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发布第二天,当地官媒《咸阳日报》刊发头条文章:西安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已获国家批复,地铁1号线三期正在建设中即将经过咸阳。 该项目是加快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一体化发展的骨干线,是广大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
对于这一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批复文件中明确表示:
为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西咸一体化进程,支撑大西安都市圈发展,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西安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原则上同意...
那么,问题来了:一条地铁线路会让呼唤十几年的西咸“融合”成为现实吗?
©咸阳日报网站截图
咸阳市自豪,因为它是西部第一个通地铁的非省会城市。
2015年11月,地铁一号线西延段(即二期)开工建设,从西安未飞村直达咸阳森林公园,实现两地无缝连接。 这也是全国第三条跨行政区的地铁线路。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将充分发挥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政策效应,加快西咸一体化,促进大西安的共建共享。区域设施和产业互联互通、一体化。
据悉,1号线二期工程已开始试运营,年内将开通运营。 三期工程继续向西延伸至咸阳秦都高铁站,连接咸阳和西安市中心。
©地铁1号线二期、三期路线图| 图片来源网络
16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5.1公里,从规划的沣东镇站至能更三路站。 是西咸新区南北向主干线。 全部位于西咸新区,横跨西安、咸阳。 行政区。
除了三期规划的线路外,西安目前在建的多条线路和远期规划线路还涉及西咸新区和咸阳。
例如,13号线又称机场城际线,东起火车北站,西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计划今年开通,其支线也将通向咸阳市。
再比如,由三期规划调整为四期的11号线,东南起西安航天东路,途经曲江新区、高新区、雁塔区、莲湖区、西咸新区,最后到达咸阳新兴纺织园区; 地铁16号线,根据规划,三期工程将从年建三路延伸至泾阳永乐镇,连接四大行政区(长安区、秦都区、渭城区、泾阳县)和五个重点开发区(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东新城、高新区)。
此外,规划中的地铁18号线、19号线也连接西安、咸阳和西咸新区。
今年4月,西安市发改委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对《大西安市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研讨、研究和论证,并邀请咸阳市轨道交通办公室参与,这预示着相关线路未来将与咸阳实现连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咸阳将成为大西安轨道交通的第二大受益者。
如果没有西安的这棵大树,咸阳几乎不可能有地铁。 尤其是审批门槛提高后,三四线城市无论人口规划还是经济规模都很难支持每公里5亿左右成本的地铁投资建设。
2018年公报数据显示,咸阳地区生产总值2376.45网络投稿,城镇常住人口105万人。 无法满足国家3000亿、300万建设应用的要求。 想要实现地铁梦,就必须与西安“融为一体”。 。
因此,近两三年来,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围绕地铁规划建设开展了多次联合行动,成为推动三期规划获批的重要因素。
例如,咸阳市发改委相关人员三年前表示,经过三市充分沟通,将完成本轮(第三轮)建设规划和各项专项报告,并报送省发改委。近期将提请发改委审查。 修改完善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住房部。
陕西发改委的消息也有这样的说法:“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西安地铁建设,对西安地铁建设的审批进行了研究部署。多次牵头制定三期建设规划,并率队到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沟通协调,争取将咸阳市和西咸新区纳入规划范围,按照国家要求优化完善建设规模和规划,强化资金保障能力,推动西安地铁建设规划顺利审批。”
三期规划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同根生,为何要分到两座城市?” 在中国大陆,很少见到像西安和咸阳这样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城市。 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西咸新区是西安主城区的自然延伸。 西安与咸阳主城区早已是一座城市。 因此,地铁连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两个城市却一直没能真正“融合”。
众所周知,在地铁连通西安和咸阳之前,西咸一体化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
早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时,时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的张宝童就提出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大西安、带动关中、并引领西北。 他说:“西安和咸阳已经连通了,我们只要打破窗户纸就可以了。”
2002年12月28日,西安、咸阳签署《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共同建设西咸都市圈,目标是形成陇海新经济带复合型经济中心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 。
在地方政府和学术界的推动下,做大西安的想法实际上被中央部委采纳。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关田规划》提出,实现西(安)、西安(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 此外,还要构建“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一核”指的是西安(咸阳)大都市。 可见西咸两座城市是整体规划的。
一年后,陕西省在西安和咸阳之间设立西咸新区,以全省之力推动西咸一体化。
去年年初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 “一圈”是指西安、咸阳和西咸新区的大型城市群。 西安市区。
值得注意的是,《关中规划》明确提出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斌表示,随着未来全球化,城市之间的互联将从超级城市转变为超级城市群的竞争。 其核心是都市圈之间的竞争,考验的是一体化程度。
正因如此,一些省份实施“省会强”战略。 远方,成都吞并了温江,安徽“巢湖三分之三”,最近济南与莱芜合并,将省会城市做大,增强城区竞争力。
前段时间,江西省官媒报道称,省人大代表提出“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将凤城、高安、奉新、永修迁往南昌”。 省民政厅在答复中建议,有关市政府应向南昌市报告。 省政府提出建议并报国务院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省民政厅先后两次召开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座谈会,引发外界对南昌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关注。
© 西安、咸阳位置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24年,城镇地区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升,形成一批梯队。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要素互补的城市格局。 人流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目前总人口超过1000万的都市圈有24个,更不用说上海、北京都市圈,或者珠三角的深莞惠、广佛肇都市圈,就算相比与成都、武汉、长株潭等二级都市圈相比,西安都市圈发展水平较低。
以最直观的GDP为例,去年上海都市圈达到9.1万亿,以成都、杭州、武汉等二线城市为首的都市圈均突破2万亿。 西安都市圈在24个重点城区中排名第20位左右。
“泽平宏观”推出的十大潜力都市圈中,西安都市圈未入围; 在发展潜力指数排名中,西安都市圈位列第14位,仅次于武汉、长株潭、郑州等城区。 姓名。 可见,其整体竞争力与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身份不匹配。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西安和咸阳合并,西安的经济规模将大幅增长。 2018年,西安、咸阳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8349.86网络投稿、2376.45网络投稿。 合并后,西安GDP规模将达万亿,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可能提升至5位左右,超越郑州等主要竞争对手,接近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
同时,西安和咸阳的总面积分别为10752平方公里和9543.6平方公里; 从人口来看,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为1000.37万人,咸阳为436.61万人。 西安+咸阳之后,大西安将成为一座“巨无霸”城市。
当然,咸阳合并不仅仅是为了扩大西安的经济规模,也是出于对咸阳未来的考虑。
西咸新区划归西安市管辖后,咸阳市区被西安市三面包围。 面对西安招商引智、财力雄厚的优势,咸阳显得十分尴尬。
如果合并,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外部竞争力和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在不久的将来将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
两天前发布的《西安国际大都市发展蓝皮书(2019)》提出,立足“西咸一体化”现实,设想通过行政合并实现GDP万亿级跃升,最终实现GDP万亿级跃升。形成“1+1>2”聚集效应。有“吉莱一体化”等“省会强”先行者的成功操作方案,经过省市政府的共同努力, 安市“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展定位“名副其实”。
西安西门内外| 图片来源网络
明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到期之年。 西安、咸阳将一体化,“一体化”参与区域竞争是必然要求,也是历史趋势。
新获批的地铁规划,将使西安和咸阳处于一小时通勤圈内,紧密联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超级城市。
正如张宝童所说:我们要抓住这个政策机遇,尽快实现西咸行政一体化,组建大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