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波导演
不用说,《三十而已》的口碑很高,人气也很高。 但说到张晓波导演,他虽然是话剧界的著名演员,但他的性格是什么,他的导演审美是什么,他对社会、对自己的理解又是什么? 似乎没有人对此了解太多。
我有点好奇。 你可能不知道,他17岁就加入了西影电影制片厂。在张艺谋创作的《王朝》中,张晓波的第一份工作是与顾长卫一起在《红高粱》团队担任摄影师。
第一导演:“那你现在就将改写电影历史!”
张晓波:“他们重写了,我没有重写,我只是一个小工人。”
第一导演:“你参加《西游记》吗?”
张晓波:“周星驰在片场的那场戏是我拍的,我是那场戏的助理摄影师。”
你知道吗,张晓波是一位电影老手,也是一位行走的电影史。
张晓波导演
那么在老江湖眼里,20世纪90年代女性的世界观是如何梳理的呢?
还有婚姻观、育儿观、财富观,处理不好就会翻船,甚至会出现游走的城市病,还有自我焦虑和恐惧。
“我总是很焦虑,我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会焦虑的人,拍《三十而已》的时候就很焦虑,这就是我想做好的时候会发生的事情。”
射手座变成了摩羯座。
他要落地,讲究方法。
例如,许多人认为电影中奢侈品店店员的遭遇是编造的。 “编剧张英吉采访了很多奢侈品店的店员,这一幕(男顾客性骚扰女店员)确实发生过。现实中,可能有些过分了,但我们已经克制住了。”
比如就写实而言,老婆天团上挂的一排包太抢眼,网上的评论也不少。 “这大概就是视觉奇观给老百姓带来的刺激吧。 我不想提拔那些女士。 这就是我想做的。” 一个关键的问题。”
最后,我们回到问题的根源,那就是阶级和财富的问题——什么是健康的财富?
“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财富。”
还有所谓的完美婚姻观、完美婚姻生活。
“因为完美的背后一定有危机。” 第一导演(ID:)采访张晓波,从导演的创作层面探讨社会价值。
“其实,幸福与欲望有关,欲望越多,你的幸福指数就会越低。”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导演讲过“幸福指数”这个词了。 这次,我们来看看,从张晓波的角度来看,这个话题能提升到什么程度。
01 女方的初衷是找我这样的直男来拍这场戏。 制片人非常大胆。
第一任导演:我们从头开始吧。 当初为什么要拍《三十而已》?
张晓波:这个故事最初是柠萌影业给我的。 我拍摄的大部分电影都是男性主导的电影。 我没有拍过女性题材的电影,所以对它还是蛮感兴趣的。 看了张英吉的剧本,我觉得还蛮有趣的。 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冲突,都非常有趣。
导演第一:你说有趣,是指笑话写得有趣,还是里面的概念有趣?
张晓波:这些都是想法完全不同的女性。 他们有着三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关系。 我以前从未见过他们。 这是最打动一个导演创作的初衷。 接这个角色,怎么说呢,制片人很大胆,选了我这样一个直男。 有时候我的沟通可能没有那么委婉,但是我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或许就是凝梦选择我的原因。 其实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地方,我只是想尝试一下。
1号导演:您对现在的豆瓣评分有什么期待吗? 张晓波:我没想到我的同学、朋友会喜欢看,只要观众喜欢。
02 向店员寻求建议。 事实上,奢侈品女店员遭遇的性骚扰更为严重。
一号导演:《三十而已》有三个主题元素:金钱、年龄、女人。 这三个元素在你心目中的表达分量有什么区别吗? 张晓波:女人和年龄肯定是这部剧的主题,其次是金钱。 毕竟是一个现实的话题,也会有一些现实主义的讨论,但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年龄和女性是主题。
1号导演:我想网上有些观众不明白,主角的月收入大约是15000元,但他却住着价值7000元的房子。 这是矛盾吗? 张晓波:首先,这种生活来自于我们采访研究的上海奢侈品店店员(创作初期)。 他们就是这样,一点也不夸张。 一万多元的工资,一半用来租房子。 这可能是一种消费观念。 我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有这样的情况。 他们的收入一万多、两万多,但租房也要花七千到八千元。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这7000多块钱实际上是共享住房,这是台词里提到的。 至于王漫妮(江疏影饰)这个角色,她对物质有追求,所以租这样的房子很符合王漫妮的性格。 后来,钱花光了,她就一点点搬到城外,越来越远。
王漫妮(江疏影饰演)
当你回首往事时,你会越来越发现她在这座城市打拼了八年。 她觉得自己已经变得像这座城市里的一个人了。 当她最困难的时候,她可以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城市——她还有一种为了留在这座城市,她愿意活下去的存在感。 这就是早期的王漫妮。 这里发生了演变,直到她后来发现她将不再为城市而活。
1号主任:您采访了多少位奢侈品店店员? 张晓波:编剧张英吉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几个大的奢侈品牌。 我们还有一名奢侈品店销售顾问。 观众可能会认为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是我们编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很现实。
第一导演:这个顾问参与了剧本阶段吗? 拍摄时必须在现场吗? 张晓波:主要是前期。 拍摄期间,演员们有不懂的地方就会问她。 淑英添加了奢侈品店店员的微信,她经常向他们咨询。
1号导演:比如有一场戏,油腻男来试衣服,找借口说腋下的衣服不舒服。 随后又趁机将王漫妮逼向镜子。 这种性骚扰行为也是来自现实吗?
张晓波:当然,这个场景确实发生过,但实际上可能比这个更极端,我们已经克制了。
03包包的奇迹不是为了宣传那些女士,而是为了批评
1号主任:网上关于老婆的讨论很多。 您个人如何理解这个情节? 张晓波:这可能是由于视觉奇观对老百姓的刺激造成的。 其实我们是来批评的。 我不想提拔那些女士,但是这些事情对顾佳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导致顾佳后来陷入了老婆的圈子。
第一导演:顾佳黑化了吗? 张晓波:她没有被勒索。 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解决债务危机,她希望太太圈能够帮助她。 渐渐地,她醒悟过来。 而且,太太圈最后还是欺骗了她。 所以整个老婆圈其实都是用讽刺的方式拍的。
第一导演:顾佳的困境是什么? 她显然有能力以各种方式解决冲突。 张晓波:我觉得她的困境和她的家庭有关。 她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想要创造一个完美的家庭生活。 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对幸福的另一种理解,但她也有不安和沉沦。 所以在这里她逐渐发生了变化,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这个层面上,她会一步步找到另一个自己。 在故事的后期,顾佳出现了巨大的反转,整个人物走向发生了变化,最终回到了她的真实存在。 相信观众最终会喜欢顾佳这个角色。
顾佳(童瑶饰演)
第一导演:她后来正义感丧失了吗? 张晓波:不是,剧中的三个女人都有很好的道德观。
1号主任:您认为健康的财富应该是什么样子? 顾佳是这样的吗? 张晓波:只要财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我认为就是健康的。 顾佳想要走的捷径是有问题的,但后来他获得的是健康的财富。
04 反派男人的完美婚姻背后一定有危机
第一导演:您关注过这里男配角的现实变化吗? 张晓波:当然,钟晓芹(毛晓彤饰)的丈夫陈宇(杨珏饰)本来就是一个很单纯的人。 他和钟晓芹只是沟通出现了问题。 一个喜欢鱼,另一个喜欢猫。 这本质上是矛盾的。 结婚的前三年,很多事情都没有沟通,也不是那么融洽。 在他们婚姻生活的某个阶段,左手触碰了右手。 我想男主角不仅仅是红花绿叶作为陪衬。 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特征。 我不想让电影里的所有男人都看起来像配角,尤其是陈宇。 其实陈屿也是很热情很浪漫的,只不过我们关注的不是这种浪漫,我们关注的是尴尬。 越往后看,你会发现陈宇身上有一些特别可贵的东西,一些亮点。
陈宇(杨珏饰演)
1号导演:前五集给观众的印象是陈屿自私意识很强。 张晓波:这和人物塑造有关系。 一开始,就像我们现在两个人一样,只看到了一些相对片面的东西。 当我们逐渐了解之后,这些片面的事情背后都有着片面的因素,因素也会慢慢被揭开。 ,你会发现这些自私的人很可能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背景。 这个时候,再看陈宇的自私,似乎他也没有那么自私了。 这个角色需要他有一定的灵活性。 从一开始就赋予一个角色完整的性格是不好的。
1号主任:就像顶楼的王太太一样。 一开始你会觉得她极其刻薄,是那种把有钱人说成假想敌的人。 但当她说起对儿子的爱时,我们似乎能够理解她。 张晓波:是的,因为我们毕竟选择了一群人。 她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 只是我们离她有多远或多近,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她。
第一导演:看了前几集,我觉得许幻山(李泽锋饰)还是挺有价值的。 他对家人非常坚定,面对外界的平凡也不会动摇。 但如果这么说的话,我觉得许幻山是非常有价值的。 看来,单日后一定会出类拔萃。 张晓波:是的,以后他就会作弊。 因为完美的背后必定有危机。 我们稍后会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完美。 当然,它不能代表大多数人,但可以代表部分人。
顾佳和许幻山
05 细节的灵魂。 对着镜子倒影是我的创作爱好,使用即时慢动作是我的风格。
第一导演:有一个场景给我印象很深。 陈女士倾诉自己的遭遇后,王漫妮在店门口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王漫妮很缓慢地抬起身体,能够看到一个正义独立的女性,我对一个因为不够独立而失败的正义女优秀到怜悯和敬意。
张晓波:你看的很清楚,王漫妮其实是对所有进货的顾客鞠躬,但是陈女士鞠躬的时候,她起身的速度很慢。 王漫妮有些无奈。 她此时很同情陈女士,但她也想取得成果。 她也想做这个生意。 正如我刚才所说,她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虽然我们写的不是一群道德高尚的人,但我们写的是一群善良的人。 王漫妮骨子里还是有善良的。
1号导演:她很善良,尤其是在她一个人的时候。 而且我发现你总是用镜子在画面中营造出两个“她”来烘托气氛。 她得到了一件大事,你就把相机推高了。 ,用更衣室镜子里的倒影来增强她的喜悦,但她回到家却疲惫不堪、痛苦不堪,你也用浴室里的镜子来增强她的疲劳。 我们也没办法,她只是一个人,不像另外两个女主角是情侣。 张晓波:我觉得镜子和玻璃的折射其实就像一个社会。 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方面,也可能是我的心理作用。 如果你看过我以前的戏,你就会知道我一直喜欢用镜子。 我喜欢在我的所有戏剧中使用镜子和玻璃,包括倒影。 这是一个有创意的爱好,哈哈。 至于大多数观众是否能像你一样理解,那只是说说而已,但对于创作者来说,此时此刻,他有自己的怪癖。
第一导演:其实你还有一个小技巧,我觉得也是一种敏感。 那就是钟晓芹知道自己怀孕了,所以她把体检结果放到了饭桌上,间接告诉了陈屿,然后她就在那里开开心心地吃饭了。 其实她也在观察对面的男人,所以陈宇很犹豫。 见状,她反驳了一句“你认为未成年人是什么样的母亲?” 这场戏,当她抬头吃饭的时候,你突然用了慢动作,拉长了失望的感觉,观众下意识地在她身上投入了很多情绪。 剧本里应该没有写到这一点。 这一定是导演的意识,你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吗?
张晓波:没想到你能看得这么详细。 首先,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喜欢用慢动作,因为它会放大演员表演的瞬间和微表情。 这样可以增强观众对角色的理解。 可能会有一定的好处。 这是一个见识和智慧的问题。 可能不是所有观众都像您一样理解,但我认为此时此刻延长这种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06 特效狂人的开场CG其实是剧透
1号导演:我发现这部剧有很多VFX特效。 如果一部生活剧有这么多特效,一般都不会这么做吧? 张晓波:首先,我们找不到合适的高端奢侈品店。 你现在看到的奢侈品店,内部是我在一个棚子里搭建的,外部是在商场的一个角落里找到的。 然后整个店都嵌入了CG。 前提是我不想让这家店太脱离现实,所以我用了特效。
奢侈品店
其次,一些特效是为了顺应剧情而做的,而不是为了特效而做的。 比如王太太第一次带顾佳去的牌楼建筑的外观,被我们做了特效改造,让它更加孤立。 在高楼大厦里感觉不一样。
牌楼建筑
第一导演:这个特效很难做吗? 总共有多少个特效镜头? 是几家公司合作制作的吗? 张晓波:1674,一起做的,因为要分几层。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面有很多动力。
1号导演:我觉得做得很好。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以为烟花是特效。
张晓波:你们现在看到的片头也是CG的。 超过一分钟的时间里,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镜头被射出。 说白了,特效要符合剧的气质。 仔细看片头,会发现它与剧的联系非常紧密。 吉他和创可贴是故事最后最重要的道具,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里面。
07 结局故事勇敢、快乐、电影化
1号导演:从第一集的葱油饼摊开始,每集结尾都有一些空镜头。 你为什么这么做?
张晓波:葱油饼摊的人物与我的主角是分离的,代表着城市里的另一群人。 这就是这座城市的完整状态。 请注意,在每一集中,他们都有一个不相关的小故事。 我可能说得不太准确,但我想传达的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越回头越会发现最后一群人很幸福,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状态,就是幸福不会因为地位或者金钱而离我们而去。
所以,葱油饼摊里三位女主角的幸福和戏里的幸福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希望努力实现这种平衡。 事实上,幸福与欲望有关。 如果你的欲望越多,你的幸福指数就会越低。
主任一号: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些年变化非常快。 看来,如果不赶紧抓住机会,就会永远垫底。 包括我们电影的片名,本来是“三十而立”,现在是“只有三十”。 这说明人们普遍的“斗争战线”已经拉长了。 你认为这个“公正”的时限应该是多长? 张晓波:我认为“就”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三十”对于整部剧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仅”才是该剧的重点,能够做到“仅此而已”是需要勇气的。 “三十”对于整部剧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仅”才是该剧的重点,能够做到“仅此而已”是需要勇气的。
1号主任:您三十岁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重大的生活焦虑? 张晓波:当然,你每天工作都会焦虑。 只要你在拍戏,你就会着急,因为你想着怎么拍得好,怎么拍得不一样,那你肯定会着急。 拍《三十而已》的时候我还是很着急。 我总是很着急。 我是一个凡事都焦虑的人。 如果我想做得好,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1号导演:那你觉得现在三十岁的人怎么样? 张晓波:以我这个年纪,很难理解三十岁的人。 我快五十了。 但不管年龄差距有多大,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就像我刚才说的,勇气是最重要的。 机会的多少取决于勇气的大小。 你努力了吗? 你必须问自己。 我实在无法理解那些有鸵鸟心态的人。 总是安慰自己的人是不会成长的。 只要你敢于去做,你就会收获不一样的东西。 这是相当罕见的。 正如这部剧一样,三个女人在三十岁生日前后,开启了人生不同的篇章。 我想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场戏结束后,他们都可以享受到一些相对的安逸和舒心。 他们想要过上舒适的生活,但他们没有。 他们希望另一个自己变得更强大。 我想这可能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
导演一号:三十岁的时候,你做过什么可以称得上勇敢的事? 张晓波:我从摄影师变成导演,需要很大的勇气。
第一导演:您从摄影转向导演是因为对表达的渴望吗? 张晓波:是的,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在创作上可能会有一些自我表达,因为只有导演才有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而摄影则没有那么多的表达空间。
1号导演:你第一个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刻就是你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刻。 它从何而来? 它是什么? 张晓波:我想我可以! 我可以! 这就是我能做的。
第一导演:我记得您以前在西影电影制片厂工作过。 你很早就开始工作了,看起来二十岁之前就进了剧组? 张晓波:我十七岁就开始工作了。
第一导演:那你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应该能够见到张艺谋的团队。 张晓波:我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叫《红高粱》。
第一导演:啊? 你是“红高粱”团队的吗? 摄影组的? 张晓波:是的,我是顾长卫的助理。 我是1987年才开始工作的。
导演第一:那你现在就将改写电影历史。 张晓波:他们重写了。 我没有重写它。 我只是一个小工人。
第一导演:有直接镜头吗? 张晓波:我刚参加工作,怎么可能? 太遥远了。
第一导演:那我斗胆猜测一下您后来有没有联系西影厂和周星驰来拍摄《大话西游》。 张晓波:我参加了那个戏。
第一导演:啊? 你拍照片了吗? 拍周星驰还是拍朱茵? 张晓波:我拍了一个周星驰在片场的戏,我是那个戏的助理摄影师。
第一主任:如果今天时间不够的话,我可以再跟你聊一个小时。 张晓波:是的,我们稍后慢慢说。
采访、写作/法国电影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此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