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莫斯科

德军已经逼近这座城市,但苏军仍在顽强抵抗。

克洛奇科夫所在连队只剩下15人。 面对浩瀚的德军装甲集群,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准备着自己的牺牲。

突然,克洛奇科夫站了起来,手里拿着刚调制好的燃烧弹,对着幸存的士兵怒吼道:

苏联虽大,但我们没有退路,因为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

随后,克洛奇科夫扔出了燃烧弹,倒在了德军的枪林弹雨中……

这是二战历史上最残酷的冬天。 斯大林坐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里,抽着烟斗,皱着眉头。

看着地图上包围莫斯科​​城的德军,斯大林意识到这是苏联红军最后的机会。 一旦莫斯科陷落,苏联也将被消灭。

这一战不能输!

那么,斯大林是如何应对德军猛烈进攻的呢? 苏军是如何赢得莫斯科保卫战的?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二战最著名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实施。 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德国不宣而战的战争让整个苏联军队和斯大林措手不及。

此前,斯大林坚称,在英国投降之前,德军不会入侵苏联。 与此同时,斯大林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发动了“大清洗”。 这使得本来就疲软的苏军缺少了很多将领。

从6月开始,德军以压倒性的兵力实施闪电战。

9月底,部队赶赴莫斯科郊外。

此时,德军距离克里姆林宫只有两个半小时的路程。

这时,“钢铁侠”斯大林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更不用说在欧洲动乱时清理军官了。 德军能够如此迅速地进攻莫斯科,斯大林也难逃责任。

但现在还不是自我审视的时候。 现在莫斯科战事紧张,斯大林所需要做的就是从敌人手中撤退。

对此,斯大林此前曾有过两招。

一是采取“焦土政策”。 德军入侵苏联初期,斯大林下令全体人民向东撤退,烧毁自己的田地和房屋,没有给德军留下任何补给。

当时从苏德边境线到莫斯科有1000多公里。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拉长德军的补给线,防止他们在进攻时获得补给。

惨烈_惨烈车祸现场照片_惨烈车祸现场

当德军抵达莫斯科时,补给线已经拉到了最长极限,德军后续的汽油、食品、冬衣都无法及时送到前线。 如果战争拖到冬天,事情自然就会出现转机。

二是紧急从远东调兵至莫斯科。 从战争开始到现在,来自远东的苏联军队在11月底就能抵达莫斯科。 如果他们能够在莫斯科郊外挡住德军,他们就有机会等待援军。

斯大林的两招都围绕着一个字:拖!

之所以要尽可能拖延时间,是因为斯大林已经了解了德国闪电战的弱点。

俗话说:“一招新招,吃遍天下”。 德军曾利用闪电战占领了波兰和法国。 这两次闪电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两个因素:

首先是信息鸿沟。 所有的闪电战都是在对手没有预料到的时候突然袭击对方。 他们通过空袭机场获得空中优势,然后利用机械化部队瞬间占领重要补给城镇,从而将国家军队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部队。 ,最终将他们一一击败。

二是威慑作用,制造德军已经占领对方政治中心全部领土的假象,然后通过威逼利诱迫使对方投降。 在突袭法国的过程中,法国军政领导人被德军全面占领法国的假象所愚弄,最终建立了维希法国傀儡政权。

惊喜+吓人,这就是闪电战的“内功心法”。

然而这个理论在进攻苏联时就完全失效了。 就连闪电战理论的创始人古德里安和希特勒也没有想到这一方面。

首先,苏联的战略纵深很大,德国机械化部队无法完全控制所入侵的地区。 前脚所过之处,后脚便涌现出反抗的游击队。 为了一举攻下首都,德军装甲部队无法回头,慢慢消化敌人。 苏联想要出其不意地占领首都是不现实的。 再加上斯大林的扫国战术,只会让德国的补给线越来越长。 。

其次,这是他们第一次入侵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家。 在苏联人民的意识形态中,“团结、无畏”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即使德军势不可挡,苏军也会变得更加顽强。 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 投降。

以上是斯大林对闪电战的理解的另一面。

事实证明斯大林的想法是正确的。

闪电战是一站式行动。 只要拖延时间,胜利的天平自然就会向苏联倾斜。 另一方面,鼓舞士气、动员全民去战斗也很重要。 闪电战希望通过快速战斗来突破人们的心理防线,所以德国的计划不可能成功。

此时,斯大林有60%的机会赢得莫斯科保卫战,而他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时间来到了1941年11月,莫斯科这个时候通常都很热闹,因为这个月是十月革命纪念日,也是苏联的“国庆日”。 红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然而今年,一切似乎都不复存在了。 苏联已被逼入绝境,国庆的欢乐气氛也随着战争的到来而消失。

但斯大林此时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仍然要举行阅兵。

他们的将领得知斯大林的想法后,纷纷赶到办公室劝阻斯大林。 原因很简单。 苏军现在已经失去了空中优势,而德军还有一个空军中队。 如果贸然举行红场阅兵,士兵们很容易成为敌机的攻击目标。

斯大林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举行阅兵会有多大的风险,但他也知道,如果不能鼓舞军队和人民的士气,而国家的大脑此时还蜷缩在地下作战室里,到时候,可能就真的有人准备向德国投降了。 。

事实上,此时的莫斯科,以俄德人为首的民众已经组成了投降派。 他们不断在报纸上呼吁斯大林尽快投降,让公民免受战争的摧残。

可见莫斯科此时并不团结,投降的声音已经开始传开。

因此,斯大林宁愿冒着被轰炸的危险,在红场举行阅兵。 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钢铁巨头站了出来。 他要给苏联人民、给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个交代。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下着小雪。 斯大林和苏联其他领导人登上红场主席台。 他的脚下是列宁的坟墓。 在他的面前,无数的士兵正在列队等待。

斯大林在主席台上发表了长达六分钟的慷慨激昂的讲话,他的声音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

“苏联一定会打败德国侵略者,让我们追随列宁的脚步,继续前进!”

斯大林的怒吼鼓舞了全体苏联人民。 无论是前线的士兵还是后方的居民,都被斯大林的决心和苏联的勇气所震惊。

红场上,士兵们毅然前行,手中的武器里全是子弹。 走过红场后,他们就会立即奔赴前线与德军决一死战。

在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还通过广播收听了斯大林的讲话。 希特勒对斯大林的决心感到愤怒。 他立即下令出动所有前线的德国飞机破坏阅兵式。

然而,当德机飞入莫斯科时,朱可夫率领的防空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密集的空气炮瞬间将德机筛网。 据战后统计,此次行动 有25架德国战机坠毁,没有一架能够飞入红场。

前线,180万德军仍在前进。 古德里安率领的三个装甲集团军、一个步兵集群和一个空军集群做好了从莫斯科西、北、南三面进攻的准备。

至于苏军,斯大林亲自任命朱可夫为西线总司令。 朱可夫负责镇守西侧,南北两侧也驻扎着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

此刻,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

红场阅兵结束后,希特勒变得焦躁不安。 他有预感,所向披靡的德军即将溃败。

希特勒每天都向古德里安询问围攻的进展情况,但他得到的答复始终是他仍在前进。 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战线每天前进数十公里。 但最近的战报往往是五公里、三公里,甚至根本没有前进。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就在您的面前。 最近的时候,德军距离红场只有22公里。 但德军引以为豪的机械化部队就是无法深入莫斯科市中心。

进入11月,德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

1941年冬天是历史上40年来最冷的冬天,最低气温达到-36度。 德国主战坦克虎式坦克在极低的温度下无法启动。 每天早上,德国士兵都会把开水倒在坦克的发动机上,预热一个多小时,坦克才能启动。

至于德军步兵,那就更惨了。 按照原计划,他们应该在九月占领莫斯科。 他们并没有打算在这里过冬,所以还穿着单衣。 柏林在向前线运送冬装时,也在路上被游击队拦截。

在寒冷的冬夜,德国士兵必须燃烧汽油取暖才能生存。 没有任何取暖手段的士兵互相殴打,无法入#,因为如果#着了,他们可能就再也起不来了。

长时间的寒冷,让德国前线士兵的#眠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机械化部队的坦克、装甲车也遭受大面积损坏。

惨烈车祸现场照片_惨烈车祸现场_惨烈

短短几十天的时间,180万德军的非战斗减员就超过了六分之一。

而苏军则越战越勇。 莫斯科的孩子们到工厂生产坦克,妇女们自发奔赴前线,挖了700公里的坦克战壕。

面对如此密集的反坦克防御,德军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前进。

另一方面,一批又一批的T-34坦克来到了前线。 苏联在设计坦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里寒冷的气候。 无论天气多么寒冷,坦克都能瞬间启动,在战场上自由驰骋。

此时的德国坦克还在为如何启动和莫名其妙的故障而烦恼。

此时的斯大林对于这场战争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但他还在等待消息,等待来自中国的消息。

当斯大林将远东军调往莫斯科时,远东领土就##在日本人的手中。 如果中国挡不住日军,苏联可能会受到夹击。 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让斯大林放下了心中最后一块石头。

当远东军抵达莫斯科时,才是真正反击的时候。

反击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1941年11月29日,斯大林正式下达全面反攻命令。 随后几天,莫斯科北部、西部和南部的守军进入进攻状态。

数千辆T-34坦克在炮火掩护下,在1米厚的积雪中鱼贯而出,向德军咆哮。 苏联士兵一起冲锋。 曾经善于攻破敌人内防的德军,现在自己的内防也被苏军的反攻攻破了。

德军的失败已成定局。 苏军以毁灭性的力量重创德军,并将战线向西推进了350公里。

这是德国军队自闪电战波兰以来遭受的第一次军队失败。 希特勒无法接受德军战败的事实,但他会慢慢习惯的,之后德军只会有更多的失败。

从根本上来说,斯大林之所以相信苏联会获胜,是因为他相信苏联庞大的工业体系。 当钢铁机器全面运转时,在战场上不损失一辆坦克的情况下,可以在后方再建造三辆坦克。

无尽的钢铁洪流,就是德军的死胡同。

据统计,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伤亡50万,苏军伤亡100万,战损比接近2:1。 苏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更可悲的是,到苏德战争结束时,阅兵时昂首阔步穿过红场的士兵只有5%幸存。 几乎所有走过红场的士兵都埋葬在他们热爱的白桦林里。

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斯大林的果断和勇敢也坚定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抵制战争的决心。 东部战场上,八路军闻讯兴奋不已。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开始全力进攻日本。 西欧战场上,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开始谋划收复领土……

一切都朝着同盟国的方向发展。

当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时,任何人都不能放弃最后一丝希望,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被人为消灭。 他们将在绝望中团结起来,发挥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正如《道德经》所云:“抗兵相加,丧者胜”。 这是永恒的真理。

最后,让我们向每一位在抵抗法西斯侵略者战场上牺牲的战士致敬!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