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黔东南民族风情浓郁

姚宁 摄

黔东南

黔东南州全国苗族、侗族最集中的地区。 是全国苗族、侗族文化的核心,被誉为“原始民族文化生态的生态博物馆”。 黔东南有着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绚丽的自然风光。 这是一个一切都用歌声来表达、一切都用舞蹈来展现、一切都用美来回应的地方。

石宏辉 摄

作为一种载歌载舞的状态

黔东南360万苗族、侗族儿童天生具有跳动的音符和绚丽的舞步。 他们是天生的“民族歌舞团”。 侗族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 锦鸡舞精彩纷呈,铜鼓锣鼓轻松欢快; 鼓楼花桥、流水楼,可舞步、可歌、可坐月。 当你走进黔东南,你就会沉浸在歌的海洋中。 舞蹈的世界

黄小海 摄

李昌华 摄

作为一个生态国家

黔东南地区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近70%,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云台山的雾峰,雷公山的翠绿森林,月亮山连绵的梯田,清水河、独流河、二阳河的绿化带,风姿绰约。 它郁郁葱葱,风景如画,令人着迷。

邹宇 摄

邹宇 摄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国家

黔东南州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镇远古城、九州古城、龙里古镇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中原文化、荆楚文化、苗侗文化并存、交融。 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415个古村落星罗棋布。 古村落炊烟袅袅,芦笛缭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5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生生传承,巧夺天工的银饰、刺绣、蜡染编织出美丽多彩的世界。

黔东南招聘_黔东南日报_黔东南

姜春健 摄

作为开放状态

黔东南是贵州东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的必经之地。 沪昆高铁、贵广高铁、沪昆高速公路、夏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有黎平、黄平两个机场。 省委、省政府支持黔东南打造贵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明确建设生态旅游康养区战略定位。 黔东南旅游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李昌华 摄

近年来,黔东南州以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健康“后花园”为目标,围绕“三大资源、客源、服务、旅游产业综合实力等要素,经济效益“两大提升”,不断提升黔东南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姚顺伟 摄

吴先河 摄

黔东南_黔东南日报_黔东南招聘

围绕“吃、住、行、购、娱”等要素,积极筹划推出以“村BA”、“村超市”为核心的旅游线路产品,着力打造“黔东南·玩得开心”文化旅游核心IP品牌,依托黔东南州山地旅游和多民族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乡村BA”、“乡村超”、山地自行车、户外拓展、水上运动、低空运动、徒步等等特色资源,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创新发展。

围绕推动“旅游+”融合发展,编制《黔东南州“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按照“旅游+”驱动模式推进“旅游+”发展+”以及“珍珠+项链”的开发思路。 全州有A级景区70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8个。 建成6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条国家级旅游休闲街、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经济消费集聚区。 西江千户苗寨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有村风景区”示范点。 。

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323个。遗产校园示范学校。 用好民族文化“瑰宝”,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等系列项目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乡村BA”和“乡村超级”开始流行。 “乡村BA”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乡村超级”被誉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 坚持农村体育赛事的安全性、群众性、可持续性、激励性,遵循“安全、清洁、有序”的指导原则,强化“村霸”、“村超”必须姓“村”,使用用竞争促进文化,用竞争促进旅游,用竞争促进生产,用竞争促进消费。

曾艳红 张惠珍

深耕民族文化,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黔东南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擦亮“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旅游名片,着力打造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内外及广东省。 港澳大湾区旅游健康的“后花园”。

黔东南周融传媒中心 小编 杨宇婷 曹海红

编辑:吴国珍

协调员:周忠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