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儿童文学编辑的创新抓手在哪里?

1、以创新精神响应时代要求

如果说传承需要坚持,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那么创新则是时代对每一个编辑者的要求。 [1] 在每年出版4万多部童书的市场环境下,在激烈的竞争中,创新并不容易。 那么,原创儿童文学编辑从哪里入手创新呢?

1、精品出版策划创新

策划是最能体现编辑知识、市场眼光、资源整合能力的环节。 每位编辑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市场需求、儿童成长需求、作家资源等,创造性地提出图书选题。 原创文学的内容虽然主要由作家完成,但读者类型繁多,阅读需求也不同。 出版物应该以什么尺寸、风格、装订等呈现,哪些作家适合创作什么样的作品等等都需要编辑。 在策划阶段,我们反复考虑并进行创新设计,从源头上保证出版质量。 例如著名诗人金波先生,他的童话故事和儿童诗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 江苏少儿出版社近两年转变思路,推出80岁金波先生的现实题材小说《婷婷的树》,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诗人身份与小说体裁的全新结合,创造了出版策划的创新。 。 有许多儿童文学书籍成套出版。 这套书如何组合和定位,需要深思熟虑和创新。 比如,我们可以从关爱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出发,形成“成长励志”、“友情亲情”、“自我认同”等系列; 我们还可以从作者的创作风格入手。 比如,作者所在的上海儿童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就策划了一系列长篇畅销书《最有价值的中国儿童文学》,捕捉了“中国最有价值的儿童文学”等十位著名作家的不同创作流派。秦文君经典成长小说”、“陈丹燕经典少女小说”、“沉石溪经典动物小说”。 其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一本书在手,完美阅读”的说法在少儿图书市场上也家喻户晓; 也可以围绕知名品牌形成品牌系列,比如《少年文艺金榜名著系列》,这是儿童文学中的第一本出版物《少年文艺》是品牌的核心,让读者对整套书的文学价值进行一目了然的评价。 这种在书籍策划阶段的创意可以千变万化。 编辑的创新意识越强,他就越独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策划创新直接决定图书出版的成败。

2、图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作家完成一部作品后,如何呈现给读者,是编辑们必须充分考虑和体现创新的另一个方面。 即使是小说、童话等作家的定稿,出版前以及后期是否添加序跋、创意访谈、作者照片、读者互动等增值内容,编辑们仍然要反复协商和讨论。排版、装订等,以提高图书质量。 无论是功能性还是美观性都贴近儿童的需求。 [2] 以在青少年中非常有名的一套《东直子儿童奇幻小说》为例。 安房直子是日本著名奇幻小说家,但该书问世时,中国的年轻读者对这位作家并不熟悉。 因此,编辑除了作品主体之外,还翻译介绍了对作者非常详细的介绍,并精心收集了作者的许多日文书籍封面、生活照片以及各界评论,让读者快速了解这个独特的女人。 作者及其“淡雅如野菊花”的作品风格,加上后来聘请著名画家添加精美的图画,以及装帧设计中对艺术纸、特殊油墨等的独特运用,整套书从设计到印刷都非常特别。 精致,完全做到了孩子认知接受范围内的“最好”。

出版编辑中级职称_出版编辑学就业前景_编辑出版

3、图书营销创新

以前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这么说了。 每个出版商都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 [3]虽然编辑不负责一线营销,但书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最取决于内容。 编辑是对图书内容理解最深的人,自然会走到最前线,为图书营销提供创新思路。 不得不说,与市场上其他图书类型相比,儿童文学图书的营销方式相对传统。 他们主要依靠校园签售、图书馆共享、媒体报道、网络销售平台推广等方式,年轻读者为营销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些出版商甚至将营销简化为简单粗#的折扣。 如果说传统出版社在内容制作方面还保持着一定的优势,那么很多新兴出版公司在营销方面则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 他们的编辑依靠网络时代的便利,通过各种手段增加曝光度和读者粘着力……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读者、新经典等公司的许多现象级的图书营销策略.,这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哇,我不会在这里全部列出。 令人高兴的是,原创儿童文学的编辑们在营销创新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2、为孩子提供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精神产品

作为儿童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我们必须有使命感,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必须对未来有高度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编辑,面对手上的文字,即使作者是非常熟悉的作家,仍然必须保持专业的敏感性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准备、审阅和优化课文的过程中,他必须让课文变得有趣、富有情感。 我们要精益求精,在身份认同和思想导向上充满正能量。

1.耐心陪伴作者成长,期待优质产品的诞生。

作者对于编辑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但作者也有成长的过程,很少有人一创作出小说就一鸣惊人。 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很多都比较年轻,缺乏创作和生活经验。 儿童文学创作不仅要求文学性,更注重儿童性。 很多年轻作者希望在创作过程中能够与编辑充分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 很多编辑有时比作者更了解作者,能够对作者的创作方向和风格提出积极的建议。 比如我合作的动物小说作家刘虎,他的作品《飞越喜马拉雅山》最近入围了“2018中国好书”。 刘虎曾经是一位成人文学作家。 当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时,我能感受到作品的文学性和深厚的情感。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在儿童语言上有些欠缺,读起来不够轻松。 也因为他是一名科学工作者,在描述动物时,由于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很难或者不愿意刻意创造“扭曲”的拟人情节。 这样,作品的可读性就会受到影响。 也减少了。 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建议刘虎在写动物小说时,应该采取人与动物之间的双线发展方式,让发生在人类之间的情节变得更有故事性,而情节则更加有故事性。与动物有关的事情应该保持科学性。 通过这种方式,作品的文学性、讲故事性和科学性都得到了考虑。 果然,刘虎的作品发表后得到了高度认可。 2018年11月,《雪年》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继而荣获桂冠童书称号; 《飞越喜马拉雅山》被“课堂读书”公益读书活动推荐为学生必读,并首次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优秀童书畅销榜。 2019年4月入围“2018中国好书”。 目前,这两本小说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并陆续重印。 作者期待的优质书籍终于诞生,实现了作者和出版商的双赢。

出版编辑学就业前景_编辑出版_出版编辑中级职称

2、以对儿童负责的态度弘扬真善美

儿童文学图书出版如火如荼,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面对这块“大蛋糕”,一些编辑不淡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让一些粗糙、浅薄、甚至有害心理健康的低质量图书流入市场。 越是这样的时候,原创儿童文学编辑越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责任感,当好小读者的守望者。 [4]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相同。 除了纯文学作品外,还有很多类型化作品,比如冒险类、侦探类、幽默类等,这些作品比较大众化,注重可读性,但即使这样的作品出版,编辑也必须严格把控质量。文本,使其流行但不粗俗。 用儿童图书编辑的一句口头禅来设定标准:你出版的每一本书都应该是你愿意带回家给自己的孩子读的书。 2017年,作者主编的作家郭江燕的童话《兄弟镇的邮递员》荣获“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随后荣获中国好书、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最终《五个一工程》被称为年度获奖大满贯图书。 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是作者在前期与作家讨论作品以及在作家的创作中坚持弘扬真、善、美的原则,使这本书充满了令人感动的温暖和美好。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优秀的作品不限于一种风格、一种形式……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温暖灵魂、启迪心灵,就是优秀的作品。 作为一名原创儿童文学编辑,必须时刻这样要求自己,牢记自己的责任。

3、以精湛的专业素质掌控整个出版流程

出版一本书需要很多流程,编辑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有控制整个流程的意识。 这里的重点是审查作品。 这个过程最能体现编辑者驾驭作品和修改文本的综合能力。 上面提到的作家刘虎,有优秀的小说,但他给作品起的名字一开始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作家中并不少见)。 比如《那年#风雪》,作者最初将其命名为“孤儿”。 虽然这部小说确实是围绕一个孤独的男孩和一只小孤狼展开的,但作为一部儿童小说,《孤儿》显得有些成人化,相当沉重。 而且,这两个字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一部战争题材小说。 于是作者反复研究了这部作品,决定以一个重要的情节转折来命名这本书——老人放下仇恨,在一个雪夜接受了男孩(敌人的儿子)。 经作者同意,最终定名为《那年雪》。 这个名字很有时间感、空间感和悬念感,读起来也短小有力。 从出版后的反馈来看,年轻读者也相当满意。 小说《飞越喜马拉雅山》也有类似的“改名”经历。 经过与作者充分沟通,之前的《斑头雁旅行记》、《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等暂定片名被淘汰,最终片名是《飞越喜马拉雅山》,不仅凸显了作品主角斑头雁的地点和特征。 ,并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感觉。 评审作品还包括很多工作,比如梳理整体情节、修正细节和瑕疵、纠正错别字和错别字等。在作品从手稿一步步变成书籍的过程中,编辑们没有高度的意识。责任和专业精神永远无法取得最好的出版效果。 但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也要有包容的心态和理解、尊重作者的基本原则。 在内容调整等重要问题上不能武断,不能以个人审美喜好作为衡量作品的标准。 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不可取的。

3. 面临新挑战与复合角色转换

在图书出版繁荣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原创儿童文学编辑,必须掌握七十二变的技巧,随时​​准备面对新的挑战,做好在复杂角色之间切换的准备。 狄更斯在《两座城市的故事》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如果说现代出版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出版最好的时代,那么与繁荣相匹配的必然是对编辑个人能力的复杂要求,这让一些编辑疲惫不堪。 但时代对个人的要求不会改变。 编辑,包括原创儿童文学编辑,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变化。 无论工作角色如何转换,他们都必须把高质量出版作为职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出版编辑学就业前景_编辑出版_出版编辑中级职称

1.掌握精品图书营销策略的综合技能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精品出版必须在营销上进行创新。 如何进行市场创新? 这就需要原创儿童文学编辑打破旧有的认知方​​式,从原创内容生产者、流程策划者进化为全方位的市场探索者。 他们不仅要像过去那样完成图书出版前期和出版后图书资料整合工作。 、宣传品制作、现场活动策划,还要学会根据图书不同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受众特征,精准对接目标客户。 除了在大型网络平台上推出常规营销所需的网络话题外,还必须使用短视频(如李视频、抖音等)、公众号推文、在线群组分享、音频等许多新方式。 就连作家与读者之间传统的互动活动,也从面对面的有限空间,演变为网络直播的方式……这些复杂的新技术手段运用得越充分,图书的营销效果就越好。 因此,编辑必须精通营销新技术,做好优质图书的营销工作。

2、拥抱新技术,探索精品出版融合发展

近年来,出版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出版业的共识和出版社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的编辑不仅要有“坐板凳十年”的传统和坚持,更要有破旧创新的意识,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 [5]借助新技术,不仅可以使选题策划、排版制作、后期处理更准确、更快捷、更高效,也可以让高质量出版的产业链变得更长更长远,实现一体化、跨越式发展。 。 以少儿科普领域知名品牌图书《十万个为什么》为例。 除了努力创新纸质图书的形式外,出版社在多媒体版权合作、海夜店口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根据纸质书改编的舞台剧版权出售后,由第三方公司排练的舞台剧《十万个为什么》在北京、上海等地上演。 出勤率非常好,得到了教育部门的支持。 出版商还可以通过许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上述“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陋居的邮递员》的舞台剧、影视剧版权也已成功签约。 可见,优质图书以其高品质赢得了读者的口碑,吸引了市场的关注。 通过全版权运营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时代在飞速发展,传统剪辑行业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的魅力,也正在接受新的挑战。 原创儿童文学编辑肩负着促进未来社会建设者精神成长的重要责任。 他们要坚定不移的初心,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高质量出版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参考

[1]金雪华. 论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J]. 科技传播, 2018, 10(18): 178-179.

[2] 张小迪. 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 社论,2018(3):134-135。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