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为了保证北京安全,上游泄洪就要牺牲下游涿州。 为此,河北和北京的网友至今吵得不可开交。
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 泄洪的前提是上游有一些大型水库。 当水库蓄满洪水时,必须打开闸门泄洪,否则有溃坝的危险。 涿州第一大河拒马河流经北京房山,受灾严重。 整条河上游实际上并没有大型水库。
几年前,涿州市水利局发布了北拒马河生态治理报告。 其中提到,“北拒马河是一条中小河流,尚未有河道规划,拒马河上游无控制性水库工程”。
没有大型水库储存洪水,这意味着上游地区的洪水会一路向下游汇集到涿州。 涿州本身河流密集。 除了蜿蜒的拒马河外,还有五条河流相交。 洪水无法有效泄洪,灾情越来越严重。
当然,涿州肯定肩负着防洪的重任。
例如,涿州小清河分洪区已正式启用。 它横跨北京和河北,可以分流蓄洪,降低洪峰,减轻北京的防洪压力。
我们应该承认涿州的牺牲,分配同等资源帮助涿州救灾,但没必要挑起地区冲突。 水流向地势较低的地区,上游降雨,下游洪水。 这毕竟是客观规律。
目前涿州的灾情主要是由于防洪标准明显偏低造成的。 当地水利局的报告也提到,发生洪水时,基本都是大洪水和小洪水。
既然无法抵御大洪水,就必须在大雨来临前做好应急预案,做好预警避险措施,在泄洪前提前通知、提前到位。 这正是存在严重疏忽的地方。
媒体报道提到了一个细节。 洪水发生前,村干部确实向该组发出了泄洪通知,但没有强调没有强制转移,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对待。 有村民甚至表示,他们和家人根本没有收到任何泄洪通知。
我们知道,农村地区与城市不同,人口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救援难度很大。 如果没有及时转移,一旦洪峰来袭,很快就会停水停电,手机信号也会被切断。 这个时候,想要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就会非常困难。
这就是为什么早期预警如此重要。 涿州洪水##的不仅仅是预警问题。
据报道,一些外地民间救援队因没有当地邀请函,只能待命。 由于当地通讯受到影响,邀请函无法发出,甚至连应急管理局的公章也被困在大楼里。
灾难面前,数万人急需。 涿州仍有大量群众被困。 我们就不能灵活一点,不要让一封邀请函堵住了人生的脚步吗?
大量人员未能及时撤离,一支救援队被困在邀请函上。 说白了,就是准备不足、应急机制落后的结果。 涿州本身河流众多。 在防洪标准较低的前提下,尽可能落实预警避险措施。
当前当务之急是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救援。 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这场灾难是否如此严重? 除了自然灾害,还有人为因素吗?
涿州防洪保北京是伪命题,但救灾能力和资源的区域差距客观存在吗? 洪水前夕,位于下游的涿州是否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在我看来,京津冀是一个整体。 灾难面前,任何人都不应高人一等,任何一个城市、一个村庄都不应轻易牺牲。 与地理攻击相比,灾难期间反思一些问题可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