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1日电( 小编赵小文)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护士提供人文关怀,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值班休息和后勤保障条件。 5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召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截至去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563万人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琪表示,近年来,我国护士队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到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将达到563万人,每千人注册护士人数达到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比例达到80%以上。 各地还结合实际不同程度开展了老年病、儿科、重症监护、传染病科等工作。 对医疗等急需护理专业的护士进行培训,显着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邢若琪指出,当前护理工作面临新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更新,我们希望得到高品质、人性化、多元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社会对老年护理和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求日益旺盛。 此外,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对护理和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医疗诊疗量快速增长,住院服务量也不断增加,临床护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要求护理工作更加主动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邢若琪表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护理队伍。 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文件。 我们希望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护理服务。
鼓励医疗机构逐步提供延续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看病体验。 邢若琪表示,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持续关注群众就医体验,2023年推出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患者体验的主题活动。 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为人民群众疏通看病堵点、看病难。 启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指导各地通过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领域等措施,推动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此外,医疗机构还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病情观察、辅助治疗、人文关怀、健康指导等综合身心护理服务。一些省级医院还要特别注重加强护理人文建设,细化人文关怀措施,逐步推动和扩大护理服务连续性,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医疗护理问题。”邢若琪说。
邢若琪表示,下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将继续落实,将不断优化护理服务作为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的重要调整措施。 督促指导医疗机构不断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实责任统筹护理,扎实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注重加强护理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护理服务。 鼓励医疗机构逐步提供延续护理服务,降低出院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率,让更多出院患者受益。 充分发挥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下沉和带动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就近群众急需的护理问题。
编辑: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