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有趣生活的地方。 以北京的地名为例。 大大小小的各种动物都有涉及,如青龙胡同、大祥风胡同、小石胡同、金鱼胡同、狮子胡同等。据说,北京老城区有452条以动物命名的胡同。 小编总结,12生肖中除2种动物外,其余10种均已进入北京地名。
这两种不受欢迎的动物是什么?
我们来一一数一下十二生肖。
猪
珠市口
珠市口,原名“珠市口”,是京城最早的生猪交易市场。 后来文人认为这个街名有点不雅,就以谐音改为“竹市口”。
清朝时期,著名学者纪晓岚就居住在这条街上。 纪晓岚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幽默风趣。 有一次,乾隆皇帝要求纪晓岚以皇帝的脚为主题,说一句话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但又不能泄#“脚”字。
纪晓岚立刻就想到了自己居住的“珠市口”。 猪的脚称为“蹄”,“蹄”由“脚”和“皇”组成。 这不是皇帝的脚吗? 于是他回答“蹄”。 乾隆闻言大怒,但听了纪晓岚的解释,却又不好说什么。 这也为“珠市口”留下了一句有趣的说法。
猪
竹尾飞胡同
朱维飞胡同北起大院胡同,南至丙马寺。 原来这个地方叫猪尾巷。 由于这条巷子又短又弯,所以被称为“猪尾巷”,数百年来一直这么叫。
民国后,根据谐音,猪尾胡同改名为猪尾飞胡同。
狗
高一波胡同
除了猪尾巴,还有狗尾巴。 老北京很多蜿蜒的胡同也被称为狗尾胡同。
高一波胡同位于西单北街以东,原名狗尾胡同。 解放后,因谐音改为高一波胡同。
鸡
吉兆胡同
吉兆胡同是一条小胡同,原名“鸡爪胡同”。 这是因为巷子北端有两条巷子相连,形状如鸡爪,故而得名。 因“赵”与“盖”读音相近,故又称“鸡盖巷”。
据说,吉砂胡同更名为吉兆胡同与段祺瑞有关。 段祺瑞曾住在吉沙胡同。 他认为被关在吉煞胡同里是不吉利的,于是改名为吉兆胡同,寓意“吉祥如意,万年不衰”。
鸡
积石口
北京还有很多地名是以市场命名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发生了变化,地名也逐渐演变,被同音字所取代。
朝阳门外原有一条积石口胡同。 这里曾是卖鸡鸭的市场,故名积石口。 民国初年,为了寓意吉祥如意,根据其谐音改名为积石口。 金吉士的口语二、三、四、五、六、七、八等,都是由当年的吉士口演变而来。
猴
后尾胡同
北京市区以“猴”命名的街道中,有一条叫后尾胡同,现称后尾胡同。
后尾胡同东起北闲鱼巷,北至马鲜胡同,全长172米,宽5米。 因街巷原本呈弧形,曲而长,形如猴尾,故名“猴尾胡同”。 后来因为名字不雅,这只“猴子”就消失了,谐音为后尾胡同。
猴
石后街
在北京南部,有一条不足百米长的“石猴街”。 这条街早在明代就已存在。
当时街北口立有石碑一座。 石碑后面立着一块青石,上面刻着一只骑着马的小猴子,栩栩如生。 据说这块石碑是街上一个大户人家立的,寓意“立即成为侯爵”。 明代时,此地称为石后胡同。 清康熙年间改称石后街,沿用至今。
羊
小杨家胡同
北京最著名的羊胡同是西城区新街口的小阳泉胡同。 后来谐音改为小杨家胡同。 这里是作家老舍的出生地。
之所以叫小阳泉胡同,是因为这条胡同的格局很特别,不像其他胡同笔直笔直。 它面向新街口大街的出口非常狭窄和隐蔽,只有三块方砖宽,人们常常注意不到它的存在。 另一端的出口也很窄。 不过胡同里有两个独立的葫芦形空地,非常宽阔。 这种格局酷似羊圈,故名小阳泉胡同。
老北京还有几个叫羊圈的地方。 西华门大街南侧的阳泉胡同改为阳联胡同; 地安门外大街以西的阳泉胡同改为阳涧胡同。
老北京以羊命名的地方,还有羊肉胡同。 建国门观景台西侧原有大羊毛胡同和小羊毛胡同。
马
骡马市街
菜市口以东有骡马市街。 明清时期,这里是交易骡马的市场。 当时非常繁荣。 为此,清朝还在这里设立了骡马税局。 这就是骡马市名字的由来。 。
北京有很多与马有关的地名,其中不少与明清时期的养马制度有关。
马
马甸
马甸位于八达岭高速公路起点处。 相传明代时期这里曾是京城马商的集散地。 当时这里水草丰美,适宜放牧,所以这里饲养着贡马。 皇室选定后,剩下的马就当场出售。 所以称为马甸,后来演变为马甸。
马
官马胡同
官马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广渠门内大街南侧。 乾隆年间,这里是正蓝旗养马的地方。 据说,当时有20多个马圈,最多的时候有近百匹马。 这些“官马”都是由专门的人员饲养的。 乾隆年间,这里被称为“关马圈”,附近的大街小巷被称为“关马圈胡同”。 1965年改称“观马圈胡同”。
马
亮马桥
说起亮马桥,首先要说亮马河,亮马河是东直门外的一条小河。 相传,早年间,来京城做生意的马车队伍,都会在这条小溪里洗马,洗去沿途的尘土,然后再进城。 他把马洗干净后,把它拴在河边的一棵大柳树上,等马身上的水渍干了,才进城。 于是这条河被称为亮马河,后来又根据谐音改名为亮马河。
清代,河上建有汉白玉桥,名亮马桥。
马
马巷胡同
马巷胡同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 因明代曾有御马监,故称“御马间官房胡同”。 御马监是明朝内廷的一个机构,主要管理皇家马匹,并设有一名太监,负责宫廷事务。
清代,这一制度被废除,胡同更名为“马巷胡同”。 民国后,谐音为“马巷胡同”,一直延续至今。
马
养马营胡同
养马营胡同位于西城市金十坊街西侧。 这个地名与马无关,名不副实。
明代时,这条巷子里曾有羊毛加工作坊,故称“羊毛胡同”或“羊马营胡同”。 清代称“养马营胡同”,分南北两条巷子,南养马营胡同,北养马营胡同。 马营胡同,从此“羊毛”变成了“养马”。
马
马尾毛胡同
北京崇文门外还有马尾毛胡同。 清朝乾隆年间,以石板胡同为界,分为东马尾毛胡同和西马尾毛胡同。
相传明朝初期,胡同里曾有一家为皇宫制作帽子的作坊。 制作的帽子上有尾刺,长约二尺,形状如马尾,俗称马尾帽。 这家帽子作坊因制作精良而在京城颇有名气,因此人们称这条胡同为“马尾帽子胡同”。
这条胡同也与马无关。
蛇
?
小编找不到这个词对应的地名,等待您的指点。
龙
回龙观
回龙观的名称可以追溯到明代。 相传这里曾有一座道观,名叫宣福寺,是皇帝祭陵回京途中休息的地方。 久而久之,回龙观之名便应运而生。
龙
二龙路
二龙路原名二龙坑,因紧邻元代郭守敬开凿的引水工程金水河,有两个积水形成的大水坑而得名。 民国时期,大坑被填平,改称二龙路。
其他以龙命名的地方还有龙潭湖、龙须沟、青龙桥、龙凤里等。
兔子
吐眼山胡同
土一山胡同位于西黄城市根南街以东,原名土儿山,是明代的皇家园林。 相传明代皇帝登临九十九次,或登景山,或登兔儿山。 兔儿山怪石嶙峋,高五十余丈。 民国时期,因谐音更名为吐眼山胡同。
老虎
虎坊桥
北京带“虎”字的地名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虎坊桥了。 然而,现在这里既没有老虎,也没有桥梁。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虎坊桥是明代宫廷圈养老虎的地方。 附近的铁门胡同,就是虎圈西侧的铁栅栏所在的地方。 当时老虎要参加宫廷活动,所以有些老虎被驯服了。 据说皇帝经常“戏虎”。
既然“虎”字的由来已经解决了,我们再来看看“桥”。 明清时期,有一条自北向南流淌的沟渠,通向先农滩西北的芦苇池。 虎坊桥是一座东西走向的石桥,建在这条沟上。 后来,填沟修路,石桥逐渐消失在默默无闻中。 如今,虎坊和石桥都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只有“虎坊桥”这个地名还活着,承载着老北京古老的记忆。
牛
牛街
北京最著名的与牛有关的地名是牛街。
以前,这里不叫牛街,而是叫刘街。 由于早期这里的居民喜欢种植枣树和石榴树,所以他们将两条东西长街称为枣林前街和枣林后街,将南北走向的街道称为刘街。 后来,人们觉得刘街不像牛街那么顺利。 加之这里的回民多从事养牛、卖牛等活动,故更名为牛街。
鼠与蛇相同。 小编还没有找到对应的地名。 希望大家能给我一些建议和补充。 一般来说,十二生肖中,猪、狗、鸡的地名大多被同音字所取代; 与马有关的地名有很多,有的确实与马有关,有的则来自帽子甚至羊毛。 最不受欢迎的似乎是老鼠和蛇,这些在地名中很难找到。 也许你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