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地处浙东沿海丘陵地区,山区面积79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70%。 全县大部分地区为海拔200米以下的丘陵丘陵,坡度平缓,丘陵连绵起伏。 总体地形特征为丘陵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天台山余脉从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县西北部宁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 这些山峰雄伟,峰峦叠嶂,主峰高达500多米。 其中东壁山从宁海县茶山蜿蜒而出,峰峦连绵。 主峰海拔810.8米,为县内最高峰。 东南有牛廖岗,海拔756米,为县内第二高峰。 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多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广泛。 县内有爵溪山、黄碧岙山、南翔山三座主山。
平布
象山平原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区。 这些平原多由海湾和淤积形成,并被人为围合。 它们被称为海洋平原。 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海湾和南部三门湾。 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在象山平原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以南庄平原和丁山平原面积最大,史称“上八万亩”、“下八万亩”。
此外,象山还存在冲击平原,以山前冲击扇为主要形式。 由于境内山势较低,腹地短而浅,面积不大。 郸城、白石、九清、梅溪地区较为典型。
洪泛区的主要形态是河谷平原,河谷平原多呈狭长形,多位于河谷之中。
香山河源短流快,独流入海。 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大港、西洲港、下山港、东塘河、范澳港等。 其中,大塘港水系地处丁山平原,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 大唐港的干流原为三门湾内港。 1975年拦蓄为河,长18公里,平均宽500米。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