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显着降低碳排放强度

废料是能量的“储存”。 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可以同时回收产品材料中固化的能量和碳,通过回收、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不同层次的利用,实现多维度减碳。 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品的回收利用,可以实现物质投入脱碳,有效减少原材料开采、运输、生产加工等价值链中的碳排放。 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利用形式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持续固定产品从原材料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产品功能和价值的保留。

大多数类型的材料和产品的回收利用具有明显的减碳效果。 废钢是一种可多次回收利用的载能资源。 与以自然资源(铁矿石)为原料的“长流程”高炉转炉流程相比,以废钢为主要原材料的电炉“短流程”炼钢流程时间较短。 过程。 再生铝加工避免了高碳排放的电解环节。 废铜可直接用于生产铜材料,大幅减少铜矿开采量,缩短冶炼流程。 据研究测算,每吨废钢代替天然铁矿石生产钢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1.6吨; 使用废铝代替原生资源生产铝,每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吨; 与利用原生资源生产铜相比,每使用一吨废铜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吨; 再制造产品可节省70-98%的新材料使用量,减少79%的碳排放——夜店招聘网; 每一部二手闲置手机交易可实现约25公斤的碳减排。

2.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潜力巨大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快速城镇化阶段,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 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6.7%。 2020年,我国十大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突破6000万吨,占全球份额50%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资源产品的生产和社会积累将不断增加。 据中科院课题组测算,2020年我国钢材总储存量已达100亿吨,人均钢材保有量7.1吨(欧美国家峰值储存量为8-10吨)人均钢铁产量)。 到2025年,我国钢材储存量将达到120亿吨,废钢资源年产量将达到270-3亿吨。 2030年,我国钢材储存量将达到132亿吨,废钢资源年产量将达到320-3.5亿吨。 届时,国内对铁矿石的依赖度将大幅降低,废钢资源将成为未来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各种废钢资源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产”。

近年来,我国主要类别废旧物资回收总量逐步增加。 据研究测算,废钢、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九大再生资源回收量达3.24亿吨,同比增长7.1%。 比2011年翻一番。《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九大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4.5亿吨,预计比原生资源利用减少碳排放8亿吨左右。 随着《指导意见》的实施,预计到2030年,九大再生资源回收量有望增至5亿吨以上,碳减排量将达到10亿吨以上。 随着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的完善,预计到2060年,我国将初步形成以“城市矿产”回收为主的社会资源供给格局。

3. 废物回收利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通行做法。

从全球角度来看,世界各国都将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欧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废弃物,不断完善政策规划,促进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发展。

不久前,中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期间发表联合宣言,将可再生资源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领域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合作。 美国零碳行动计划(ZCAP)指出,通过可持续材料管理减少材料浪费是新绿色增长模式所需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该行动计划呼吁建立国家可持续材料管理框架(SKTV)。 近两年,美国先后KTV《推进美国回收体系国家框架(2019)》和《国家回收战略(2024)》,提出将回收率提高到50%的国家回收目标到2030年,致力于建立更具弹性和成本效益的国家回收体系。

欧盟推出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从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角度肯定了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系统审视其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欧盟还在《废物框架指令》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活垃圾50%、建筑拆除垃圾70%的回收利用目标。德国《促进循环经济、确保环境可持续性的废物管理法》提出,全面回收利用2030年各类垃圾处理率不低于60%,2035年各类垃圾率不低于65%。

日本于2024年初发布《2050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提出到2050年实现资源行业净零排放,并将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改造、成本降低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资源回收再利用。 日本已四次发布《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计划》,并就资源生产率和回收率设定了相应目标。

《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建设的关键节点:一是构建规范有序的回收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废旧物资标准化回收水平; 二是提高加工利用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资源材料的循环利用率。 ,更大程度减少碳排放; 三是立足实际推动废旧物资多元化利用,有序推动二手货和再制造产业发展,实现产品脱碳。 《指导意见》的发布将为完善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墨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