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谷5个区,永登、榆中、高兰3县,以及国家级兰州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66.49万人,户籍总人口321.64万人,非农业人口200万人。 有汉、回、满、藏、东乡、裕固等56个民族。 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明确提出要把兰州新区建设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0年,致力于兰州向西北地区发展。 现代大都市。
兰州地处内地腹地深处。 市区南北山峦相对。 黄河自东向西流经境内。 城市依山傍水而建。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天没有严寒,夏天没有酷暑。 它性质温和,适宜。 市区平均海拔1518米,年平均气温9.8℃,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424小时,无霜期182天以上。
兰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西汉时,设立县制,称晋城,意为“晋城汤池”。 隋初改制兰州总署,史称兰州。 自汉唐以来,兰州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清康熙年间划归甘肃省管辖,省会由陇西迁至兰州。 1941年正式建市,1949年8月26日解放。
兰州是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的中心。 境内已探明矿种35种,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等,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开发价值。 兰州水资源丰富。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河段可建设25座大中型水电站。 目前已建成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 兰州是全国著名的“水果城”,盛产白瓜、黄河蜜瓜、软梨、白粉桃等水果,百合、黑瓜子、玫瑰花、水烟等地方特产驰名中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杭州,去兰州尝瓜”。 兰州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城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鲁土司衙门、“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龙游第一名山”——兴隆山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吐如沟、石佛沟、徐家山,还有象征“母亲河、生命之河”的黄河母亲雕像、龙上王陵的“明苏墓”等。也是丝绸之路旅游区的中心,东邻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西接永靖丙灵寺,南接夏河拉布昌寺,北接敦煌莫高窟。
兰州是西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 兰州是西陇海兰州新经济带的支点,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个中心城市之一。 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 陇海线、兰新线、清兰线、宝兰线四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是西北地区第二大货运站,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中转中心。 具有“中心四通”的独特地位,辐射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 兰州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节点。 截至2013年,兰州至西宁、银川等周边城市的7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兰州中川机场是西北省会城市飞行区的干线机场。 是海南航空的基地机场、东航的西北基地。 兰州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厦门、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杭州、桂林、重庆、福州、拉萨、绵阳、敦煌、嘉峪关等60条航线,国际航线飞往香港、台湾、韩国。 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连接北京、上海、广州等4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冲绳、香港、台北、马来西亚等地的航空网络。
兰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工业城市。 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筑材料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西北资源开发,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兰州分公司、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黄河嘉宗啤酒有限公司、兰州佛慈药业有限公司、一批大型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润滑油、合成橡胶、电解铝、石油钻炼设备、生物疫苗、中藏药等产品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 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培育了轮状病毒等一批国内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疫苗、大型板式换热器和多相流量计。 正在成为兰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兰州是一座科教文化名城。 全市拥有以中科院兰州分院为代表的近700家科研开发机构,以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30所高等院校,两院院士28人。 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文化事业坚持“文化兰州”建设,推出了《丝路花雨》、《敦煌之梦》、《龙源》等力作。 其中《梦敦煌》被评为2004年国家舞台艺术十佳剧目之一。 兰州太平鼓气势磅礴,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50名,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 2014年,兰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3.5网络投稿,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网络投稿,增长6.3%; 第二产业增加值829.2网络投稿,增长9.1%; 第三产业增加值1030.7网络投稿,增长11.8%。 三大产业比例为2.8:43.34:53.8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9网络投稿,增长12.7%。 公共预算收入152.33网络投稿,增长22.36%。 公共预算支出280.14网络投稿,增长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