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之上是生活寻常生活客自来——“网红长沙”的新旅游发展之路

——“网红长沙”的旅游新发展路径

20世纪初,一位美国旅行家、地理学家在他的《中国十八省》一书中这样描述长沙:“长沙似乎是中国最好的城市之一。这里的窄巷里没有常见的气味。”灯光昏暗的场景。房屋美丽有序,居民警觉、健康、充满活力。” 100多年后,长沙以“蓬勃”的活力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奔赴青春之旅。

一座城市为何让你兴奋,又是什么让你向往?

“大文化旅游”的宏观愿景

三月初的长沙,持续数周的雨雪消散,#出了久违的阳光。 到橘子洲景区的游客发现,又多了一个网红打卡景点。

一栋建于1924年的民国二层美式建筑,又恢复了青春。 这座曾经是美孚公司的大楼,如今已改造成湖南新华书店旗下又一地标书店——“乐至书店·橘子洲店”。 山顶的屋顶、大片红瓦、红砖素墙、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不仅吸引了爱书的读者,也带来了众多的游客。

它不仅仅是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也不仅仅是为旅游增添一些文化元素。 长沙文旅融合正在摆脱单点单线的思维,转向“大文化旅游”的宏观视野。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2000多年来城市中心未曾改变的城市之一,长沙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成为了它的旅游资源,而坐拥“山水岛城”的城市本身也成为了长沙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象征。

无论是千年学问悠久的岳麓山、青年毛泽东吟诵的橘子洲头,还是深深扎根于古城的太平街、坡子街、“马王堆汉墓展”中举世闻名的辛追”见证海上丝绸之路传奇的铜官窑、成为城市地标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独特的湖湘文化为景区提供了深厚的支撑,在文化与文化的精心包装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旅游,打造多元、立体的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见证了长沙人流的蓬勃发展。

截至今年1月,长沙市拥有A级景区7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综合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区1个。 有重点村落5个,国家红色经典景区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

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成功举办了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活动年、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周、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湄旅游联盟,推动湖南热情拥抱世界,带动全省旅游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

青春向上的都市魅力

旅游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对冲”全球经济低迷的现实选择,也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

“网红长沙”继续霸屏。 这得益于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但更深层次的驱动力来自于长沙城市发展带来的强大吸引力。

2月7日,长沙发布《大力实施“省会强”战略推动产业发展“千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将工程机械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5000亿级产业,改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旅游产业,打造3000亿级产业。

长沙认识到未来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传统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的竞争,从而将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

近三年来,长沙打造了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方特东方神画、华谊影视小镇、潭河古城、湘江欢乐城、洋湖水街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112 ,总投资863.03网络投稿。 “十四五”期间,在湘江、浏阳江两个百里画廊的引领下,集中包装项目168个,计划总投资1083.56网络投稿。 目前,在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53个,总投资1398.79网络投稿。 这些项目既是城市也是景观。 它们不仅为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潜力,也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求。 他们赋予城市新的想象空间和年轻向上的城市魅力。

长沙还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先后荣获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等称号。 市等荣誉,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城市、中国夜经济十佳城市之一、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之一; 五一商圈、阳光百凤凰街被评为全国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太平街入围国家级旅游休闲区……长沙正在加快建设风景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城市和城、主客共享、宜居宜游、消费多元化。

“新旅游”城市营销

2月22日,长沙五一广场的墙上贴满了一张印有“2”的海报。 巨大的红心旁边写着“等一个人可以陪你到2024.2.2222:22:22”,一下子就炸爆了网络。

移动互联网时代,景区不再是高价值的稀缺资源,游客更注重其“情感价值”。 美味的食物、朋友圈里的时尚自拍、舒适的民宿……都成为了这种价值的体现。

近年来,长沙时常占据“热搜”:从橘子洲烟花、湘江两岸灯光秀,到爱心红绿灯、粉色斑马线,再到《守护解放西》、《送你一条浏阳河》 ”、“坡子街派出所”……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城市+媒体”的协同优势,长沙抓住了这一“情感价值”,在城市营销上做足了功夫。

长沙旅游服务混合经营的时代即将到来:如果当地的生活有品质、有调性,外地游客就会愿意分享,将外地游客和当地居民融入到共同的消费市场。

茶颜悦色、文和友、冬瓜山、梅溪湖大剧院、米粉街、国际金融中心、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李自健美术馆……这些游客聚集的地方,原本是长沙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业内专家表示:“山水之外就是生活,客来自平凡生活,红尘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长沙的这种温暖在烟花中得到了体现。 长沙一直位居中国十大夜间经济影响力城市前三名。 依托山水州市打造“24小时城市”的自然禀赋,涌现了杜正街、高正街、和化龙池,以及众多夜经济载体,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城市品牌和夜经济场景。

去湘江欣赏“一江两岸”灯光秀,去解放西路放纵青春,去东瓜山吃一顿大餐,去24小时书店看新书,去到电竞酒店线上竞技……丰富的消费选择延长了时间公民游客的时间拉动了文创,成为泛文化旅游消费的新业态。

湘江之风奔涌上岸,只是为了听听城市清亮的歌声,看看岳麓山脚下和橘子洲两岸璀璨的霓虹灯。 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长沙,旅游业战略提升的黄金发展期即将到来。

(文/熊远凡)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