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发展差的原因就三点:小马拉大车、破车

事实上,湖北黄冈发展不佳有以下三个原因:

1、小马拉大车或破车——它拉不动;

2、人口多,产业少——人才流失;

3、面积虽大,但平原小而分散,山区广阔——可用于地级行政中心的面积和可聚集的人口较少。

省会武汉外,湖北人口最多的两个地级市是黄冈(579万)和荆州(514万,其次是襄阳)。 他们幅员辽阔,辖县众多,但发展欠佳,人口外流最多。 也是这两个地方。 截至2024年,黄冈市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16万人减少37万人。 荆州市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4万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69万人减少55万人。 亿在这个城市

与不是湖北省省会的襄阳相比,襄阳市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8万人,比六国时期的550万人减少了22万人。人口普查。 亿在这个城市。

我在武汉和珠三角遇到的湖北人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地方。 可以说,湖北最大的连续失血点在荆州和黄冈。 如果这两个地方发展不起来,湖北就无法阻止外流失血的问题,整体上限也仅此而已。

黄冈市各区、县、市的面积、人口、GDP大致如下(有些GDP数据不是2024年的,但差别不大,我们看一下): 根据上图资料显示,黄冈市区(黄州区)面积很小,人口也很少,比所辖的几个县市还小,GDP总量甚至低于麻城。

黄冈市区仍处于一角(这方面与荆州类似),超出了所辖几个县的管辖范围。 黄冈很大一部分地处大别山区,如红安、罗田、营山等,封闭、孤立,开发难度大。 就算黄冈市政府凭借行政地位强行吸血,不发展所辖县,也吸不到什么。

因为黄冈不像其他人口大、人口多的地级市,比如河南南阳,人口多,多处于平原,距离省会较远,所以市中心确实有可能黄冈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聚集整个辖区的人口。 其他县市要到省会武汉或者其他省份。 最终的结果就是像现在这样,大家一起穷,经济没有发展。

与其这样做,还不如分开蕲州。 事实上,明清时期,黄州府东南部就有蕲州的次要中心。

黄州府:元属黄州路。 龙凤十年(1364年),改黄州府为行省; 九年(1376年),隶河南布政司。 二十四年(1391年),再次改为省级。

黄冈县:义国。 洪武初年,由县南故城迁此治所。 西北有阳逻镇、中和镇巡司,北部有团风镇巡司。

麻城县:西南部有双城镇、厄龙镇巡警司,东北部有虎头关巡警司。

黄陂县:北有大成潭镇巡警司。

黄安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麻城、黄冈、黄陂三县并入姜家畈,置麻城县,置黄安县,后属黄州府。 东北有双山关巡司。

蕲水县:元属蕲州道。 洪武十一年(1378年)直属黄州府管辖。 西南设有兰溪镇巡警司,县境内设有灞河镇巡警司。

罗田县:元属蕲州路。 洪武十一年(1378年)直属黄州府管辖。 东北多云镇设有巡护署。

蕲州:元为蕲州路。龙丰十年(1362年)改蕲州府为行省; 洪武九年(1376年)贬蕲州,改为黄州府,并省并入郭

蕲春县入州。 西北有茅山镇巡警大队,东北有大通镇巡警大队。

广济县:崇祯末年,迁长江中州,复复旧治。 南、西有吴家穴巡警司,西南有马口镇巡警司。

黄梅县:西南部有新开镇巡警大队,东南部有镇江嘴镇巡警大队。

蕲州辖蕲春、武穴(广济)、黄梅三县,也可能将另一个山区县英山县纳入地级市地位。 其实我觉得麻城是可以和红安县分开的。 黄冈市反正基本没管,而麻城县在明清时期一直是人文繁盛之地。 明代麻城进士数为湖广都城,历来与郡县一样多。 辖黄冈县、省会江夏县。

只是这两个县城规模小了一些。 可惜黄陂县已被武汉越过。 否则,麻城、黄安、黄陂三大县可以并入一个地级市。

其实说实话,整个黄州府地区的地理条件就是这样,地处内陆地区。 即使分拆了,也不会有好的产业,发展天花板也不会高很多。 不过,作为一个地级市的基本配置,应该是有的,而且肯定会比现在更好。 难怪黄冈和非黄州地区的许多人经常喊着“拆掉黄冈,跑小康”。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