况或将得到改善。 随着房地产销售的复苏,新开工项目降幅预计将大幅收窄,建材需求至少同比持平。
综上所述,展望2023年建材市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背景和消费水平总体会好于2024年,其中基建主要起到“支撑”作用,住房建设下降趋势放缓,但难以带来增量增长; 其次,供给端压力较大,多数品种无法摆脱产能过剩,区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三是预计建材价格整体水平同比难以上涨,利润继续萎缩,但行业将收到回款。随着形势好转,行业将更加关注高——高质量发展。
水泥方面,据《世纪建设》统计,全国水泥熟料生产线1545条,同比下降3.4%,熟料年产能达17.18亿吨,同比下降3.4%。年下降8.5%。 其中,2024年全国计划建设26条水泥窑线,9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实际投产。 生产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全年熟料总产能1524万吨,同比下降52%。 目前,2500t/d及以下落后生产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占有较大份额,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东、西北、华北地区。 其中,龙头企业已带头淘汰落后产能,但能否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还有待观察。 2023年,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可能继续下降,水泥熟料产量将进一步萎缩。 受动力煤等原材料成本高涨、终端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年水泥均价将下降,水泥行业利润或将继续萎缩。
混凝土方面,2023年混凝土行业竞争加剧将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国内混凝土企业加快了商品混凝土场地的收购和租赁。 此外,资金需求疲软,民营混凝土企业的生存空间或将进一步压缩,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未来,混凝土企业将从市场驱动转向资源驱动。 单一混凝土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混凝土企业需要依靠资源占有来发展产业链、创造价值链。 价格方面,2024年混凝土价格几度上涨后回落,继续弱势运行。 新房开工持续疲弱,多数混凝土企业积压订单同比大幅下降。 预计2023年混凝土价格或将维持弱势稳定,二季度前难以改善。
砂石方面,2023年,基建项目政策将加强,高标准河砂将得到广泛使用,天然砂价格或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此外,随着绿色矿山等理念的大力推广,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的呼声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环保管控更加严格,导致机制砂成本上涨。 国企、央企加大矿产收购力度,下游竞争更加激烈。 预计后期,机制砂价格弱势运行。
砂石方面,2023年基础设施仍将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石,砂石消费主要依赖公路、铁路、水路建设。 考虑到政策落地尚需时日,预计后期砂石价格将呈现先跌后涨的走势。
(作者单位:百年建筑研究院)
本文最初发表于1月16日《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