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象原作者|小卓
在全托管席卷跨境电商之后,“半托管”又开始流行。
全托管的核心是“卖家只提供商品,其他一切由平台负责”。 这种模式近年来非常流行,因为它大大降低了卖家的进入门槛,降低了各个环节的成本。 今年以来,速卖通和特木分别推出“半代管”模式,再次引发业内热议。
从去年8月开始,速卖通试运行“半代管”模式,正式上线后,大力推广激励措施。 特木的半托管模式正在密集招商。 据《深湘网》报道,近期特木投资人员处于“完全无法回应信息”的状态。
跨境卖家非常务实,不少人抱怨平台降价,但很难抵挡“卖单”、“清库存”的平凡。 与发货至国内仓库的全托管模式相比,特木的半托管模式适合拥有海外库存的卖家。 一批想利用特木“清海外库存”的增量卖家正在进入市场。 即使海外仓没有现货,也有卖家在寻找合作资源,试图抢占先机。
行业此前的全托管热潮和当前的“半托管”热潮,其实都是“平台主导、接管更多环节”逻辑的体现。 了解这一切,也就了解了跨境电商行业新的游戏规则。
全托管和半托管,都验证了分工重组的价值。
跨境电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行业环节很长。 从生产供应、产品选型与定价、国内仓-国际物流-海外仓物流,到将商品运送给海外消费者,以及营销推广、客服沟通、售后服务,都有不同的分工以及许多环节的组合。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探索赚钱的机会。 而长环节的分工重组,机会也会不断涌现。
全管理模式是分工重组的结果,半管理模式是重组逻辑的深化。 至于如何重组,不同平台会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判断。
比如特木的“半托管”调整,只是调整了仓储物流环节,而业界关注的“定价权”依然属于特木。 Temu的目的是吸引海外仓有货的卖家加入平台,提高平台的物流时效和品类丰富度。
电商行业讲究“更快、更省”。 特木的全程托管降低了跨境电商链条上的成本,同时利用“比价”机制筛选出价格更优的产品。 这满足了“省”和(相对)“好”。 不过,无论物流多快,从国内仓库发货到海外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同时,这种模式更适合附加值高的小规格产品,不适合家具、家居摆设等大件物品。
如果大件物品通过空运,费用不值得; 如果是海运的话,速度不够快。 更好的主意是直接从美国大陆发货。 目前,特木半托管业务正在家居品类招商,以大小家电、厨餐厅卫浴用品为重点品类。
时效性是Temu半托管模式中卖家的关键要求。 在Temu后台,卖家需要为半托管商店设置送货时间和免费送货区域。 平台只提供“1个工作日内发货”和“2个工作日内发货”两种选择。 对于范围内的配送区域,平台提供的配送时间为“2至5个工作日”。
和 Temu 也称为“半托管”,是完全不同的方法。
速卖通的“半托管”针对的是POP模式下的自营卖家。 平台主要接管仓储物流环节,定价权仍然掌握在卖家手中。 速卖通的意图是利用平台物流资源(如菜鸟供应链)帮助自营卖家简化物流环节,提高平台整体服务质量。
速卖通针对的是拥有商品和运营优势但缺乏物流优势的卖家。 与工厂卖家不同,此类卖家可以作为“供应商”访问完全托管,没有任何负担。 但如果你拒绝全程托管,你就会错过“平台全包”模式带来的便利。
速卖通的物流资源可以补充这类卖家的关键能力——商家在菜鸟仓库备货,后续配送由平台集中处理。 效率变高的同时,卖家原有的优势也能保持。
虽然做法不同,但Temu和速卖通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了调整。 特木是跨境电商行业的一匹黑马。 全托管模式适合起步量和设定基准。 可以分离海外仓储和物流环节,这将有助于特木进一步拓展品类。 速卖通本身拥有自营卖家基础,接管仓储物流环节满足其增长需求。
新逻辑、新问题
因此,不要纠结于如何定义“半托管”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托管逻辑的盛行已经验证了新环境下重新组织分工的价值。 不同平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漫长的行业环节中寻找新的优化空间。
对此,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做法。
亚马逊不认可完全托管模式。 在亚马逊看来,卖家不应该退回到“供应”的位置,而应该提高各种运营能力,从“制造商”升级为“品牌拥有者”。
然而,亚马逊借用了部分“托管”模式,这将有助于吸引卖家。 面对激烈的中国竞争对手,亚马逊用“启动产业带十大指引”降低卖家转型门槛,基于仓储物流优势发布供应链解决方案,以低廉的价格降低相关费率和佣金。 - 特定类别的定价商品等。
这些举措不仅是为了增强平台对中国工业带卖家的吸引力,也是为了增强平台产品在低价浪潮中的价格竞争力。
Shein最初是一家个体经营企业,去年推出了平台业务。 据《深象》了解,Shein平台业务现阶段的核心投资对象是行业卖家,全托管、卖家准入门槛较低仍是平台的主要推广模式。
相似的模式意味着Shein必须面对来自Temu的竞争。 与烧钱增长的Temu相比,Shein有自己的品牌和服装供应链优势作为基础。 不过,除了强势品类之外,Shein还要在投资和低价上加大投入。
店里还提倡全程托管。 与其他平台相比,Shop的特点是占据“高流量”、内容属性更强、强调内容与交易的联动。 因此,Shop的全程托管并没有像Temu那样“包揽一切”,而是着眼于简化卖家的运营压力,让他们更专注于备货和内容运营。
不同平台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变化。 “平台接管更多环节”已成为新趋势,而“四小龙”(即特木、速卖通、Shein、Shop)就是这一趋势的积极践行者。
“平台接管更多链接”趋势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传统外贸卖家、产业带卖家需要新渠道,库存压力需要缓解; 苹果和谷歌的隐私政策让卖家购买变得更加困难; 航运物流也存在不确定性。 复杂的行业环境、拓展市场的紧迫性、跨境电商转型的困难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让“平台接管更多环节,为卖家拓展销售渠道”这件事显得格外有市场。
全托管的流行验证了这一趋势的成立。 但完全托管并不是终点。 “平台控制”逻辑可以有更多精细化操作的空间,分工重组可以做得更细。 “半托管”是精炼逻辑的产物。
Temu、速卖通、Shein、Shop以及平台上的卖家正在共同塑造跨境电商新生态。 生态变革有新红利,但也会带来新问题——卖家和平台如何持续竞争? 跨境生态的各个参与者将如何相互竞争? 当全托管变得同质化时,各平台如何找到差异化增量? 这些都是与增长同样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