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期间,巴西采购商自拍
岁末年初,广州会展仍在“冲刺”。 广交会、广州车展等大型展会的相继举办,让大家看到了广州这座“会展之都”的强大吸引力。 如何更大程度地释放展会经济效益,将“展会流量”转化为“展会留存”,正成为广州的当务之急。 为此,广州积极围绕“会展+”主题,推出相应举措,持续增强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
广州展打动展商靠“专业”
“我们每年都会参加,感觉广州的这一届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大家学习交流的热情非常高。仅我们渠道经销商就邀请了近千人来参加这次活动。”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在技术装备展会现场,南方测绘相关负责人告诉 小编,该展会是他们行业最重要的展会之一。 他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了解渠道商的合作意向,为明年的合作做好准备。
为期三天的展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与展商交流洽谈。 许多展商和采购商也通过本次展会亲身感受到了广州展会的魅力。 “广州的会展服务真专业!” 成为一种普遍的情绪。
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场
小编在现场注意到,无人机、高精度激光雷达、激光RTK、全局快门工业相机、数码云台等高科技产品亮相; 展会云集了200余家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知名品牌、新型高精度位置服务互联网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
此外,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应用发展现场交流会、平安城市变形监测论坛、先进轨道测量与数字孪生技术论坛、3D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现场论坛、交通信息化论坛等论坛论坛与展会同期举行。 5场论坛邀请了政、产、学、研等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各界专家。 他们从技术、产品、行业应用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产品和技术快速变革背景下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新需求和技术融合。 开展交流研讨,探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产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这个大型展览是如何与广州结缘的? “我们选择广州主要是看中了广州的办展环境和地理优势,广州推动产业资源与会展一体化发展的热情也吸引了我们。” 主办方负责人说道。
上述负责人提到的“展览+产业”,正是广州“招展”的“拿手好戏”:一方面,广州市商务局将帮助展会主办方与广州的地理信息公司对接。黄浦区等地,使主办方能够扩大展会的地理信息版块,填补了往届其他城市展会的空白;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州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 截至今年5月,在广州注册的测绘企业有资格的单位有329家,约占全省总数的1/4。
会展经济高质量溢出效应持续增强
广州会展业强劲复苏态势明显,对广州城市经济活力的激发能力日益显现。
从数据看,今年1-10月,广州重点专业展馆共举办经贸展览228场,展览面积超过938万平方米,参观观众1300万人次。 展会数量、面积、数量均超过2019年同期。 在此强劲规模的基础上,广州精心围绕“会展+”主题,持续提升会展经济高质量溢出效应。
广州车展上市民看车
一是“展览+产业”。 广州重点推动培育全市重点产业链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龙头会展,支持重点会展深度嵌入产业发展,助力产业经济发展。 比如,广州定制家居展、高端定制展等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内知名展会的展会,目前正在积极助力广州定制家居产业发展成为全国领先产业。
广州还不断深化“会展+消费”,用会展拉动消费需求。 小编了解到,在广交会等大型展会期间,广州组织动员全市商圈、景区推出促销活动,为展会客商提供优惠措施。 仅第134届广交会期间,广州市商务局就发放了1500万元展会消费券,带动消费增速近两倍。 据测算,2023年两届广交会将拉动广州整体经济效应达475.71网络投稿。 值得一提的是,刺激会展消费,改善会展服务也是一项关键举措。 为此,广州市编制了《展会带你“认识”广州》,为展会嘉宾提供在广州的吃、住、购、游等服务。 娱乐等消费准则也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第134届广交会
“展览+招商”也是广州的重要着力点。 据悉,在刚刚结束的第134届广交会上,广州积极探索近百条有效招商线索。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组织全市相关部门、各区在广交会、建博会等行业龙头展会上设立“投资广州服务站”,广州还推介广州新仓储储能展、医药原料展等展会上展示技术。 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投资环境,揭示了许多投资线索,促进了多个项目落地。
在“会展+商旅”方面,广州更是经验丰富。 第134届广交会期间,广州首届IPA精酿啤酒节在广州K11购物中心举办,汇聚了22个精酿啤酒品牌和多个国际美食酒类特色品牌,吸引了众多外商现场打卡。 广交会期间,第五届“喀什”精品咖啡文化节在海心沙举行。 现场云集了来自国内外20多个城市的170多个咖啡及相关生活方式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外采购商来到广交会。 经验。
专家:引进更多高端会议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广州在“会展+”方面的创新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一些业内人士对广州会展形势的观察。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淮表示,目前广州“会展”与“会展”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正在改善。
“会展包括‘会议’和‘展览’两大方面。” 江淮认为,会展从业者首先要在观念上突破,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将传统会议会展业延伸到会展颁奖活动。 此外,要推动商务、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海关等相关部门扩大消费、扩大贸易,优化整合现有激励政策,形成多领域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 “特别鼓励各类会展主体围绕国家战略主线积极策划举办各类会展、文化和旅游活动。”
广州南沙湾滨海会议中心
他认为,通过近年来的一系列建设,广州“会议”产业发展的硬件“短板”已经基本补齐——越秀会议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南沙滨海会议中心以及会议中心配套广交会第四期作为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举办地,有能力也希望引进和举办国际、国家级会议,吸引更多高端人群和信息流,服务广州产业投资和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
“未来,广州要打造‘展展并举’的发展格局。” 江淮认为,广州会议中心的硬件虽然进行了重组,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所面临的市场基本重叠,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完善需求端,引入更多的高端会议,有效整合广州现有会展品牌和会议资源,共同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名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 小编:徐晓芳、钟大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 小编:陈友子、王艳、苏俊杰 通讯员: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