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秋色和壮丽的山河。河摄
一片绿色的花海。
佛城面对面。高#川 摄
9月25日,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在乐山开幕。
三大文旅活动同时举办,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经济恢复发展,谋划文旅融合发展新未来。 我省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文化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和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是省委、省政府赋予乐山的使命。 以举办三大文化旅游盛会为契机,乐山加快实施“旅游振兴”战略,让城市更美、景点更美、服务更优、发展更快。
舒适四川,白乐山。 “主人”焕然一新,迎接八方宾朋。
主题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
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拉开了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序幕。
会上,乐山接任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
为什么是乐山? 天下山水最佳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 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25个,为全省最佳。 是平均值的3.6倍。
乐山还是首批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四川省唯一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乐山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
乐山有信心。 截至2019年底,游客在乐山停留天数由过去的0.5天延长至1.76天。 全市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外汇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位。 境外网络传播力、乐山游客人次、游客人均消费、旅游相关消费满意度指数、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等均居全省第一。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乐山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旅融合工作,推动多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发展打造文化和旅游经济支撑、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文化和旅游品牌。 文化和旅游开放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快增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去年9月6日,大型现场演出《唯峨眉山》开始全球演出。 每年的演出都会有变化,很多人都是因为演出才来到这里的。 从观光到互动体验,如登顶或观赏云海,“峨眉”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这里。 中国文学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学批评家协会主席李明全直言:“它将人与自然、文学的对话提升为人与自己、社会之间。 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是一场梦。 在这部想象中的中国式戏剧中,通过音乐、台词、舞美设计等当代符号诠释怀旧之情,讲述人生哲理,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似乎有回声。 今年9月23日,现代川剧《神秘大佛》在乐山上演。 该剧以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为背景。 为游客提供一场集历史、观赏、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文化盛宴,充分展现乐山地域文化特色和川剧“嘉阳河”流派的艺术魅力。 打造乐山文化旅游新品牌。
此前一周,乐山大佛新文创发布。 将佛禅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链”入当地产业链,用创意的方式让“乐山礼物”更具文化感染力。
从佛禅文化到名人文化,从峨眉武术文化到饮食文化……人间有乐山,心中有世外桃源。 乐山深挖“趣”元素,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强大引擎,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文旅产品供应体系、特色性和吸引力,重构“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和演艺”,推出“文创产品”。
新业态蓬勃发展。 文化创意、智慧旅游、动漫文化旅游、游学旅游、月光经济等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世界级演艺产业集群加快培育。
新产品频繁出现。 乐山创新推动世界遗产活化利用,将自然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移动游戏和VR、AR文化产品,用新思维、新方法推进“世界遗产之旅”,传承世界遗产文化内涵遗产; 创新推出的禅修佛游、峨眉山温泉度假游、黑竹沟自助探险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深受市场欢迎。
有许多新的基准。 2019年,峨眉山市入选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犍威县罗城古镇入选全省首批文化旅游名镇。 2020年,乐山市市中区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名单,沙湾区、犍为县正在奋起直追……
文化与旅游融合加速,乐山文化旅游焕发新活力。
一条主线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升级版
近年来,乐山紧紧围绕“旅游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主线,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扩容提质,景区与城市融合, ——区域旅游。 全市年接待游客超过700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这“四篇”赋予了乐山旅游发展新的内涵:“文旅融合”增强了乐山旅游产品的活力; “扩容提质”,峨眉山、乐山大佛承载能力显着提升; “风景名城”“旅游一体化”提升了乐山旅游城市的影响力; “全域旅游”主要是增强游客的消费能力。 通过做好“四篇文章”,推动乐山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比莎士比亚故居和汤显祖歌剧小镇,莫若歌剧小镇于9月19日在沙湾区正式开业。以莫若文化为核心,集戏剧交流、亲子学习、主题娱乐等多种业态为一体,名人文化3.0版保护与利用即将问世。
“夜游三江”游船驶至大佛脚下,声光万种变幻。 三河、巨佛、凌云九峰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 与此同时,凌云山上的游客正在俯瞰嘉州夜景,抬头仰望峨眉山明月。 “夜间拜佛”在文化与自然的交融中悄然“圆满”。 近年来,乐山市推进乐山、峨眉两大核心景区“扩容提质”,扩大承载能力,提高接待能力,实施“南峨运动”,打造“立体旅游”。 “拜佛”并建成“遗产长廊”,不仅使乐山大佛景区昼夜均可游览,也极大提升了峨眉山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风景在城中,城在风景中。 乐山坚持公园城市理念,将城市打造为风景名胜区。 经过多次改革和“试水”,推动“旅游城市”向“都市旅游”转变,走出了一条景区与城市共生的独特道路。 这是一座有山有水的禅城。 名片,吸引国内外游客,游客在中心城区停留天数延长至2.1天。
9月18日,金口河大洼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成功签约。 金口河区将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新地标。 在“一带、两核、九组团”总体布局下,乐山充分资源整合、充分产业互动、充分环境打造,将为文化旅游发展开辟新空间,释放来乐山游客新的消费需求。 一大批优质旅游产品相继涌现,前卫嘉阳结澜湖、夹江千佛崖、峨边黑竹沟、沐川竹海、马边大风顶、井眼烟溪湿地等“招牌”吸引着游客前来游览。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乐山坚持双管齐下,特别把筹办三大文化旅游活动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促进全市文化旅游复苏。 作为发展的“主引擎”,作为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突破口”,乐山文化旅游产业率先复苏、发展、冲刺。 前7个月,乐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和实现旅游总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50%的水平。
项目是抓手,投资是引领。 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乐山按照全省“一核五带”文化和旅游发展总体布局,梳理了77个文化和旅游“挂图行动”项目和28项任务清单,结合结合自身发展重点,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犍为世界茉莉花博览园开园。 保乐力加项目、上中顺特色街、乐山智慧文旅项目、沙湾莫若剧场小镇等项目将在三大文化旅游盛会上闪亮登场,聚焦“月光经济”等主题“智慧旅游”“文化旅游+”形成可学习、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积极拓展“朋友圈”,强化“大联盟”。 展会期间将举办巴蜀世界遗产联盟成立、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成立、大渡河风景道签约仪式及文化旅游推介活动。 作为旅博会主宾省,重庆各区(县)、重点景区、旅游企业均将参展。 三大世界遗产还将推介旅游资源产品和优惠政策,促进成渝文化旅游。 拍好“两城故事”,建设好“经济圈”。
三大活动提升文旅会展品牌
节日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此前,旅游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旅游投资洽谈会已举办五届。 参展商和参会人员总数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会人数超过2万人,吸引数百万人参观,累计签约旅游项目投资。 超过6800网络投稿,无论是投资额、会议参与度,还是签约质量,都屡创新高。
六年来,乐山旅游知名度、美誉度稳步提升,开放渠道越来越广。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9年12月1日起,乐山市开始对部分国家外国人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成贵高铁全面开通,乐山正式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 截至2019年,建立友好关系的境外城市和景区总数已达20个……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
今年,三大文化旅游活动在乐山举办,1+1+1>3,乐山张开双臂依然美丽。
按照政务与业务结合、展示成果与促进复苏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四个结合”思路,展会期间布置了四大主体、八大展览据展示,三大投资交易活动、一大主题活动、三大线上体验活动、六大配套活动将依次上演。 一场展览涵盖了文化旅游发展“升级版”的方方面面。
旅博会将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的特色。 政府投资同比减少25%,市场化程度全面提高; 首设云开幕式,通过联动云展览、云交易、云服务、云活动、云直播“五朵云”,一部手机即可“云”旅博盛会。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中国-东盟中心、世界学习和旅游组织、中国旅游协会为旅博会支持单位。 届时,将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家展商参展。 线下展览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川渝两地14家领事机构参会,其中总领事参会7人,创历届之最。 国内外48家重点文旅企业参会,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三”企业18家,创下新高。
在此期间,乐山市将统筹推进46个文化旅游项目签约、建设和竣工,总金额1457.51网络投稿。 涉及产业园区、景区开发、主题公园、城市旅游、高端酒店、休闲养生、夜间经济、产旅融合等八个类别。
新理念、新技术、新场景、新项目,折射出新的发展方向,激荡着前进的道路。
更加美丽的乐山,更加开放的乐山,将张开双赢的双臂,与世界共享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