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安排的演讲中,我听到路遥以平静的语气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结束语用一个比喻来表达:“我不相信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只澳大利亚羊。 当时,澳大利亚优良羊品种刚刚引进,正在中国牧区和广大农村推广。 路遥的家乡陕北一直有养羊的习惯,是陕西推广澳洲羊的重点地区。 路遥的“沉诚的语气表现出自信和坚定,甚至感觉有点固执”(陈忠实:
(寻找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3页)。
路遥用“澳洲羊”等“洋羊”来指称“现代主义者”、“前卫”,用“陕北山羊”来指代他所崇尚并坚持践行的“现实主义”。 路遥说的是文学真理或者常识。 但在当时的中国,在一个长期强调跟风、不跟风就被说是过时、落后的文化环境下,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很大的勇气。
(1986年春,《当代》杂志青年编辑周昌毅在西安得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卷,他没有读就拒绝了,主要原因是他觉得这部作品读起来感觉“慢”,《楼机》的故事一点悬念都没有。
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那个时期,“伤痕文学已经过去,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现代主义开始流行”。 他们认为这种旧的现实主义风格已经过时,没有市场。 “当时的中国人,经过多年的饥饿,眼睛依然是绿色的。 读小说。 他们都又饿又渴。 不仅要读情感,还要读新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方法。 当时的文学肩负着思想启蒙和文化振兴的使命。 如果不能满足读者求新的欲望,那就毫无用处。” 因此,坚持现实主义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代价。 见周昌毅、小王:“文坛从一个屁起家,却早已毁于一旦”,《西湖》2008年第1期)。
因此,陈忠实接着说,我更加佩服他的勇气,敢于在现代主义、前卫的流行话语氛围中亮出自己的旗帜。 我不相信世界上只有一种羊适合饲养。”这里的关键是,陈忠实本人也坚信现实主义,“我一直没有忘记他演讲中的这个比喻,它与我写作的现实。
我也是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坚定追随者,坚信现实主义还有新的发展空间,也应该给土羊一片生存和发展的草原。”(陈忠实:《寻找自己的句子—— (白鹿原)创作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