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防沉迷”机制鼓励未成年人参与商业代练

近日,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破坏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并组织商业权力培训活动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进一步维护游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支持网络环境。给孩子们的“保护伞”。

某游戏公司的某款游戏拥有公平的匹配机制和完善的“防沉迷”机制。 未成年人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玩。 游戏服务协议还规定,用户不得将其账号用于代练等商业用途。

但游戏公司发现,某代练平台利用“下单返现金”、设立专区等形式,引诱、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进行商业性、大规模的游戏代练交易。通过其平台。 成年玩家可以通过接受订单的方式进入游戏系统,不受时间或时长的限制,因此绕过“防沉迷”机制进入游戏赚取费用,因此将诉讼诉至浦东新区法院。

原告游戏公司声称,代练平台的行为阻碍了游戏业务的正常发展,对自身、游戏用户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构成不正当竞争。 要求代练平台立即停止上述行为,并支付经济赔偿。 损失总计450万元。

被告代练平台辩称,游戏代练与游戏服务不属于同一领域。 游戏代练就相当于游戏陪伴。 它是一种服务,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游戏代练提升了游戏用户体验,并未给原告造成损失。 相反,给原告增加了流量和用户粘性,而代练平台并没有从涉案运营中获得任何利润。 我们请求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为游戏用户提供商业代练交易,并将其经营活动和用户群体作为自身经营的基础资源。 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市场竞争属性。 本案中,代练平台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了三个破坏性后果:一是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游戏机制,损害了用户体验和合法权益; 二是干扰了游戏与未成年人建立的实名制机制。 “防沉迷”机制损害了原告的商业利益; 三是增加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风险。 同时,代练平台利用与游戏公司有竞争利益的游戏作为盈利工具,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 代练平台还采取刻意规避原告监管的措施,具有主观恶意。 原告也无法使用适当的技术手段消除被告行为的影响。

综上,法院认定代练平台提供商业性网络游戏代练服务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立即停止,并赔偿游戏公司经济损失80万元及合理维权费用18.5万元。元。

双方均未提出上诉,目前判决已经生效。

法官的话

一、商业力量训练行为不公平,应受到法律规制

随着游戏行业的发展,商业代练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并从最初的有偿帮助他人“通关”发展到更为复杂的商业模式。 法律风险日益增大,对游戏行业乃至社会公共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

本案中,代练平台利用他人拥有竞技权的网络游戏作为盈利工具,破坏了游戏实名制、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等运行机制,加剧了未成年人沉迷的风险。游戏,阻碍互联网生态。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不公平,应受到法律规制。

2、明确专门条款的适用边界,探索新领域的商业道德

本案明确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互联网特别条款和原则条款的适用界限。 并非所有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都可以受到互联网特别规制。 需要区分技术手段和危害后果。 有直接因果关系。

本案还探讨了特定领域商业道德的司法认定。 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运营主体权益边界尚不明确。 判断行为是否违反商业道德,需要综合考虑行业规则、经营者的主观状态以及消费者权益、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竞争秩序、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 ETC。

3、堵塞“防沉迷”漏洞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2024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网络游戏公司仅在规定期限内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但少数账号出租、代练平台不断让未成年人更容易获得成人游戏账号,成为防沉迷“长城”的漏洞。

此前,法院曾就本案发布诉前行为禁令,及时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这一判决再次给此类企业敲响了警钟。 互联网的发展有赖于自由竞争和技术创新,但必须以不干涉他人合法商业模式为界限,更不能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牺牲公共利益。 。 从长远来看,“防沉迷”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撑起儿童网络环境的“保护伞”。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袁田法官)

专家点评

代练平台将游戏玩家和代练者聚集在一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交易,表面上对双方都有利。 而且,代练行为并没有被法律明确禁止。 那么,代练平台经营者的行为能否构成严重犯罪呢? 与相关游戏运营商不正当竞争?

事实上,代练行为对公平竞争的游戏生态、其他用户的游戏体验以及“防沉迷”机制产生巨大影响。 代练本质上和“外挂”是一样的,都是作弊机制。 玩家通过代练平台雇人进行代练。 事实上,他们花钱购买了通过正常游戏竞争无法获得的竞争优势,这会让其他诚实守信的用户觉得游戏缺乏公平性,从而离开游戏或者被迫聘请人来指导他们。 比“外挂”危害更大的是,未成年人也可以通过成人玩家的账号以代练的形式参与游戏,从而让“防沉迷”机制失去作用,加剧了未成年人被骗的社会问题。沉迷于游戏。 这一切都将严重损害游戏运营商的合法权益。 可以想象,对于一款作弊者众多、未成年人参与代练的游戏,游戏运营商将面临失去用户、损害商誉、甚至受到社会谴责的后果。

对此,法院准确把握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精神,认定代练平台经营者明知上述后果,不仅提供商业代练交易服务,还故意规避管理措施。游戏经营者为防止代练,具有主观恶意,实施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的判决对于维护游戏市场公平竞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具有积极作用。 不仅落实了法律规定,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称赞。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王谦)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