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中国旅游报美丽中国行走进湖南常德,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

千年古城必有千年历史,这些历史珍藏在档案里,却无法随时读懂。然而,常德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边走边看斑驳的历史,边读懂千年古城。这个地方,叫老西门。

在常德老西门,有一条几乎和常德一样古老的护城河,它沿着斑驳的古城墙蜿蜒而下,水波荡漾,曲径通幽,轻轻地向游客诉说着常德的过往。过去,护城河里污水淤泥密布,覆盖着破败的棚户区;但现在,由于老西门的重新设计修建,借助常德海绵城市建设的契机和技术,除掉覆盖物、清理淤泥、饮用河水、种植水生植物,护城河终于回归市中心。

常德老西门因这条护城河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老西门建设遵循“一轴、一带、三点”的设计策略,以现有历史建筑为基础,加强对建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形成整体的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走在老西门的青石板上,会感觉到老西门是这座城市最深沉的精致,让人百看不厌。走在西门的小巷里,那些书,那些瓦,那些城墙,那些碉堡,总会让人久久驻足,在心中流连忘返。

老西门旅游商业街有大西门广场、小西门广场、葫芦口广场、宣子府、老西门剧场等,是一条特色街道,也是一条历史街区,有文化、有底蕴、有活力……每一处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常德天气_常德_常德旅游

老西门有一家特色服饰店,名叫孔雀巢,是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和她姐姐共同创办的。孔雀巢专注于再现民族手工服务,坚持民族的自我表达与传承,力求将逐渐远离现代生活的民族与国际时尚相结合,启发人们对古老民族文化的思考与回归。

老西门有一家专门做擂茶的店,店名就叫莫街擂茶店。擂茶是常德独有的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文化,主要是因为它的制法、用具、寓意,还有流传至今的地名“桃源马市村”和“仙人赐方”的传说。但最能打动人心的,应该是那股值得细细品味的特殊香味,像是最难割舍的故乡情怀。金灿灿的炸锅贴,配上十余种“配茶”的点心,或蒸或煎,或素或荤。满满一桌,配上一碗滚烫的擂茶,身心暖和,五脏六腑都舒畅起来。

老西门有一座专门的剧场,名字叫老西门剧场。2017年9月20日,原创多媒体音乐奇幻剧《平凡》在这里首演。说起老西门剧场,必须提到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地方汉族民歌,是湖南民歌湖南丝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它在湖南丝弦中发展最为成熟、影响最为广泛,早已具备独立歌曲的地位。因演唱时要用扬琴、琵琶、三弦、胡琴等弦乐器伴奏,故称丝弦,又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又称常德丝弦。

常德_常德旅游_常德天气

在老西门剧场上演的《平凡》讲述了一位现代常德人回到古代常德的奇幻之旅,在这段旅程中,他从古人身上学到了四课:人生、理想、爱情、坚韧。专业的弦乐艺术家、奇幻唯美的舞台效果、演技精湛的演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直击心灵的视听盛宴。《平凡》在寻找常德的过去与未来,寻找古老的怀旧记忆,寻找艺术的本源。

老西门有一幢别具一格的民居,名叫荀子房。荀子房是常德传统的民居形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荀子房是常德民居的深刻记忆,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传统荀子房整体结构为外墙高墙环绕,内为木屋。房基用石板砌成,高约1米,屋顶用厚青砖砌成,高8米,上覆黑瓦,檐口用白色石灰粉刷,上面绘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檐口高耸。四面如铁桶般的高墙方方正正地围成“印章”形。

由于常德古城历经战乱和时代变迁,传统的荀子宅如今已基本消失。2011年5月,主创团队历时近4年,设计了一座占地2400平方米的荀子宅。主创团队将现代与传统的建筑技术、材料工艺相结合,打造了“新荀子空间”。“新荀子空间”所用的砖瓦木石,多来自湘西北拆迁的老建筑上的实物。门楣、柱子、影壁、窗玻璃等,均采用传统木雕工艺手工制作,古朴精致,别具一格。同时,主创团队在建筑功能上做了一定的改进,通过9个院落、6个台地、1个四季中庭,让荀子宅这种传统的民居形式,更加符合时代特征。

常德_常德天气_常德旅游

2016年,常德老西门宣子府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公共建筑类金奖。

老西门窑洞的现使用者为常德托尼洛·兰博基尼书苑酒店。2016年9月,常德托尼洛·兰博基尼书苑酒店入驻窑洞,传承老窑洞的悠久祝福与历史记忆,是东方文化传承与意大利精髓的碰撞与融合,旨在给予每一位客人独一无二的入住体验。托尼洛·兰博基尼书苑酒店是一家集餐饮、住宿、茶室、雪茄、酒窖、会议室等功能于一体的超五星级精品酒店,是值得品味与珍惜的异世界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