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光华表示,“厦门实践”是建设美丽中国、和谐人海的典范。 它是一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丰富现实意义和广泛世界影响的丰富宝库。 《厦门实践》揭示,推进生态保护和国土空间修复,必须注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统一,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度谋发展; 要注重重点任务协调和协同治理,提高生态修复效率。 系统性、整体性、协作性; 要注重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努力寻找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要注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推动,构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硬措施和软措施。 文化; 要注重“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相适应,积极稳妥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据介绍,“厦门实践”蕴藏着许多生态治理的重要经验。 包括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坚持战略谋划和规划引领;坚持高层推动和依法治理;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坚持尊重人民群众利益。坚持科学治理、问题导向、一湾一策,坚持分步实施、长期工作等。 1988年,厦门市启动筼筜湖综合治理,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流治理污水、疏浚筑岸、盘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治理方针。 ” 36年来,厦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生动诠释了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
王光华表示,近年来,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显着。 下一步,国家自然资源系统要坚持和传承“厦门实践”经验,精心谋划下一个时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着力完善和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法律法规建设,持续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国际合作,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大范围保护治理格局,持续深化美丽中国生态基础,打下坚实基础。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奠定基础。 推广落实“厦门实践”经验并取得成效。 (经济日报 小编 季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