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大街上的“一院四部一衙”,你去过几个?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伪满洲国。 如果你记性好的话,你可能还记得伪满洲国的首都是长春,但仅此而已。 如果不是学建筑的,很少有人知道长春有很多伪满时期的遗迹。 建筑。

谈及长春的历史和建筑,我们需要将其与哈尔滨进行比较。 两个命运相似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轨迹。

长春和哈尔滨同为省会城市,相距230公里。 他们曾经是同一个省的一部分。 他们还经历了沙俄和日本的殖民统治。 哈尔滨长期受沙俄影响,城市风格更偏俄罗斯风格。 长春主要是日本的殖民地,建筑风格比较偏。 日式风格。 长春2017年才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隔壁的哈尔滨已经上榜4年了。

殖民统治结束后,哈尔滨和其他被殖民的城市一样,将其异国风情视为一种资源。 它在对外宣传中从不掩饰其作为“东方莫斯科”的历史,并在随后的城市建筑文化中得以延续。 过去的风格,越来越接近过去。

而长春则极力摘掉“新京都”的标签,在对外宣传中避免提及其作为伪满洲国首都的历史。 虽然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仍然打着日本的烙印,但不能大张旗鼓地推广。 ,仿佛在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身份。

两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方向如此不同,显然是因为长春有日本血统。

长春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日式建筑。 最显眼的是新民街上的“一院四部一所”。 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满族风格”或“兴雅风格”。 它是伪满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 简单来说,就是一座东西方结合、钢筋混凝土主体、覆盖着中式或日式“大屋顶”、混合着西方折衷主义建筑特色的建筑。

伪满洲国国务院

长春天气_长春_长春麻将

伪满洲国交通部

伪满洲国经济部

伪满洲国综合法制办公室

伪满法务部

除了这些原有的古建筑外,还有后来新建的政府办公楼,借鉴了“满族”的建筑形式,在装饰、色彩、材料上遵循了附近的历史环境。

长春报业集团新闻大厦

除了“满洲”风格外,长春的日式建筑中还存在大量的现代主义建筑,而且这种风格并不局限于伪满时期。 长春的新建建筑或多或少还是延续了这种风格,比如住宅楼。 、商场和一些公共建筑等,但这种影响逐渐消退,并在一些不太被人注意的地方显现出来。

此类建筑的特点是外观古朴典雅,装饰较少,大量使用清水混凝土; 有的有圆角建筑,或屋顶有方塔; 他们喜欢使用简单的几何体块、简单的墙体线条、薄砖贴面的外立面,有的还带有排列整齐的垂直窄窗,在外墙上占据的面积较小,一般漆成黄色、白色或红色。

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城市是幸福的,就像一个人有家乡一样,永远不会担心城市建设的灵感来源。 路灯、公交车站、地铁,各种城市公共设施都可以打造出自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

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海拉尔的蒙古风情、延边的朝鲜文化等等,每个城市或地区都在尽力探索和挖掘自己的文化。 历史较短、缺乏文化的城市甚至会侵占、掠夺,但最终最可悲的是拥有自己的文化却无法利用。

望京可以成为“小首尔”,延边可以成为“小韩国”,哈尔滨可以成为“莫斯科”,上海可以成为“巴黎”,未来甚至可能还有小印度、小泰国、小越南、小阿拉伯。 然而,有谁敢自称为中国的“小日本”?

深仇大恨尚未放下,恐怕长春就要一直在枷锁中跳舞了。

我特别喜欢长春文化广场里那个曾经穿花裤衩的大型雕塑,还有长春两条街道的名字。 当然,我知道《同性恋街》和《自由大道》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同性恋和自由。 但我仍然愿意做出感性的假设。 对于长春乃至整个东北来说,正如裸男张开双臂所暗示的那样,只有自由、开放、大胆改革、放下仇恨,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