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为主”的抓手在哪里?——构建自主防病知识体系

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疾病预防知识体系

区分“病前”和“病后”两个健康管理阶段,是掌握健康主动权的关键。 病前健康管理是为了预防疾病,病后健康管理是为了治疗疾病。 疾病预防是主动健康管理,疾病治疗是被动健康管理。 主动健康管理成本低、效率高,被动健康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但现实却非常尴尬。 每当提到健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医疗,或者只是医疗,好像健康管理就是医疗。 然而,以疾病预防为目的的健康管理往往处于非主流地位。 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缺乏整体的疾病预防知识体系。

病后健康管理有一个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就是现代医学。 病后管理之所以取得如此重要的成就并始终占据健康管理的主流地位,是因为它有现代医学知识体系的支撑。 事实上,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也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尤其是近100年来,它已经攻克了人类疾病的每一个问题。 治疗效果日益精准,社会效果突出,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病前健康管理尚无完整的知识体系。 虽然预防疾病发生的知识和经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00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疾病预防知识和局部体系,但没有得到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认可。 但这些概念知识和部分体系各自为政、各自为政,有的相互矛盾、片面模糊,没有形成完整的疾病预防知识体系。 也就是说,“预防为主”的主角仍然是一棵小树苗,需要不断浇水、施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实现使命。

“病前”和“病后”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需要两个知识体系。 不能用一种知识体系来处理两个阶段的问题,也不能用治病的知识体系来处理防病阶段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摆脱这种认知模式,你就无法摆脱被动的困境。 建立独立的疾病预防知识体系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低效的。 在病前阶段的健康管理中,只有拥有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主动价值。

多方面构建疾病预防知识体系

如何命名这个知识体系? 从传统角度看,可以称为健康科学,但保健概念包括病后阶段,不够准确; 从本质上看,它可以称为健康科学。 健康的本义是没有疾病,但医疗可以恢复健康;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它可以称为健康科学。 称为预防医学,病后健康管理称为治疗医学。 我主张称之为“疾病预防”,既容易理解又准确。 预防医学和治疗医学是平行关系。 它们共同支持人类健康管理,补充和完善现代科学体系。

如何确定预防的定义? 从关系维度来看,预防是研究疾病原因与机体健康关系的知识体系; 从功能角度看,预防学是研究和解决疾病预防问题的知识体系; 从本质维度来说,预防是研究人体如何避免生病的知识体系; 从发生的角度来看,它是研究和揭示疾病病因的形成和抑制规律的知识体系。 防病与药物齐头并进,防病在前,治疗在后; 疾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如何构建疾病预防体系? 总体来看,引起人类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饮食、体温、动力、心态六个方面。 这六个方面之间存在着“2+4”的关系,即遗传、环境是客观因素,饮食、体温、动态、心态等是主观因素。 其中,饮食与健康有6种关系,以及6种原因。 食物缺乏、#饮#食、饮食不卫生、偏食、厌食、食物过敏等都会带来疾病; 体温与健康有冷和热两种关系,过冷和过热都会带来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动态与健康有三种关系,动、静、#。 不当的动静、#眠障碍都是致病的原因。 心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 喜、怒、哀、忧、恐都与健康密切相关。 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心态会导致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上六个方面是构建疾病预防的二级学科内容,并由此衍生出三级、四级学科,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构建疾病预防知识体系,不仅要研究各个因素的内在逻辑,还要研究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既要总结和提高中国传统防病知识,又要学习、吸收世界各国的防病知识; 既要沿用传统的学科结构范式,又要勇于探索系统集成的新途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 饮食防病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经过不断的组合和迭代,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立疾病预防知识体系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疾病预防是健康管理的上游,疾病治疗是健康管理的下游。 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建疾病预防知识体系的价值不会低于疾病治疗知识体系,反而会高于疾病治疗知识体系。 在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建立疾病预防知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预防医学的任务是使个人保持健康、寿命更长、无病死亡。 疾病预防的价值在于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减少疾病给个人带来的痛苦,减少家庭返贫或因病致贫的发生,减轻国家日益繁重的医疗负担。保险负担,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占用,提高社会整体运行效率。

在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支撑下,在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下,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导下,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构建疾病预防知识体系是可行的。系统。 疾病预防建设是对现代科学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预防医学是“预防为主”的主角和出发点。 有了防病科学,人们就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检验所学,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如果说,20世纪主要由欧美学者建立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21世纪的中国学者就应该有这样的责任,立足于中国传统的防病文化,揭示疾病成因的客观规律,创新性地构建防病知识体系,减少人类疾病的发生,为病前提供科学依据。健康管理方法。 全球公共产品,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食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