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经过去一半,时间的表盘上,总有斑斓的时刻,标志着历史的进程。
翻开今年上半年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笔记本”,“努力打造西藏地区副中心城市、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成为高频词、热词、关键词。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面对新目标、新战略机遇、新发展要求,日喀则如何顺势而为、担当担当、作出贡献? 带着这个问题, 小编深入“珠穆朗玛峰故乡、吉祥日喀则”进行调研采访。
盛夏的日喀则,是一座适宜生活、适宜工作、适宜创作的繁华城市,充满“烟花气息”。 景区充满了宜游、宜赏、宜修身的“诗情画意”。
以“务实答案”回应“时代问题”,日喀则市KTV最优惠政策、提供最优质服务、营造最优越环境,“内外兼修”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抓好特色产业升级壮大,培育集聚新兴产业,努力推动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特色魅力凸显,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5月19日,新落成的日喀则-定日机场迎来首趟包机,100名游客从上海“另辟蹊径”飞往珠穆朗玛峰脚下。
6月2日,数百名旅客乘坐从哈尔滨出发前往日喀则的“龙藏号”旅游列车,经过8天近5000公里的旅程,抵达日喀则市。
6月15日,在康马县219国道5000公里报到点,极地G219集结赛暨极地道场赛道赛日喀则段正式启动。 摩托车手们踏上219国道日喀则段,开始游览祖国边境。 线路骑行游览。
“来到日喀则,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非常震撼,感觉非常值得!” “我下次还想再来!” 游客们分享旅游经历时赞不绝口。
据统计,今年1-5月,日喀则接待国内外游客249.3万人次,同比增长36%; 旅游总收入11.92网络投稿,同比增长33%。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藏在线旅游前十大行程产品均包含日喀则。 日喀则已成为游客进藏的主要目的地。
如今,日喀则交通便利、畅通。 已形成和平机场、定日机场“双机场”格局。 复兴号动车组直达日喀则站。 “必开”的G318与“民族大道”的G219在日喀则交汇。 亚也高速公路拉萨至日喀则段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风景壮丽美丽,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6个。 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五座坐落于此。 喜马拉雅山的“五峡”就像一个隐秘的地方。 云雾中的“世外桃源”、“高原绿肺”; 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8项,法定传承人389人。 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保家卫国故事和闪亮的红色文化。
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 具有“一业兴、万业兴”的带动效应,能够释放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方红表示:“当前,日喀则秉承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促文化、融合发展,聚焦聚焦独特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瑰宝,用好世界一流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日喀则依托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规划建设了面积约1万亩的珠峰文化旅游园。 已完成投资约34网络投稿,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文化创意、风情街区等产业。 着力建设国家级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向文化旅游强市迈进。
6月19日,作为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日喀则旅游营销推介会共实现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6.85网络投稿。 携程集团、春秋集团、吉林省旅游控股集团、黑龙江中青旅行社有限公司、康辉旅游集团山东国际旅行社、西藏平措康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西藏环藏旅游有限公司……,一大批区内外优秀旅游相关企业落户日喀则投资兴业。
各类企业将与日喀则合作开展高水平旅游投资,打造特色线路、一流景区、精品高端酒店和新兴业态; 合作培养高端人才队伍,共同提升旅游运营管理水平; 合作推广优质旅游服务,组织招募更多游客前往日喀则旅游。
日喀则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与交汇,将让游客更加安全便捷地进行一次“如愿”之旅,在世界之巅领略更多“诗与远方”的怡人之美。
传统实力增强,农牧业升级。
7月1日前夕,谢通门县达那达乡塔什顶村的农妇白玛卓嘎身着盛装,约上五位闺蜜来到林卡看望。 在达纳塔乡的果园林里,他们聚集在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美景中,表达对党恩情的感激之情,享受幸福的生活。 他们忍不住笑了。
走进日喀则市广大农牧区的“希望田野”,农家院、村巷、草原牧区都充满了生机。 随着巩固扩大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等工作扎实开展,农牧民在这片被誉为“青稞之乡”的土地上正在加速告别“面朝黄土背天”。 “世界”和“西藏粮仓”“以水为草、以水为生”的传统工作方式正在农牧业现代化新征程上昂首阔步。
“以前我们全村耕6000多亩地需要20多天,现在只需要三四个人,三四天就可以完成春耕播种工作,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 萨嘎县车秀乡郎巴吉村村委会主任巴桑次仁站在田埂上,高兴地告诉 小编。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日喀则市是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青稞生产基地。 农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40万亩左右。 粮食产量约占全区40%,其中青稞产量约占全区一半。 日喀则市以桑珠孜、江孜、白浪、萨迦等县为中心,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机装备升级工程,建设优良良种繁育基地,在北大荒开展标准化种植试验,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升级改造。青稞进步。 全产业链生产机械化进程,将提升以青稞为首的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此外,日喀则市抢抓“数字化机遇”,建设日喀则市青稞产业大数据中心项目,为耕地保护、青稞种子生产、田间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场景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生产,带动日喀则市农牧业整体发展。 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将加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日喀则市天然草原面积1.89亿亩,可用草原面积1.79亿亩,其中禁牧面积140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65亿亩。 草原监测数据显示,日喀则市草原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恢复状态。
在定日县扎西族乡拉隆村,牧民罗杰看着山上的绿意,心中充满了喜悦。 在拉龙村养羊合作社工作,他不仅就近就业,获得年固定工资3万多元,还学习并掌握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有效改善了天然牧场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日喀则市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理念,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优化调整养殖结构,加快规模化养殖,全力促进牛业发展和羊产业链。 全市牛羊养殖合作社数量已发展到1000多家。 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双赢”目标初步实现。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日喀则市紧紧围绕“特色、高端、优质”的定位,以拉洛、江当、年楚河、年楚河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支撑。香河。 我们持续加大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目前已完成投资约46网络投稿,重点发展水果、蔬菜、藏药材、青稞、牛羊种植、养殖和加工。
5月28日,历时四个多月的白朗县第十届果蔬采摘节在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开幕。 7个核心采摘区、20个蔬菜合作社有近500个大棚、40多个大棚。 各种水果和蔬菜可供采摘。
6月16日至24日举行的“珠峰纪念品”日喀则农产品展销活动上,云集了全市300多种农产品,销售额近700万元。
发展空间不断打造拓展,致富渠道不断延伸拓展,焕发出“农商文旅”活力的盛事正在发生……农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业按下了“加速键”,乡村振兴持续加速,日喀则市农牧民正以“主人翁”的身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放迸发活力优质项目集聚
基龙口岸4月1日恢复人员往来; 樟木港5月1日恢复双向货运通航; 日孜口岸开港验收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今年以来,日喀则市边境不断传来口岸经济恢复发展、口岸进展的好消息建设项目不断涌现。
日喀则是一座边境大城市,与印度、尼泊尔、不丹接壤。 该地区六个陆路贸易口岸中有五个在日喀则。 《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日喀则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
“日喀则市作为西藏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和通往南亚的桥头堡,应该能够在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6月19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崔维杰在日喀则市对 小编表示,日喀则市对外开放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它是连接我国与南亚最重要的陆地通道。 从经济业态看,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口岸通关货值等位居全区前列。 此外,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上海市也向日喀则市提供对口援助。
在交流讨论中广泛凝聚共识,在观察检查中不断增强信心。 近日,日喀则市发改委牵头组织26家企业41人赴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日喀则经济开发区、珠峰文化旅游园、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园等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考察。
飞瀑流泉抛玉片,青山绿云相接。 夏季的基隆沟景色极其美丽,一座新的生态港口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的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陆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发展国际商贸、现代物流、边境贸易加工等和其他行业。
厚植沃土,可生万树,广植梧桐,可引来凤凰。 日喀则市以南的日喀则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成为集高原工业经济和高原生态城市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新城区。 作为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34平方公里,迄今已完成投资约65网络投稿。 其发展定位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西藏自治区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 日喀则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如今,一流的营商环境不仅是日喀则的共识,也成为日喀则的新象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远近企业和投资者。 据介绍,在2024年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日喀则市综合满意度排名第二,政务服务大厅便利性、创业便利性、纳税便利性、保障便利性5个因素企业权益和政府部门执法的合理性。 各项指标均排名第一。
今年,该市完善KTV了《日喀则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明确了36项优惠政策,通过“硬措施”加强“软环境”建设,保障企业发展和投资兴业。商户的发展。
6月19日,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约204网络投稿。
“本次签约项目均为网络投稿以上优质项目,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足,涵盖文化旅游、清洁能源产业、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产业等、藏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 工业、边贸物流业、高科技数字产业是八个重点产业。”日喀则市商务局局长冯学成表示,“该项目实施后,将为建设、充实、强化我市产业链。 也必将为日喀则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企业、项目、产业的聚集,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让所有人受益、让所有人振奋。
在吉隆县重堆村达曼自然村,16家达曼民宿正在装修。 我们要把对党的热爱、忠诚和感恩体现在我们一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洛桑老人在施工现场感慨地说。 村民于2003年通过国务院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结束了无国籍、无固定住所的日子。 20年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信随着吉朗港的建设和扩建,未来会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在仲巴县亚热乡日子村,雄伟的日则口岸国门傲然矗立,日子二号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旺多布正在从牧民向“商人”转变。 去年买了车后,今年他开了一家茶馆。 他相信,口岸开放后,只要我们听从党的领导,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大家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富裕。
路漫漫其修远兮,万里长风劲,无边风景常新。 日喀则立足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着力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正以“干部敢做、地方敢创业、企业敢做、企业敢做”的奋斗姿态。群众敢为人先”的作风进一步改进。 我们要把握落实的务实状态,在推进“四个创造”、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上争创一流、争先,切实推动贯彻落实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党的二十大,让珠穆朗玛峰脚下、雅江两岸都展现出活力、释放魅力、汇聚动力、升腾希望。
小编手记
担当高质量发展责任
建设西藏区域副中心城市和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担负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水平开放、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开放的重任。 ——高质量发展。
创业是困难的,但努力就会成功。 面对时代大势和历史机遇,面对新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坚持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市全面提升立足岗位,开阔视野,争创一流,争创一流。 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勇气,走进游戏、行动起来,全心全意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全力推动生态环境强健稳定发展,并运用我们全部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勇攀高峰,日喀则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和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 日喀则市将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以营商环境为核心,打造强大平台载体,畅通开放渠道,集聚必要资源,激活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 日喀则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深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优化完善城市管理服务,协调经济、生活、生态、安全需求,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等工作。照护、养老、住房等民生工作。 让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生活质量,创建和谐宜居、充满活力的城市,为建设团结繁荣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力量。
主编:何胜科
编辑:德清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