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健身房“举铁”已成时尚。视觉中国供图
我花了钱请私人教练但伤了我的背
“本来想花钱请私人教练科学减肥,没想到减肥先伤了腰。” 说起自己的“血泪史”,李女士后悔不已。
李女士花了1.4万元在健身房购买了60个私教课程。 在教练的指导下,李女士越练越不舒服。 “有几次,我在做高强度的心肺训练时,很难坚持,呼吸很急促,但教练并没有叫我停下来。然后我就出现了头晕、耳鸣、眼睛发黑等症状。” 李女士觉得教练没有理由停下来。 没有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或强度调整。 通过观察,她发现其他学员的训练项目和强度与她基本相同,但这些学员的体型、年龄、性别不同。
在尝试杠铃弯身划船动作时,教练示范了一次,并让李女士直接从中等重量开始。 结果做了几次,她就感觉腰部一阵刺痛。 原来她受伤了; 她必须休息很长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背部伤势仍然频繁复发。 李女士后来发现,这是一名刚从体校毕业的学生,既没有资格证书,也没有任何教学经验。
孙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花了一万多元报名了三个月的私人课程。 下课后,教练舒展肌肉时,他感到不舒服。 “就像呼吸一样的疼痛,但教练当时说这是正常的。” 孙先生连续几天按照教练的要求继续上课,并多次向教练汇报。 他报告说他的疼痛越来越严重,但教练说没关系。 直到孙先生无法忍受疼痛,才去医院检查,发现两根肋骨骨折。 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是由于不规则的拉伸造成的。 孙先生询问了教练,发现教练出示的资格证书是假的。 教练表示,他并不知道自己拿到的证书是假的,自己也被培训机构欺骗了。
健身房更注重卖课
健身房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健身教练资质混乱、课程推广套路繁多、重销售轻专业等问题日益凸显。
“健身行业目前对从业者并没有法定的职业资格制度,很多教练没有医学或运动损伤方面的学习背景,只能找一些机构,经过短期培训后拿到证书。普通消费者则是“很难辨别这些证明的真伪,这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国科网编辑、原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戴天一说。
“体能师考试非常全面,难度也很大,考核内容包括客户的体能评估、运动处方设计、训练适应性、运动技巧、安全应急程序等。我是医学出身,学习了几个月。仅如果完全没有相关背景,你可能需要准备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不仅仅是突击或几天的健身辅导。其实是‘医生’的职业,只有经过严格、专业的训练,才能在帮助别人训练的时候避免危险。”
健身行业资深从业者丁东(化名)告诉 小编,目前健身教练资格证书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国内相关部门、国外机构等颁发的等级健身教练证书。 NCAA(美国大学体育协会)4家认可的健身专业培训认证机构颁发的证书,以及国内各培训机构或公司颁发的证书,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中,前两个是业界比较认可的,这两个证书的培训和考核都比较严格。” 丁东说道。
“一些大型连锁健身机构非常注重健身教练的专业水平,除了看他们的资格证书外,还会有实战技能考核、体能考核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由专业人士打分。如果超过一定水平,才会聘用分数高的教练,会定期进行考核,保证教练的身体状况和专业水平。”丁东说,“但并不是所有的健身房都有这么完善的教练审核机制,而那些不规范的健身房为了盈利,更注重教练的营销能力和吸引顾客的能力。卖课”。
完善教练员资格认证体系
如果你在健身房被教练伤害了,谁该负责? 北京长虹律师事务所彭彦军律师认为:“根据民法典第1191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对工作人员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如果健身教练造成他人损害,健身房通常应承担责任,健身房承担责任后,可以向健身教练寻求赔偿。” 彭彦军进一步解释,对于一对一的私人训练,健身房应该承担责任。 对于损害赔偿,由于体操运动员本人往往没有过错或过错程度较低,因此健身房通常应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 特别是如果教练不具备相关资质,而健身房在聘用教练时也没有审查教练的资质,存在主观过错,会增加健身房的赔偿责任。
“如果你在健身房锻炼,一开始还是需要有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锻炼前应该有专业的身体评估。你还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人病史,比如脊椎问题和心脏病,健身时避免谈论疾病,如果患处训练过度,告知教练你的健身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遵循教练的指导。北京水利医院创伤科副主任医师王耀辉建议,健身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如跑跳热身、肌肉伸展训练等,运动后应及时进行放松活动,以减少神经兴奋,缓解疲劳,减少肌肉乳酸堆积,减轻疼痛。 发生。
健身行业需要专业的教练。 对于目前健身行业存在的各种乱象,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与人文科学学院教授周跃建议:“健身是一种相对专业的行为,需要健身教练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可以帮助健美运动员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纠正动作,并提供运动保护和持久的健身陪伴和监督。 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更加专业的健身教练培训标准和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形成从业人员的合法职业。 准入资格制度。 此外,还要加强行业自律,鼓励成立健身行业协会,设定行业标准和门槛,明确行业服务规范,建立从业人员和人员“黑名单”,促进整个健身行业健康发展。健身行业。 让更多热爱运动的人更科学、更有效地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