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宠物看病贵,宠物医院竟然也在哭穷?!

虎秀商业消费集团出品

作者|齐民谦

编辑| 苗正清

标题图片| 视觉中国

居住在北京的白领李秋养了一只4岁的加菲猫。 2020年,公司开始在家办公,这让本来就一个人生活的李秋感到更加孤独。 为了寻找陪伴,缓解工作压力,她买了这只猫作为生日礼物。

加菲猫温顺的性格确实给立秋带来了很多安慰,但费用也相当高。 仅近三年的医疗费用就超过5000元:猫三联+狂犬疫苗600元; 消毒1200元; 每年定期驱虫费用共500元; 冠状病毒检测和随后的药物治疗费用超过3000元。

对此,李秋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因为冠状病毒是猫疾病中比较常见的,治疗费用也不高。

另一个与李秋有同样命运的人是赵京。 她经营一家宠物美容店,并养了一只法国斗牛犬。 两年前,法国斗牛犬长出了骨刺。 为了确诊,需要花费数千元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后续手术费用为2万至3万元,而且术后还存在一些并发症。 可能会复发。 权衡情况后,赵静选择了保守治疗:吃药两个月,总费用约1.5万元。

当李秋和赵静为“数万元”的宠物医疗费心痛不已时,宠物医院也在哭穷。

“初期投资在100万元以上,如果医院运气好,经营得好,每个月能盈利2万到3万元就很不错了。” 郑州一家宠物医院的老板在社交媒体上说道。 他告诉虎嗅,宠物医院的利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现在竞争激烈,疫苗、驱虫、绝育等急需项目已经无法盈利。”

几乎所有宠物主人都同意宠物的医疗费用很高。 于是乎,宠物医院成为了很多人眼中#利行业。

从增速来看,宠物医疗确实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75网络投稿,而2019年这一数字约为385网络投稿,复合增长率为20.6%。

但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赚钱容易:《2024年宠物医疗白皮书》显示,2024年近45%的宠物医院利润率将超过10%; 与此同时,五分之一的宠物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我国最大的宠物医院连锁新瑞鹏截至去年底在全国拥有近1900家宠物医院。 不仅门店数量碾压竞争对手,新瑞鹏背后还有高瓴资本、腾讯投资、雀巢普纳里、清池资本等一批“大牌”。

但行业龙头新瑞鹏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净亏损约14.2网络投稿; 2024年净亏损约13.1网络投稿。

如今的鑫瑞鹏集团,实际上是宠物行业老大和二老的合并。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2018年,瑞鹏集团董事长彭永和前往香港会见高瓴资本人士。 最终,高瓴资本旗下693家宠物医院与瑞鹏集团旗下388家宠物医院合并,成为行业龙头。

但接下来的并不是强强联合“称霸行业”的剧本。 两者合并之前,瑞鹏集团被认为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2016年和2017年累计实现营收约5网络投稿,净利润约4400万元。 合并后,新瑞鹏深陷亏损。

成本高,毛利低

与很多消费者的认知相反,宠物医院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盈利行业。 成本高、毛利低是很多宠物医院面临的现状,也是鑫瑞鹏盈利的最大障碍。

2024年和2024年,新瑞鹏将分别实现营收47.8网络投稿和57.4网络投稿,但相应的成本却高达45.6网络投稿和54.2网络投稿。 公司毛利率仅为4.7%和5.6%,远低于宠物食品。 企业和人类专科医院。 (爱尔眼科2024年毛利率为50.5%;国内最大宠物食品公司瓜宝宠物毛利率为32.6%)

业务方面,新瑞鹏拥有宠物护理服务、供应链和本地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宠物护理服务,即宠物医疗相关业务,是新瑞鹏最大的业务,2024年约占总收入的52%。供应链是新瑞鹏的第二大业务,主要从事宠物贸易和物流; 本地服务是最小的一块业务,主要通过旗下阿文宠物APP等渠道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占公司总收入的10%左右。

2024年,新瑞鹏三大业务板块中,宠物护理服务毛利率不足1%,是成本最高、盈利最差的板块。

新瑞鹏宠物护理服务的成本主要包括兽医、医疗助理、美容师的人工成本、医院使用的医用材料成本、医院租金以及相关的折旧和摊销费用。 其中,人工成本是最大的一项。 2024年,人工成本约为15.83网络投稿,占宠物护理业务总成本的53%。

此前,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新瑞鹏人工成本高与兽医人才短缺、工资高有关。 不过,虎秀明白,兽医的工资其实并不高。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以深圳为例,能够独立进行医疗咨询的宠物医生月薪基本在6000元至1万元之间。 宠物医院员工数量众多,或许是新瑞鹏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据知情人士透#,像新瑞鹏这样的大型连锁宠物医疗机构将比小型连锁或独立宠物医院拥有更多的人才储备。 新瑞鹏社区医院的人员规模基本在6-10人左右,而独立社区宠物医院的人员配置一般在5、6人。 “也有一些小型宠物医院,三四个人就够了。”

除了人工成本外,租金和材料成本也是两大因素。 一位宠物医疗企业家告诉虎嗅,正规、大型连锁宠物医院需要较大的店面空间,一般在80多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以上,相应的租金自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从材料成本来看,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较晚。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宠物药行业市场规模仅为28网络投稿,占整个兽药市场的8%。

过去,宠物药品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较小,不足以支撑大企业投入研发。 因此,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和药品中,进口产品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中信建设数据显示,国内宠物药品70%来自进口; 国外品牌在宠物疫苗市场占有率高达90%。 宠物药品依赖进口,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随着我国宠物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从事宠物疫苗和药品研发的企业有所增加。 但平安证券数据显示,宠物药品从研发到成功上市,需要五年时间。 因此,宠物药价格短期内可能难以大幅下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本高是整个宠物医疗行业面临的共同痛点。 按照常理,新瑞鹏拥有近2000家宠物医院,似乎比单店更容易实现规模效应。 但现实是,规模效应在新瑞鹏乃至整个宠物医院行业几乎已经失效。

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采购是宠物医疗行业最容易创造规模经济的业务。 不过,一位不愿透#姓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新瑞鹏的这部分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并不大。

从整个新瑞鹏集团来看,随着新瑞鹏宠物医院数量和用户数量的增加,供应链业务和本地服务业务在采购等方面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但占多数的宠物护理服务实际上很难形成规模优势。

管理是新瑞鹏形成规模优势的第一道关卡。

随着宠物医院数量的增加,新瑞鹏的管理难度也会变得更大。 业内人士表示,与个体宠物医院相比,像新瑞鹏这样的大型连锁机构,除了医院一线员工外,还会在集团层面拥有大量后台岗位。

这无疑会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新瑞鹏集团的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2024年、2024年,新瑞鹏集团“一般及管理费用”分别为11.36网络投稿、12.01网络投稿,约占总费用的70%。

虎嗅获悉,2024年,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新瑞鹏集团进行了人员优化。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这一优化会对新锐鹏的性能产生什么影响。

新瑞鹏宠物医院设立采用“1+P+C”分级诊疗模式,其中“1”指中心医院,治疗疑难杂症; P是专科医院,治疗相对复杂的疾病; C 为社区医院提供更加基础、高频次的医疗服务。 目前,社区医院是新瑞鹏的“主力军”。

就单个社区医院而言,上述分析人士表示,新瑞鹏很难将盈利模式打磨到极致。 许多社区医院无法与规模较小的“夫妻店”竞争,这背后有管理方面的原因。

分析师透#,新瑞鹏集团收购宠物医院时“实力更强”,基本会控股。 这样的收购模式保证了新瑞鹏集团对医院的控制权,但也可能影响原医院骨干的积极性。

宠物医院本质上是提供服务,很难标准化。 最终的治疗效果也与宠物医生的技术和细心程度密切相关。 而人本身是最难管理、最难控制的。 前段时间,一段医生虐猫的视频在新瑞鹏旗下的宠物医院流传,这也证明了宠物医院管理的难度。

除了管理上缺乏规模效应外,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新瑞鹏也很难通过扩张形成品牌效应。 “最核心的原因是,在治疗宠物的过程中,消费者对医生的信任超过了对医院品牌的信任。”

而且,与人类眼科、牙科等专科医院相比,开办宠物医院的门槛相对较低。 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宠物医疗仍以免疫、绝育等基础医疗为主,对设备、医疗环境等要求并不算太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一个成熟优秀的宠物医生来说,创业并不难。 他们的“出走”极有可能带走一批老客户,这将对鑫瑞鹏等医疗机构造成较大影响。

领先市场的“痛苦”

除了劳动力成本较高、管理和品牌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之外,新瑞鹏盈利困难,客观上也与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目前处于比较早期和原始阶段有关。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宠物医疗机构质量良莠不齐。 “比如,一些非正式的小诊所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注射用水来代替疫苗。” 在他看来,新瑞鹏作为大型连锁机构,在药品、设备等方面的管理比较合规、严格,因此成本也比较高。

在医疗系统设计方面,新瑞鹏也领先于市场需求。

鑫瑞鹏的“1+P+C”分级诊疗模式,从商业模式来看,社区医院类似于“漏斗”,可以将疑难病症转诊至专科医院和中心医院。 这个设计很棒,但问题是它不太“适合”我们当前宠物医疗行业的需求。

我国宠物行业是近几年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2019宠物白皮书》显示,我国约40%的宠物狗年龄在2岁至5岁之间,约五分之一的宠物狗年龄在两岁以下。 宠物的年龄相对较小,因此其医疗需求也相对更加基础。

《2024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宠物医疗服务项目排名前三位的是免疫、绝育和驱虫,占比分别为81.1%、77%和75.2%。 这些项目对技术和设备要求相对较低,一般社区医院即可满足需求。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