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作物是指第一年播种、次年夏初收获的作物,如油菜籽、豌豆、蚕豆、小麦、春薯等。今年春作物总产量达125.45万吨,其中油菜籽面积451.53万亩,比上年增加4.8万亩; 总产量62.93万吨,比上年增加2.26万吨,同比增长3.7%,创历史新高。
目前,重庆各地正在加紧收割小麦、豌豆、油菜等早春作物。 在潼南区新生镇元通村,层层梯田金黄一片。 农机操作员正在山上来回操作微型收割机收割小麦。 圆通村党支部书记游喜佳告诉 小编,这里原本是一块闲置土地,但通过引进种粮大户,种植了小麦,今年实现了丰收。 “已种植小麦300余亩,预计产值50万元左右。” 圆通村种粮大户刘海龙说。
綦江区三江街道寨门村油菜籽丰收。 通过机械化作业,收割、脱粒、清理、秸秆还田等工序可一次性完成。 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每亩降低油菜综合成本260元左右。 綦江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克表示,今年全区已种植油菜籽1万余亩,总面积10.85万亩。 预计产量1.6万吨,产值超过1.12网络投稿。
“六方面综合施策,我市早春粮油作物再获丰收。” 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负责人说。 一是党和政府继续分担粮食安全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坚决落实。
二是提前储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三是提前做好政策奖励补贴和农民宣传动员,提前拨付耕地补贴资金和种粮大户补贴,落实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先后成立19个技术指导组,到各区县区提供现场服务。 同时,开展“春耕服务百天”专项行动,监测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开展防灾减损措施。如应急防控、灾后补种等。 。
五是今年,重庆把提高单产作为粮食生产的第一工程,多措并举推进“三稳、一扩、一提高”(即稳口粮、稳玉米、稳粮食)。大豆、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实施主要粮油作物规模化生产)。 区增产行动),扎实推进绿色优质高效粮油创建。
六是推广好土地、好种子、好机遇。 例如,近年来,重庆加强油菜新品种选育,成功培育出“清油”系列品种,实现了从过去的“三碗菜籽一碗油”到目前的“两碗油”的突破。一碗菜籽一碗油”。 同时采用条播,结合合理密植、机械化耕作、秸秆还田等技术,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高。
目前,全市小麦已收获20%,油菜籽已收获60%。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组织各地抢收,确保颗粒回库。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