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1936年至1948年,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大后方,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的出现并非偶然。 它具有深刻的主客观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延安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上形成的。 延安时期,特别是1941年至1942年,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围困,我党我军陷入极度困难,有时甚至到了生存困难的地步。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2月党中央召开的生产动员干部会议上向大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饿死怎么办? 解散又如何? 还是自己做? 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党和军队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经济困难。 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延安军民响应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基本实现了温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物质基础。
延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上生长的。 延安精神与本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密切相关。 中华民族以勤劳、吃苦闻名。 始终具有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延安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我党我军的传统。 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同源。 延安精神是在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的。 它丰富和完善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延安精神产生的决定性主观条件。 延安时期,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成熟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空前团结统一的全国性政党。 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党。 科学的指导思想体系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思想基础。
二、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长期的血与火斗争中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其本质和基本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坚定不移正确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 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新人民共和国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 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个政治方向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向,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方向,就是布尔什维克精神的方向。 1942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延安县同志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 延安精神一词是由延安县同志精神演变而来。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问题》一文中论证了战争中实事求是的问题。 1938年10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战争中的立场》中运用实事求是的理念,要求共产党人做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1年5月,他在《转变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同志关于整顿党风、学风、文风的三份报告以及党中央在此期间颁布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说明。什么是实事求是以及为什么必须实事求是。 延安整风运动是全党树立和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精神、作风的伟大运动。 在毛泽东同志的大力倡导和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延安时期实事求是的精神最为集中和广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 延安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安塞是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张思德烧炭的地方在安塞县娄平乡石峡峪。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同志因炭窑倒塌而壮烈牺牲,为此,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他还强调:人人都有一死,可能重于泰山,也可能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为法西斯工作,为剥削压迫人民而死,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其死比泰山还重。1939年12月,他在文章《在《纪念白求恩》中,我们要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力争技术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像白求恩一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俗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也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就是我们同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在毛泽东同志的言行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从物质角度讲,就是说人们在创造财富时,要不怕吃苦,能吃苦耐劳,节约生活和消费,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 从精神层面看,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贫乏时,保持思变、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 当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经济遇到巨大困难时,毛泽东同志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保证温饱,开展大斗争。规模生产运动。 在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同志带头参加生产劳动。 他们亲自开荒种菜,帮助老百姓耕种土地。 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中央机关纺纱竞赛中被评为纺纱能手。 正是从毛泽东住简陋的窑洞、周恩来#土炕、彭德怀穿着缴获的降落伞缝制的背心等平凡的事情中,让他见识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伟大力量。 他感慨地称其为东方的魔力,并推断这种力量就是振兴国家的光芒。 1947年转战陕北时,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为首的中央前委在我们安塞县王家湾乡居住了58天。 在此期间,毛泽东向全军发出了《关于后勤工作的命令》,要求指战员节约人力物力,严禁浪费。 在王家湾生活的58天里,三人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经常吃野菜充饥。 他们除了忙碌的工作外,还帮人们种田、干活。 有一个人在帮一个人犁地时,折断了一块木头。 毛泽东坚持付给他两斗小米。 毛泽东在王家湾期间,指挥了清化汴河、养马河、盘龙三大战役,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扭转了陕北战场的被动局面。 1947年5月14日,胜利会议在安塞县召开。 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陆定一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会上,周恩来宣布了党中央毛主席仍留在陕北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斗志。 人们说: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在延安后方,延安幼儿小学、陕甘宁边区高级法院、军队干部学校、兵工厂、野战医院等中央机关多处位于安塞。 特别是延安幼儿小学,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支柱人才。 李鹏、李铁映、叶选平、吴绍祖、曾宪林等都曾在此上学。
三、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亲自倡导和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军民依靠延安精神,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1949年3月,全国解放前夕,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党的中心任务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转向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必须,提醒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经受执政考验,始终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弘扬延安精神。 1949年10月,他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回信中,号召全国革命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1973年,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时,要求延安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提出用三年时间改变延安落后局面、粮食供应翻一番的要求五年内。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必须继承、恢复、弘扬延安精神。 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 党的十六大闭幕后,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无论取得什么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宗旨。派对。 历史证明,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不断走向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坚实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毫无疑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第一,延安精神是大规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巨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安塞经济快速发展,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 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昏迷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实现安塞工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还很重、困难还很大。 我们要充分利用精神发源地延安独特的政治优势建设我们的安塞,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 要弘扬延安时期的干劲、干劲、斗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从此,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落实好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依靠延安精神,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延安精神是科学求实的精神。 今天,继承和弘扬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最根本的是注重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人民群众自身实际出发,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解决发展问题。 方向和思路问题。 安塞作为延安县,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石油强县、工业富民的发展战略。 提出到2007年,安塞成为全省经济强县、工业大县、文化名县。 确立了党建先进县和先进县目标,确立了温室种植、草畜牧业、林果业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制定。
三是依靠延安精神解决改革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延安时期,我们党依靠延安精神,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也必须依靠这种精神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安塞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安塞发展中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执政能力和改革开放新情况新情况。 与任务要求不符等问题。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化解矛盾,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 奋斗的目标一定会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