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枢纽。 与京津冀地区大致等距,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延长线附近。 水资源丰富,人口稀少。 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理想场所。 。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起步区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首批商品房已于去年开始销售。 部分央企二级单位已搬迁至此,幼儿园、中小学、医院一应俱全。 北京交通大学等四所北京大学的校园已规划完毕,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工建设。 千年大计的蓝图正在我们脚下徐徐展开。
但#雨和洪水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雨并未对雄安新区构成任何威胁。 这得益于雄安新区完整的地下管网,消化这些降水根本不成问题。 但为什么洪水向上游倾泻却没有造成影响呢? 要知道,雄安新区脚下的白洋淀千百年来一直是水系枢纽和泄洪核心。 这是一大片湿地。 现在由于水位下降,这里已经变成了湿地。 但在古代,它是一片海,因为它是华北地区纵横交错的河网的中心。 正是因为全国各地的河流在此汇聚。 ,形成了北方罕见的湿地湖泊。
俗话说,水决定城,水决定人。 为什么水资源丰富的雄安地区人口不多? 这不奇怪吗?
事实证明,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湿地根本无法发展农业。 相反,它们很容易成为像梁山泊一样的孤岛。 由于水量过多,雨季经常发生洪水,不适合人类居住,无法发展经济。 虽然白洋淀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块“宝地”,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却是一个发财难的“是非之地”。
从1963年华北发生洪水,到2023年台风引发的#雨,已经过去了60年。 华北地区再次遭受洪涝灾害。 这次雄安并没有沦落到上次那样的地步。 一方面,新区建设已经开始,地下管线设施齐全。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采取了优先保护雄安新区分洪的策略。 因此,大兴机场和雄安新区基本完好。
回顾雄安新区最初的选址,相关专家声称无需考虑洪水问题,但现在看来,这有点打脸。 毕竟,谁也没有想到,这几年太平洋上的台风会直逼北方,引发武汉、郑州的洪水。 现在轮到河北和北京了。 看来下一步要重组华北水系,进一步疏通河北、北京至渤海、黄海的水利通道,确保雄安新区千年规划顺利推进。 否则,就会像车轮歪了的汽车,走不了多远。
北方水少,南方水多。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水利建设。 从大禹治水、疏浚九州、消除水患,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利国利民,再到明代修建京杭大运河。隋代,南北统一的大市场形成。 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目前,中线和东线已经形成,但这是南北向的生产和生活供水,还没有考虑太行山以东的防洪问题。 如果下一步能建成华北出海的水道,恢复白洋淀到天津坐船的便利,甚至北京人也能坐船出海,那可就好玩了。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