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大兴府辖大都(北京市区)。 直辖大兴、宛平、良乡、永清、宝坻、昌平六县; 领十州:涿(领范阳、房山二县)、巴(领伊津、文安、大成、保定四县)、通(领鲁、三河二县)、蓟(领五县)榆阳、丰润、玉田、遵化、平谷县),苗(领导榆阳、丰润、玉田、遵化、平谷五县)香河、武清县),顺、东安、固安、隆庆(领导怀来)县)、谭(密云)。 辖今河北中北部及北京全境。
北平府(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大都道,置北平府,辖大兴。 辖7县4州,其中今北京市大兴县、宛平县(郭2县)、良乡县、昌平县、顺义县、密云县、怀柔县、通州县、其控制的区域。 县、平谷县隶属冀州,房山县隶属涿州。 永乐元年(1402年)改为顺天府。
顺天府(清代)
清代,北京地区称顺天府。 清初顺天府管辖范围多次变更。 乾隆八年(1743年)开始定置,共辖五州十九县。 即同、冀、涿、巴、昌平五州,以及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县(今文安县新镇)河北省)、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又称顺天府二十四县。
京兆区(中华民国)
1913年(民国二年),因改制,京兆府取代南京市,再次成为中国的首都地区。 尽管在几次重组过程中,其管辖的县数量略有变化。 但总的来说,它远小于清代顺天府的24个府县,但略大于今天的北京。 其中大兴、宛平、良乡、房山、怀柔、顺义、密云、平谷、通县、昌平等十个县均在今北京市范围内。
北京特别市(中华民国)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6日,北伐军占领北京。 6月21日,国民政府决定将北京改名为“北平”,设立北京特别市,直辖于国民政府行政院。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傀儡政府改为北京(但未得到中央政府和人民承认,现阶段仍沿用北平之名)。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 它的原名是北京。
北京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在北京城,北京城更名为北京市。
北京共有18个区县(现已改为16个区县)。 目前的地区划分和名称大多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多次调整后确定的。 说起各区县名称的由来,还有不少轶事。
◆ 东城区
东城区因位于北京市内城东部而得名。 东城区历史悠久。 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 金代位于中都东北部,元代位于京师东半部。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东城设15坊。 清代属大兴县,东城驻有镶黄、纯白、镶白、纯蓝四旗。 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均建在今东城地区。 民国时期,今天的东城区是当时的内一区、内三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设立东单区、东四区。1958年,东单区、东四区合并,更名为东城区。
◆ 西城区
西城区因位于北京市内城西部而得名。 西城区历史悠久。 元、明、清时期为首都西半部。 元朝首都有五十坊,今西城有十九坊。 清朝八旗中有四旗驻扎在现在的西城。 清光绪末年废除内八旗、外五城的旧制后,五十年来行政区划多次变更。 1950年4月18日,政务院批准北京改组合并为16个区。 现辖区包括第二区、第四区的全部、第五区的西半部、十三区、十四区的部分地区。1952年9月,市政府再次调整区划。 现辖西单区、西四区以及海淀区、前门区的部分地区。 二区更名为西单区,四区更名为西四区。 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单、西四二区合并为西城区。 1987年9月,北京市将朝阳区马店0.6平方公里划给西城。 至此,西城区面积31.66平方公里。
◆ 朝阳区
朝阳区因位于朝阳门外而得名。 朝阳区历史悠久。 秦代至隋唐时期,此地属广阳县,后属幽州所辖集贤县。 辽代属燕京路、金州。 金代属中都路、大兴府。 元代,中都路、大兴府改为大兴县中都路,明清时属京师顺天府,仍属大兴县管辖。 1925年设区,称北京市东郊。 1928年改为北京市东郊。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朝阳区至今。
◆ 丰台区
金代时出现了一组别墅,名“元峰台”。 明代,这里出现了村庄,取名“丰台村”。 又相传金朝都城有凤仪门,门外建有百玖台。 凤台之名取自凤仪门的“凤”和白玖台的“太”。 清代称“丰台镇”,1952年设区,因镇而得名。 商周时期,丰台地区是古北京蓟城的郊区。 秦朝时,设置蓟县,银乡市行政所在地在今丰台镇南堡一带。 清末,丰台镇以东、大红门以北划分为市区。 1928年6月,丰台区东部属南郊,中西部属宛平县、房山县、良乡县。 1950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北京市第十八区并入第十五区。 同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郊区与城区名称挂钩。 原第14区改为第11区,第15区改为第12区。 1952年7月,决定将十一区改为南苑区,十二区改为丰台区。
◆ 石景山区
石景山区因“石景山,盐都第一仙山”而得名。 解放后,北京的城市布局经历了多次调整。 1952年,撤销宛平县,设立丰台区、南繁区、石景山区,隶属北京市管辖。 1958年,南苑区和石景山区大部分地区并入丰台区。 1963年,石景山区从丰台区分离出来,设立石景山办事处。 1967年建为石景山区。
◆ 海淀区
海淀区因历史上这里面积较大而得名。 海淀区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 随着我国朝代的更替和组织机构的更迭,海淀的隶属关系也多次发生变化。 一个地区的崛起与北京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清代,这里修建了大型园林建筑,圆明园、颐和园成为皇家禁地。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海淀区两次遭到掠夺。 1949年1月10日,十八区人民政府在海淀镇成立。 1954年6月,“海淀区”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正式出现在地图上。
◆ 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原名京西矿区。 1958年建区时,环门至枫口岸的沟渠称门头沟,故名门头沟。 门头沟区历史悠久。 从一万年前的“东胡林人”开始,门头沟区就位于古冀州。 周武王十一年,置燕、姬行政区。 该区的领土属于姬。 燕并姬后,该区属燕。 明洪武元年,元代大都改称北平府,后改为顺天府,宛平县属之。 嘉靖三十三年,沿河城一带属宛平县。 至此,全区属宛平县。 1914年10月,改顺天府为京兆府,宛平县随之而来。 1948年12月14日,门头沟地区全境解放。 1952年9月前,该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另一部分属北京市十六区(原名门头沟区、二十八区、二十区)管辖。 ),包括今天的龙泉、永定、潭柘寺三个镇。 1952年9月,河北省宛平县与北京市十六区并入京西矿区。 如今,整个门头沟区划归京西矿区管辖。 1958年5月,区划调整后,京西矿区更名为门头沟区。
◆ 房山区
金定都后,在大房山建陵,置“万宁县”。 后改为“奉贤县”,祀奉先祖陵墓。 元世祖年间,奉贤县由大房山(又名房山)更名为房山县。 1986年,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 燕山区、房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 2017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房山区人民政府搬迁至良乡。
◆ 通州区
通州区历史悠久,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起点。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西汉初置潞县,后改称通通亭、潞县、通州、通县。 1948年12月,通县解放,通县与通州市分离。 1958年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并入北京市通州区。 1960年更名为通县。 通州历来是北京以东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水运、仓储的重要场所。 八方人士顶礼膜拜,八方建功,商贾水陆往来,进京必经此地,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昌盛。 享有“一都(北京)、两卫(天津)、三通府”的称号。 2017年4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 区人民政府驻通州镇。
◆ 顺义区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明朝将顺府割让给顺义县,隶属北平府和后来的顺天府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十月,顺天府改称京兆特区。 民国十年(1928年)六月,北京改称北平,顺义直属河北省管辖。 1948年12月8日顺义县解放。1949年8月,顺义划归河北省通州公署管辖。 1958年4月划归北京市管辖。 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建制,设立顺义区。
◆ 昌平区
昌平区西汉时在此置昌平县,因汉代昌平侯而得名。 周初属冀国,后属燕国。 始设县于西汉。 明景泰三年(1425年),县治迁至永安城(今昌平镇)。 正德八年(1513年)升为昌平府(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 1913年,改府为县,先后属京兆区、河北省。 1956年并入北京市,定为北京市昌平区。 1960年初,改为昌平县。 1夜店招聘网201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昌平撤县设区。
◆ 大兴区
金代,元朝二年(公元1154年),金朝企图取代宋朝,于是将永安府改为大兴府,金县改为大兴县,意为疆土辽阔。和繁荣。 大兴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自先秦建县以来,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最早建县的县之一。 元、明、清时期为“天下都城”。 1958年3月前属河北省。1958年3月7日经国务院第七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批准。 会议决定将河北省大兴县划归北京市管辖。 同年4月,北京南苑区的旧宫、亦庄、瀛海、西红门等地划归大兴县,撤县设区。 1960年1月7日更名为大兴县。 2001年1月9日国务院批准。2001年3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
◆ 怀柔区
怀柔区历史悠久。 “怀柔”这个名字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存在。 唐太宗贞观年间置怀柔县。 怀柔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周颂·史迈》中的“怀柔百神”,有吸引安慰的意思。 明朝公元1368年设怀柔县,辖区与今怀柔区基本相同。 在古汉语中,“怀”是来的意思,“若”是安抚的意思。 “怀柔”二字合在一起,寓意以德治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2001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怀柔县撤县设区。
◆ 平谷区
平谷区因地势三面环山、中间平原而得名。 自汉高祖十二年起,置平谷县。 是北京最古老的区县名称之一。 平谷县自汉高祖十二年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间,郡县兼并,疆域发生变化。 然而,县名一直延续至今。 1958年3月,撤销通县专区,平谷县划归河北省唐山专区。 同年10月并入北京市。
◆ 密云区
原密云县城南15公里处有一座高山,终年云雾缭绕,故名密云山(今丰宁县云雾山)。 县名源自山名。 4100年前舜建“共工城”,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古城。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置渔阳县、渔阳郡,这是密云地区设县的开始。 明洪武元年,潭州划归密云县。 永乐元年,北平府改顺天府,隶密云县。 雍正六年,密云县直属顺天府北路府。 民国初年,废顺天府,改称京兆,密云县属京兆; 1928年,撤销京兆,改称河北省; 1958年9月28日划归北京市管辖。
◆ 延庆区
延庆县早在战国时期就设县,名“居庸”。 元仁宗年间改称隆庆府,明永乐年间置隆庆府。 明穆宗朱载和即位后,改国号隆庆。 因禁忌改称延庆府,民国时期改为延庆县。 1948年5月1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延庆县。 延庆县原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195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辖。
◆ 宣武区
宣武区因位于宣武门以南而得名。 宣武区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晋中都城作为六朝古都的开端,位于今宣武境内。 明清时期,宣武为外城。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老北京平民文化、商业文化、戏曲文化的繁荣,形成了独特的宣南文化。 宣武区是民国时期由北京第二外区、第四外区合并而来。 最初,外二区与外一区合并称“前门区”,外四区称“宣武区”。 后来前门区西部与宣武区合并称“宣武区”。
◆ 崇文区
崇文区因位于崇文门以南而得名。 作为文明古都的一部分,今天的崇文区曾经有过一段相对繁荣的时期。 元代,一些达官贵人开始在这里修建住宅和园林。 明代,永乐年间修建天坛,正统年间修建正阳门箭楼,嘉靖年间修建外城。 1950年5月,北京市市区调整为九个区(一区至九区)。 原八区、九区合并为六区,十区改为第七区,十二区改为第九区。1952年9月1日,第六区改称前门区,第七区改称崇文区, 9号废止,天桥南街以东、珠市口东街以南9个片区并入崇文区。 1955年9月,将原东郊广渠门以外、东便门大桥东段和丰台区永外地区划归崇文区管辖。 1958年6月1日,城市合并时,原前门区撤销,以前门大街为界,东西区分别划为崇文区、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