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地理位置)2016年10月14日(周四)

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东与省会海口市、琼山市、定安县毗邻,临高县、儋州市西邻市区,南邻屯昌县、琼中县,总面积2067.6平方公里。 东西宽56.25公里,南北长70公里。 该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终年无霜。 年平均日照2017.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90.7毫米。 与省东部市县相比,地处风环境安静区,受台风影响较弱。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地,中部为河流平原,北部为台地和海洋平原。 全县辖12个镇、6个乡、141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927个自然村。 境内有国有农场6个,省级农(林)场3个。 1夜店招募网 2018年底人口达到45.57万人,民族基本为汉族。 公元前110年(西汉武帝元年)置澄迈县为沟中县。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改称澄迈。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琼岛文明古县之一。 一。

澄迈县土地总面积306.07万亩,大部分为平原梯田。 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土地肥沃。 全县耕地面积41.3万亩,其中水田和旱地23.1万亩,旱坡地18.2万亩。 适宜造林热耕的土地120万亩,其中已开发117万亩,其中造林面积97.3万亩,种植橡胶13.6万亩。 有适宜牧场15万亩,沿海海滩3.42万亩。 全县光、热、水充足,适宜各种热点作物生长,热点作物资源丰富。 主要经济作物有:自营橡胶13.6万亩,年产干橡胶4000余吨; 私营橡胶加工厂8家,年加工规模6000吨; 椰子种植23000亩,咖啡120​​00亩,年产量2400吨; 种植辣椒16000亩,年产1050吨; 种植槟榔18000亩,年产2400吨; 种植拼图1050亩,年产21吨。 全县已探明的陆地矿产资源有石灰石1070万吨、石英石5000万吨,以及石油、高岭土、铅锌、金银、花岗岩、玄武岩、砖粘土矿等10多种矿产。 有矿藏55处,其中金属矿藏11处,非金属矿藏32处,能源矿藏4处,水气矿藏8处。 有大小河流20余条,总长250公里,年流量35亿立方米。 南渡河流经10个乡镇、村庄,全长116.3公里,年均流量13.4亿立方米。 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一)型水库13座,总库容1亿立方米,蓄水工程472个,引水工程90个,提水工程33个。 每年加大投入,开展冬修水利工程。 建设中实际用水灌溉面积17.2万亩。

全县海岸线长89.8公里(含内湾线),有内外湾15个。 海洋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它是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的一部分。 水温温和,海水深度大,盐度适中。 适宜发展港口贸易和海洋开发。 渔业、水产养殖条件优越。 海洋矿产有:海砂、石英石、石灰石、石油、石墨、云母、水晶、金、锰等,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的特点。 生物资源有:海藻(江蓠)、海参、虾、蟹、马鱼、张鱼、鱿鱼等。滨海景观沿北部沿海分布,主要景点有迎宾半岛和太阳湾旅游区两个; 水库风光独特,有红湖欢乐园、雅珠庄园等; 人文景观主要有梅郎姐妹塔、晋江金殿; 岩石景观有鸡公山、九乐山温泉、七石岗、仙人洞等。

澄迈行政区域及人口

澄迈县辖锦江镇、瑞溪镇、永发镇、老城镇、中兴镇、佳乐镇、福山镇、桥头镇、温如镇、仁兴镇10个镇。 县城位于晋江镇。 全县有162个村(居)委会,790个自然村。 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3个省级农林场,分别是红光农场、昆仑农场、鹤岭农场、西大农场、红港农场、金安农场华侨农场、仁兴热农场、太平林场农场。 。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49.08万人。 境内有10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占夜店招募网络的0.5%。

澄迈历史

“澄迈”县名沿用已有1390多年。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县城迁至今老城旧城遗址。 取澄江,因西有“澄江”,东有“麦山”。 第一个人物是澄迈县。 据史料记载,澄迈县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澄迈县建制历史悠久,是西汉时期海南三大历史名镇(即龟甲、紫贝、觉中)之一。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30年)置沟中郡,属朱牙郡。 ,县城设在梅中墟,即今梅亭乡。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县城迁至今旧城旧城遗址,属临镇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朱雅县改称崖州,澄迈隶属崖州。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废琼山地区,置曾口、延鲁、琼山三县,属琼州。 曾口县治在波罗村(今永发镇)。 唐玄宗十三年(公元755年),曾口县并入澄迈县。 两县合并后,县城仍设在旧城。 后因旧城区地震、瘟疫,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迁县城至南渡江畔的锦江镇。 锦江镇原名“铁匠城”。 相传曾有数个铁匠世家在此居住,因而得名。 后来,人们发现清江的沙子里含有黄金,于是改名为“晋江”。

1950年4月,澄迈解放。 1958年11月,澄迈、临高合并,县名暂称晋江县。 1959年1月13日,又称澄迈县。 1961年从临高县撤出,恢复澄迈县建制至今。

澄迈基础设施

2000年,澄迈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279.8万元。 其中,交通方面,投资58.8万元,修建乡村公路36公里,解决了4万多名村民的出行困难。 同时,投资1550万元,扩建老城区5公里长的工业大道; 电信投资1290万元。 新增业务电路1470条,新增交换设备容量6000线,新增接入点3个,新增传输光缆41公里; 电力方面,投资381万元改造农村电网,建设供电线路120多条。 公里。 全县交通、通讯、供电条件明显改善。

1、澄迈交通建设:

澄迈水陆交通发达。 海渝中西部干线和西环高速以及正在建设的粤海跨海铁路纵横县境东西部。 海南铁路货运站位于县境内。 乡镇道路已全部柏油化,村村通公路,形成纵横交错的路网。 在马村港、美荡湾沿岸建有6个0.5万吨级至3.5万吨级泊位的深水码头,形成琼北最大的码头群。 东水、马村、余保、新兴等重要港口每天都有国内外船舶航行至海口、湛江、北海、广州及东南亚地区。

2、澄迈通讯设施:

该县已开通微波光缆传输,与省会海口相连。 可直拨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和地区。 已安装电话 部,数据通信用户1585户,无线寻呼机38000部,移动电话 部。 ,形成程控、自动、寻呼、移动相结合的三维通信网络。

3、澄迈电力资源:

全县有中小型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7700千瓦,年发电量2500万吨。 县内马村海口热电厂装机容量55万千瓦。 近年来,建成了老城11万千伏输变电站和晋江至永发3.5万伏输变电工程。 如今,澄迈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富余县。 电网覆盖全县18个乡镇。 全村通电率达到93%。

4、澄迈城市建设:

1988年建省以来,该县累计获得各方财政拨款和投资3亿多元,用于加强县城和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晋江县锦江大桥、江南长堤、江南住宅新区、江北商住区等项目相继竣工。 新建或改造主要街道14条、胡同10条。 全县日供水量已达4.2万吨。 县城锦江镇面积由原来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 荣获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各村镇建设也进一步加强,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澄迈自然资源

1、澄迈土地资源

澄迈地势平坦,土地广阔、肥沃,土地面积20.67万公顷。 可利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5.5%,尚有2万公顷土地待开发。 土质以红壤、沙土为主。 大部分土地可以转用于灌溉。 光、热、水条件优良,非常适合种植热带作物、冬季蔬菜和发展畜牧业。 澄迈地势平坦,土地广阔、肥沃,土地面积20.67万公顷。 可利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5.5%,尚有2万公顷土地待开发。 土质以红壤、沙土为主。 大部分土地可以转用于灌溉。 光、热、水条件优良,非常适合种植热带作物、冬季蔬菜和发展畜牧业。

2、澄迈水资源

全县有大小河流20余条,年流量35亿立方米。 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河流经全县8个乡镇,全长120公里,年流量17.4亿立方米,可用水量4亿立方米。 蓄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0座,水域面积2.48万亩,蓄水量1亿立方米。 海南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主航道穿过全县9个乡镇和农场,灌溉面积近34万亩。 地下水总储量3.2亿立方米,其中优质地下矿泉水7种。

3、澄迈矿产资源:

探明储量最大的有:石油、石英石、石灰石、水晶、金、银、泥炭、锌铝、赤铁矿、高岭土、花岗岩、锰等十余种。 其中,石油1.9亿吨; 石英石5000万吨以上,平均硅含量0.5%; 石灰石1075万吨,平均石灰钙含量53.92%; 水晶矿长5.5公里,宽3公里; 高岭土矿床约有8000处。 数千吨。

4、澄迈海洋资源:

澄迈县北临琼州海峡,海岸线总长89.8公里(含内湾线)。 内港有浅海滩涂2.3万英亩。 海水富含有机质,是理想的海水养殖基地。 港口附近海域盛产鲭鱼、红鱼、黄花鱼、石斑鱼、鲳鱼、金枪鱼、鱿鱼、墨鱼、龙虾、虾等珍稀海鲜。 有内外港口15个,均可建设2万吨级泊位。 沿海海滨风景秀丽,沙白水清,环境保护良好。 是开发海滨旅游度假区的黄金地带。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