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历史上的今天,你知道吗?

东汉时期,海岸线东移。 《山海经》记载:“海州在海之中,曰豫州”。 一鹿山是钟离昧的故乡。 如下所示:

三国时期,魏国改东海郡为东海国,曲郡(东海郡)属东海国,隶属青州管辖。 如下所示:

西晋时期,曲县属东海郡,隶属青州管辖。 如下所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太始七年(471年),在今云台山区置东海县,属东海郡。 因当时县东濒海而得名。

北朝和东魏时期(534-550年),连云港处于南北交界处。 海州初建于这一时期。 海州的正式设立时间一般定在东魏武定七年(549年),也就是海州地区(主要包括东海、赣榆、灌云、沭阳四县)正式建制的时期。被东魏占领。 《元和县图》记载:“魏改青州为海州”。 这个青州,就是南朝时期华侨安置在豫州岛的“青州、冀州”。 即西晋灭亡后,原河北冀州、山东青州的治所迁至豫州,并于晋七年首次由东魏高欢改为海州。武定(549)。 (今灌云县在隋、唐、五朝十国、宋金时属曲山县,隶属海州。)如下图所示:

从南朝齐、梁、陈到隋、唐、宋时期,改郡为郡或改郡为郡的变动频繁。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曲县改称曲山县。 此后,该地区建的东海、衢山两县局势相对稳定。

隋代时,斜麓山位于东海县东南侧。 据《汉书》记载:“王莽年间,东海徐玄、谢禄等人攻打王莽将领田况,将其击败。曾因山名驻兵于此。” 榆林山,即苍梧山,即云台山。 如下所示:

东海县,位于北齐时期,位于海州区南城镇。 原名广饶县,隋初改为东海县。 元代时废止,不再延续。

东海x5和东海x4_东海_东海航空

唐武德四年(621年),东海县改称海州。 唐代,东海县位于灌云县正北。 如下所示:

北宋时期(960-1127年),为东海县所在地。 如下所示:

金国时期(1115-1234)东海县所在地。 如下所示:

元十五年(1279年),升海州为海宁府。

元二十年(1284年),贬海宁府为海宁府。 今灌云县属海宁府曲山县。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东海县并入曲山县。 此后,现灌云县、东海县属曲山县。 如下图所示:元朝末年1360年,东海县的名称从地图上消失。 并入曲山县。

我们再来看看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 元太定帝于当年秋七月辛酉去世。 元朝大臣得知枢密院尚书颜帖木儿已久未立幼太子阿苏。 吉巴即位,驱阿苏吉巴到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拥立元武宗之子土木帖木儿在大都即位。元朝(今北京)。 文宗。 今年,东海县发生特大洪水,农作物绝收。 由于这次天灾,海曲李氏的前身李氏逃亡至日照县洪宁乡中团社小红塘村,后又迁至日照市三皇庙杏花屯村。 这在族谱中有所体现:“我李氏始祖由东海迁居小红塘洪宁乡中团社,又迁至日照市三皇庙杏花屯村”。 ”和“我的祖先从东海迁到昭仪西北乡。冀中团里。 两条重要线索。 这两条线索均提到海曲李氏由东海县迁至日照县,充分说明了元朝末年1360年,东海县灭之前,海曲李氏由东海县迁至日照县。县。 洪宁乡中团社小洪塘村。 如果是1360年以后迁的,或许可以说“我李氏始祖由曲山县迁至小洪塘洪宁乡中团社”。

海曲李氏迁居日照县红宁乡中团社小红塘后的第二年秋天,即天历二年(1329年)秋天,元朝政府免除了全年的土地去年东海县受洪水影响,灾区租金大幅下降。 。 这也证明了海曲李氏在元朝中期因自然灾害从东海县迁至日照县。 还反映“海曲旧志记载,老祖母率五子逃荒,定居杏花屯”。 这个事实。 杏花屯村位于元代中期的日照市。 这一时期确实没有发生过战争,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阶段。

元朝十七年(1357年)四月,红巾军龙凤政权将领毛贵攻克莒州日照县日照城时,海曲李氏兄弟五人,除五皇子外,留在日照市,大皇子从日照市去荆州,二皇子从日照市去海州,三皇子从日照市去莒州,四皇子从日照市返回莒州。日照县洪宁乡中团社小洪塘村。 “中团社”的“社”是元代的一级行政单位。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建立明朝,行政单位由“社”改为“隶”。 因此,明代时成为“中团礼”。

元十七年(1357年)四月,海曲李氏次子在日照市遭受战乱后,举家迁至现址灌云县李荡村。 我们来看看1357年的李荡村属于哪里? 历史上,隋唐五朝十国宋金时期,灌云县隶属曲山县,隶属海州。 整个元朝时期,仍属曲山县,但隶属海宁府管辖。 其实,这个海宁府在元朝之前就是海州,只是名字上多加了一个字而已。 同时也可以看出,元代时期的“李家荡”村从未隶属于东海县。

东海航空_东海x5和东海x4_东海

我们再看看曲山县。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首次改渠县为渠山县。 直至明初废曲山县,这个县名已经经历了790多年的历史。 灌云地区在明初之前也曾隶属曲山县长达790多年。 也就是说,明朝之前,李荡村属曲山县。 明初,李荡村首次取消隶属曲山县的称号,改属海州。 可见,“李家荡”村是明朝以后才被称为“海州”的。

显然,元末海曲尔公1357年4月后前往的“李家荡”实际上属于曲山县,他并没有返回东海县小黄山前村。 此时,东海县尚未撤销。 1360年,即海曲尔恭到达曲山县三年后,东海县才被撤销,随后并入曲山县。

我们来看看东海县的历史沿革:建县于北齐,初名广饶县。 隋初改为东海县。 这也是东海县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 县城现为海州区南城街道。 如下图红圈所示。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东海县并入曲山县。 也就是说,从隋朝初年(581年至618年)到元朝二十年(1360年),东海县一直稳定存在770多年。 直至民国初年(1912年)的552年间,东海县并入衢山县,成为衢山县的一部分。

显然,元天历元年(1328年),东海县房山镇小黄山前村现属原东海县。 同年,灌云县隶属海宁府。 显然,元代这一时期,东海县海曲李氏的前身是房山镇小黄山前村(今山前村),与当时的海宁府(今灌云县境内)同属。 。 )完全是两个州和县。 如下图所示:紫色圈内为东海县小黄山前村海曲李氏故居; 红圈内为曲山县李家荡村。

明初改海宁府为海州; 撤销衢山县(元末1360年东海县并入衢山县),县并入海州。 可见,灌云改为海州只是到了明朝初期; 元末废置的东海县,在并入衢山县后不久又废并入衢山县。 这意味着,明朝初年,现在灌云县属的领土和原东海县属的领土首次归属海州。 两者合而为一。 同时也说明,第二代海曲公迁居海州“李家荡”的消息直到明初以后才传到日照县海曲李氏。 准确的说,明初以后,李亨、李达、李祯两位海曲公的后裔都是统帅,传回明朝嘉靖二十八年之前(1549)。 李海曲的话只是一句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集。 那就是海曲李氏族谱中体现的一句话:“生于海州,今为帅”。 假设明初1368年之前通报的是海曲李氏,肯定会说“一居曲山县,二皇子次子李亨,任将军”。吴国张士诚。”

明初,曲山县撤县境并入海州,属淮安府。 此外,海州还辖赣榆县。 这意味着,东海县划归曲山县后不久,曲山县就撤县了。 今日的灌云县境内与当时撤销的原东海县一起首次并入海州。 云台山之名是明神宗时期才有的。 如下所示: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前,云台山已与大陆相连。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海州为直隶州,并增设沭阳县。

清咸丰五年(1855年)左右,中云台山、后云台山也相继与大陆相连。

东海航空_东海x5和东海x4_东海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海州直隶府改称东海县,县城位于今海州市。 因东临海,故仍沿用古东海县名。 通俗地说,海州直接改为东海县。 此时,东海县的疆域包括了今东海县和今灌云县的全部领土。

民国元年(1912年)四月,分东海、灌云。 析东海县东部边境11个乡镇,设立灌云县。 东海县原属江苏省徐海岛,后隶属江苏省第八行政区。 今年4月,首次设立灌云县。 县城设在半铺。 因南临灌河,北依云台山,故取两地名的首字“灌云”作为县名。

抗日战争时期,东海县城南、城北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基本上同属以陇海铁路为界的华中、山东两个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日军侵入海州,成立伪县政府。 民国县政府迁往农村,1941年冬解散。日军封锁陇海铁路,东海县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1940年11月,成立东海县民主政府,隶属中部淮海区。 县南部归其管辖,直至1949年5月撤销,辖地并入沭阳县、灌云县。 南部设立的东海县大部分属沭阳县,包括东海的安丰镇、曲阳乡、房山镇、平明镇和张湾乡南部。 北部:1941年8月设立海陵县,海陵县民主政府隶属山东抗日根据地路南区第一行署,后隶属滨海特别行政区。 陇海铁路北部县西部,1933年以后属郯城,包括现在的桃林镇、山左口乡和黎安乡西部。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中旬,海陵县更名为东海县。 抗日战争时期,该县海州、新浦地区被日伪占领,建立伪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1948年11月,东海县全境解放,县内海州、新浦两镇从连云市分出,设立新海连特区。 不久,改为新海联市,辖海州、新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海县隶属山东省管辖。 1950年5月26日, 新海联市委、东海县委被撤销。 新海县委员会、新海市政府成立; 撤销东海县政府,设立新海县人民政府。 年底,山东省人民政府报中央政务院批准,将原新浦、连云港、海州市及部分郊区划为新海连市,恢复东海县。

1951年1月1日,东海县、新海市分署挂牌,县政府总部由新浦迁至东果树。 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

1953年1月,东海县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 同时,原属东海县的沭阳县房山、安丰、平明等地,以及郯城县的桃林、山左口划归东海县。 十月,东海县迁至海州市,属新海联市。

1957年11月,县城迁至现牛山镇。

1983年3月,东海县隶属连云港市。 如下所示:

2008年,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东海县浦南镇划归连云港市新浦区管辖,江苏省国有港埠农场划归连云港市新浦区管辖。划入新浦区行政区域。

2013年2月,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牛山街道办事处,在牛山镇设立牛山街道办事处。 牛山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92.79平方千米,人口18.87万人。 辖18个村委会、15个居民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驻地:和平西路258号。 撤销石榴镇,设立石榴街道办事处。 石榴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79.89平方千米,人口4.35万人。 辖11个村委会、7个居民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驻地:东流居委会始新路55号。 。 撤销南陈乡、石梁河镇,合并设立新的石梁河镇。 石梁河镇行政面积103.6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辖24个村委会。 镇驻地位于原石梁河镇政府驻地。 横沟乡与温泉镇合并,设立新的温泉镇。 行政区划调整后,温泉镇行政面积102.71平方公里,人口5.25万人,辖18个村委会。 镇驻地位于温泉镇朝阳路1号。

此次调整后,东海县建制镇由13个、8个乡减少为17个。依次为:白塔埠镇、荒川镇、石梁河镇、清湖镇、温泉镇、双店镇、桃林镇、洪庄镇、安丰镇、房山镇、平明镇、驼峰乡、李地乡、山左口乡、石湖乡、曲阳乡、张湾乡。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